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旭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新生代
  • 1篇山前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天然气
  • 1篇盆地
  • 1篇盆山耦合
  • 1篇剖面
  • 1篇气田
  • 1篇主控因素
  • 1篇组构
  • 1篇锆石
  • 1篇下干柴沟组
  • 1篇龙门山
  • 1篇勘探
  • 1篇勘探方向
  • 1篇U-PB测年
  • 1篇U-PB年龄
  • 1篇测年
  • 1篇柴达木盆地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曾旭
  • 2篇曾旭
  • 1篇李剑
  • 1篇田继先
  • 1篇罗良
  • 1篇谢武仁
  • 1篇程宏岗
  • 1篇佘源琦
  • 1篇贾东
  • 1篇漆家福
  • 1篇王开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龙门山南段山前天全—乐山剖面磁组构研究及其对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6
2013年
四川盆地西南部西侧为龙门山冲断带,南面紧挨川西南褶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本文在雅安—乐山剖面选取12个采样点进行磁组构分析,结合已有的天全—雅安飞仙关剖面的27个采样点数据,综合讨论川西南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所有采样点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出3种弱变形的磁组构类型:沉积磁组构、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雅安—乐山剖面采样点的磁线理绝大部分为北东—南西走向,和龙门山南段的整体延伸方向一致,表明四川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龙门山的构造作用.飞仙关剖面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44%的采样点表现出磁线理和地层走向斜交的特征,由初始变形磁组构演变而来,并且所有异常磁组构仅局限在断层上盘,本文认为这是雅安地区新生代期间局部逆时针旋转引起变形叠加的结果.
罗良漆家福贾东王开曾旭
关键词:磁组构龙门山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碎屑锆石U-Pb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被引量:2
2024年
柴达木盆地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及昆仑山所环绕,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E32)地层独特的岩性和沉积格局指示了复杂盆山体系和源区多样成因。本文选取了盆地内部不同构造带5口钻井下干柴沟组的中粗砂岩样品,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等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进行了构造、物源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祁连山前的XX-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692~156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8Ma和249Ma,L6-1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2693~220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99Ma和415Ma;位于盆地西部沉降中心内部的YIT-1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796~266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3Ma和255Ma;阿尔金山前的N-105井样品下干柴沟组锆石年龄介于2481~242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22Ma和259Ma,N-109井样品锆石年龄介于2638~228Ma之间,主要峰值年龄为444Ma和246Ma。通过与主要源区年龄对比可知,盆地不同构造带下干柴沟组的物源差异较大,靠近祁连山前的XX-1井、L6-1井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内部;位于阿尔金山前相邻的N-105、N-109井物源主体来自于阿尔金山内部,但N-109井存在祁连山物源贡献;柴西坳陷内部YIT-1井物源受祁连山及东昆仑共同控制。物源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在古近纪已大规模隆升,并且作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界为柴达木盆地持续提供物源;阿尔金山及昆仑山在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已经形成雏形,但并未大规模隆升,造成了山前带复杂的物源体系。
曾旭曾旭王波龙国徽吴志雄崔海栋王琛茜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
中国陆上大气田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3
2021年
中国陆上天然气气藏类型多样,依据综合地质条件及勘探规模潜力,可划分为古老碳酸盐岩气藏、前陆冲断带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基岩—火山岩气藏4种类型。为了指导中国陆上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目标,结合天然气最新地质理论研究及勘探进展、基础成藏条件等方面,从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要素出发,系统总结了中国陆上不同类型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受优质烃源岩、规模储层及大型圈闭控制,前陆冲断带气藏受优质烃源岩、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等因素控制,致密砂岩气藏受构造背景、源储组合方式及储层分布等因素控制,而基岩—火山岩气藏受生烃凹陷、储层类型及输导体系等因素控制。同时,对陆上大气田的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1)优质烃源岩决定了天然气宏观分布,烃源岩中心周缘普遍分布大气藏;(2)优质储层类型多、分布广,天然气富集控制作用明显;(3)稳定构造期形成多期盖层是天然气多期成藏的关键因素;(4)现今构造格局控制了天然气分布的方向性。在富集主控因素及规律认识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天然气勘探领域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带进行梳理,指出了陆上天然气勘探主攻领域,天然气勘探仍需立足四川、鄂尔多斯和塔里木三大盆地。
李剑曾旭曾旭曾旭田继先佘源琦
关键词:天然气主控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