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敏

作品数:94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畸形
  • 13篇截骨
  • 12篇成骨
  • 11篇手术
  • 11篇面部
  • 7篇颌面
  • 7篇外科
  • 7篇下颌
  • 7篇颅面
  • 6篇牵引成骨
  • 6篇颅颌
  • 6篇颅颌面
  • 6篇面中部
  • 6篇计算机
  • 5篇眼眶
  • 5篇增宽
  • 5篇缺损
  • 5篇综合征
  • 5篇细胞
  • 5篇下颌角

机构

  • 93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组织工...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印第安纳大学
  • 1篇苏州市第二人...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美国印第安纳...

作者

  • 94篇韦敏
  • 37篇袁捷
  • 36篇俞哲元
  • 24篇徐梁
  • 19篇祁佐良
  • 19篇穆雄铮
  • 13篇李东
  • 11篇曹谊林
  • 10篇段惠川
  • 10篇张英
  • 9篇张如鸿
  • 9篇曹德君
  • 8篇詹明坤
  • 8篇白珊珊
  • 7篇赵嘉琦
  • 7篇柴岗
  • 7篇刘伟
  • 6篇侯瑞
  • 5篇王炜
  • 5篇耿英楠

传媒

  • 36篇组织工程与重...
  • 12篇中华整形外科...
  • 8篇中华医学美学...
  • 4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中华医学会整...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华当代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第四届华东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成型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临床各种类型病例个体化三维模型,探讨其在颅颌面三维手术模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1例临床颅面骨畸形病例,其中先天性半面短小5例,先天性眶距增宽1例,外伤后颅面骨折3例,外伤后颅面骨缺损3例,...
柴岗曹得君韦敏穆雄铮祁佐良曹谊林
关键词:快速成型技术三维模型快速成型机个体化
文献传递
下颌角外翻角度的三维测量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 通过三维测量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分析面下部过宽者下颌角肥大的程度,了解下颌角外翻的相关指标对面下部宽度的影响,为下颌角截骨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3~2006年间50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临床下颌角肥大就诊者,女性4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29岁,均行全头颅螺旋CT检查和颅骨三维重建,测量下颌角角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升支高度、下颌角间宽及下颌夹角,并对各指标进行t检验和相关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所测就诊者下颌角角度左侧为(113.04±0.06)°,右侧为(113.55±0.06)°,下颌角间宽为(103.17±7.26)cm,下颌夹角为(73.00±5.35)°,外翻角度左侧为(36.46±12.41)°,右侧为(37.69±12.41)°;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角间宽呈显著正相关(r=0.453,P〈0.05);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夹角呈显著正相关(r=0.717,P〈0.05)°结论 下颌角外翻角度对下颌角肥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较大临床指导意义。
郭妤柴岗祁佐良詹明坤韦敏张英薛桂松
关键词:面部轮廓下颌角肥大
年龄大了 脸也大
2021年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变大的不只是年龄还有脸。从紧致小巧到松弛肥胖,脸型大小的变化不只是胖那么简单。不论是先天的脸型问题还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大的脸型问题,细究其原因都与骨骼、脂肪和咬肌这二大因素相关。
韦敏
关键词:脸型咬肌
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人脂肪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并检测其体外成骨活性。方法分离hADSCs,通过流式细胞仪以CD105作为表面标志进行分选,所得细胞成骨诱导培养,以CD105-细胞、未分选细胞作为对照。2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蛋白(OCN)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流式细胞分选所得CD105+hADSCs细胞约占单核细胞的50%。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均显示分选hADSCs成骨诱导后,AKP和OCN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D105-细胞组及未分选细胞组(P<0.05)。结论诱导分选纯化后的hADSCs有较好的成骨活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李俊宪孙恒赟袁捷赵明衍韦敏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
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植入体在复杂眶周畸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植入体,对复杂眶周畸形患者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科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化植入体治疗的眶周复杂畸形患者共106例,将患者术后6月CT扫描重建影像与术前计算机模拟设计行表面几何学差异分析,判断植入体与术前设计间的差异,并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采集6个月后随访CT共105例,植入体形态平均误差(1.32±1.64)mm,85.72%的患者误差小于2 mm。除1例患者由于反复的额窦感染,在术后2个月取出植入体,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定制化植入体,治疗眶周复杂畸形高效、准确、安全,可作为复杂眶周畸形临床治疗的推荐方案之一。
俞哲元曹德君柴岗韦敏穆雄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面部软组织充填物术中三维扫描安全性和精确性研究
目的:验证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对头面部软组织充填物行术中床边扫描操作流程的临床安全性及扫描结果的精确性。方法:随机抽取两年内在我科行面部真皮脂肪充填患者共27 例,术中制备真皮脂肪瓣后,结合无菌三维旋转定位台,以Go! Sc...
俞哲元朱一佳徐梁韦敏
中面部牵引成骨疗效的计算机辅助评估
2014年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影像重建及测量技术,评估牵引成骨矫治中面部发育不良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至2010年,对11例严重中面部发育不良患者,采用Le FortⅢ型颅面部截骨和牵引成骨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运用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影像测量技术,行上气道CT三维重建,分析气道变化;头颅CT三维重建,分析突眼度、上下颌关系改变,及中面部在前颅底平面牵引前移的量,进而评估牵引成骨术在矫治中面部严重发育不良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11例患者经Le FortⅢ型颅面部截骨和牵引成骨术治疗后,气道梗阻情况得到解除,面部外形明显改善。术后上气道平均体积增加(9.13±6.94)cm3,气道梗阻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平均突眼度(21.23±3.3)mm,术后(11.4±3.5)mm,症状改善明显(P<0.01);术后ANB矫正到平均(7.16±3.41)°,SNA矫正至平均(83.06±5.85)°,咬牙合关系改善(P<0.01);术后中面部在前颅底平面平均前移(20.27±8.04)mm,术后平均随访5.4个月,CT示前移部分新生骨组织形成。结论 Le FortⅢ型截骨、牵引成骨手术治疗儿童中面部严重发育不良,可有效解除气道梗阻情况,改善面部外形。三维影像重建及测量技术是一种理想的评估方法。
徐海淞王衡健俞哲元袁捷曹德君柴岗韦敏穆雄铮
关键词:牵引成骨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测量
颧弓缩小在面部“苹果弧”轮廓美学再造及年轻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美丽有双重概念,一是年轻;二是轮廓和外形美丽.千百年来,多少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现笔者仅就面部轮廓的美学再造作一探讨.面部轮廓的美化是美丽的第一要素,如何标识和塑造面部轮廓美,有多种理论见诸于文献[1-10]。
王炜韦敏袁捷祁佐良林晓曦穆雄铮
关键词:面部年轻化面部轮廓
宽下位蒂骨膜瓣降低额骨骨瓣吸收率的临床观察
2019年
目的研究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宽下位蒂的颅骨骨膜瓣对额骨窗回纳骨瓣术后骨吸收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9岁,眶距增宽症10例,Crouzon综合征2例,于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制备宽下位蒂颅骨骨膜瓣回纳修复额骨骨窗。对照组为回顾性选取的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同一医院同年龄段接受同类别手术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5~10岁,眶距增宽症7例,Crouzon综合征12例,Pfeiffer综合征1例,采用传统的颅骨瓣(未被骨膜瓣完全覆盖)回纳修复额骨骨窗。调取患者术后1周(t1)、术后1年(t2)的螺旋CT扫描数据,所得数据以DICOM3.0格式保存后,输入Mimics18.0软件行三维骨组织重建,选取回纳的骨瓣部分,读取该骨块体积,以(Vt1-Vt2)/Vt1×100%作为骨瓣吸收率,记录归档。用Excel365对2组样本的骨瓣吸收率行F检验,如果满足方差齐性,继而行等方差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12例骨瓣吸收率为8.65%±2.56%,对照组20例骨瓣吸收率为26.51%±5.23%。2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23,P<0.001)。2组病例术后1年随访均未见明显的新增颅骨缺损。结论在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宽下位蒂颅骨骨膜瓣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额骨窗骨瓣的吸收。
耿英楠韦敏徐苗徐梁袁捷曹德君俞哲元
关键词:额骨骨吸收骨膜瓣
局部应用生长因子促进颅骨缝牵引成骨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及人重组BMP2对颅缝牵引成骨的作用,并用Micro-CT进行影像学评价,为进一步了解生长因子对颅缝的改建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雄性6周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0)对照组,(1)富血小板血浆组(PRP),(2)富血小板血浆结合10μg rhBMP-2组(PRP/rhBMP-2)。用镍钛牵开弹簧给予兔矢状颅骨缝持续200 g等张牵引力牵引33天。牵引结束后,采集所有兔矢状颅骨缝标本行Micro CT精细扫描及三维重建及硬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情况。结果:Micro CT重建兔矢状颅骨缝显示,对照组和PRP组的骨缝牵开,骨缝牵开体积比PRP/rhBMP-2凝胶组大(P<0.05)。PRP的局部应用不仅促进了骨缝间的新骨形成,而且加速骨缝纤维组织的创伤愈合。PRP/rhBMP-2组牵引后骨缝可见有新骨再生及骨缝融合现象。PRP/rhBMP-2凝胶组平均骨缝融合程度约为颅骨厚度的15.3±9.5%。实验前后PRP/rhBMP-2凝胶组治疗区颅骨平均厚度较对照组和PRP凝胶组有增厚表现(P<0.05)。结论:PRP和PRP/rhBMP-2的局部应用都能有效促进骨缝牵引成骨时新骨加速形成。Micro CT显示:PRP凝胶可以诱导骨缝骨形成并加速了骨缝伤口的愈合,缝形态存在;PRP/rhBMP-2组新骨再生导致了骨缝牵引时过早产生了骨缝融合现象,提示今后在骨缝牵引成骨临床应用时需要避免高浓度生长因子在骨缝局部应用而导致的骨缝早闭。
李东Sean Shih-Yao Liu黄晓翔徐海淞韦敏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2MICRO-CT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