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荣 作品数:46 被引量:441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7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分型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下行多点活检,并最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析HPV分型检查在宫颈癌筛查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715例CIN患者HPV检出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HPV16、58、52、33、31;CIN2+(包括CIN2/CIN3/原位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CIN2+)患者中前五位依次是HPVI6、58、33、52、31;其中CIN2+中细胞学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患者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33和18型阳性致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031(P=0.000)、2.375 (P=0.000)和1.598(P =0.027).宫颈脱落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伴随HPV16、58型阳性,发生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139(P=0.000)和2.096(P=0.025).宫颈脱落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伴随HPV16、33、52型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774(P =0.000)、3.368(P =0.000)和1.747(P=0.034).结论 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指导细胞学阴性、ASCUS和LSIL患者临床处理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当HPV16型阳性时. 陈锐 赵健 朱丽荣 尹玲 张岱 陶霞 温宏武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动脉与静脉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动脉与静脉2种给药途径的新辅助化疗(NAC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共7家北京地区三甲医院入院接受NACT联合宫颈癌根治术(RH)治疗的ⅠB2/ⅡA2期(FIGO2009)宫颈癌患者178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按不同化疗方案分为动脉给药组104例和静脉给药组74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及临床结局差异,以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的差异。结果动脉给药组化疗后总有效率与静脉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率低于静脉给药组(χ^(2)/P=6.311/0.010)。动脉给药组化疗后血红蛋白低于静脉给药组,骨髓抑制程度轻于静脉给药组(t/χ^(2)=2.864、2.299,P=0.005、0.022)。动脉给药组根治术后仍需补充放疗的比例低于静脉给药组(χ^(2)=8.029,P=0.003)。结论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动脉化疗在减少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及术后补充放疗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赵辉 何玥 朱丽荣 王益勤 姚颖 吴玉梅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给药途径 同步放化疗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年 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慢性炎症性外阴皮肤疾病,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效果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聚焦超声、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等。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疗法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能够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活化,调节细胞分化、组织修复和血管生成,该疗法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组织再生修复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的效果、安全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卡力毕努尔·克来木 谢昆 苏晨翔 肖长纪 胡君 朱丽荣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 外阴硬化性苔藓 自体脂肪移植 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55 2021年 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是一种常见的外阴慢性炎症性非瘤样皮肤病变。本病以外阴及肛周的皮肤和黏膜萎缩变薄为主要特征,呈慢性进展伴反复发作。不及时规范的治疗可导致外阴萎缩、粘连、瘢痕形成,甚至外阴丧失正常解剖及功能,局部发生癌变的风险亦有所升高。本病具有诊断容易而治疗困难的特点,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外阴阴道疾病项目专家委员会 朱丽荣 胡君关键词:外阴硬化性苔藓 临床诊治 外阴鳞状细胞癌22例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结我院治疗的外阴鳞状细胞癌病例,分析与外阴鳞状细胞癌预后有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例外阴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有关预后因素进行比较... 胡君 单学敏 朱丽荣 廖秦平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评分模型 2010年 目的:分析卵巢浆液性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建立量化的预后评分模型并检验该模型的效用。方法:分别收集1995年1月—2003年12月卵巢浆液性腺癌训练样本(181例)以及1999年1月—2005年12月卵巢浆液性腺癌检验样本(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各分层因素的系数,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了解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将风险系数转换为评分,建立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评分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判断界值,结合患者实际的3年生存情况和Ki67值,检验预后评分模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手术残余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情况和术前血清CA125水平等6项因素相关,其中术后化疗是相对独立的预后因素。该预后评分模型能够直观地反映COX风险比例模型的生存率。将预后评分与Ki67值进行联合判断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64.7%和96.0%。结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手术残余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情况和术前血清标志物CA125水平是影响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评分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生存情况,预后评分与Ki67值进行联合判断可以显著提高该模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胡君 朱丽荣 廖秦平 高雨农 郑虹关键词:卵巢肿瘤 腺癌 浆液性 预后 晚期卵巢癌手术之外的相关治疗研究 有关卵巢癌FIGO新分期,1,2型卵巢癌的概念在我国,卵巢癌是仅次于宫颈癌的第二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明显的症状及有效的筛查手段,70%以上病例已属于晚期,即使已给予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加TP化疗,虽取得70%-80... 朱丽荣关键词:卵巢癌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伦理 女性外阴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2024年 外阴痛(vulvodynia)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女性外阴部位的疼痛,通常表现为烧灼痛、刺痛、接触痛。2003年国际外阴阴道疾病研究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ovaginal Diseases,ISSVD)将“外阴痛”定义为“在无特定的、临床可识别的神经系统疾病情况下的外阴不适症状”^([1])。2015年,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Women’s Sexual Health,ISSWSH)和国际骨盆疼痛协会(International Pelvic Pain Society,IPPS)对外阴痛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认为是“无明确、可识别的原因但可能有潜在相关因素的持续至少3个月的外阴疼痛”^([2])。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外阴阴道疾病项目专家委员会 朱丽荣 胡君 林增茂关键词:外阴痛 诊治 958例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了解高龄初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对958例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分娩的非高龄初产妇105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龄初产妇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IGT、贫血、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产钳术占阴道分娩的比例显著高于非高龄组,顺产率显著低于非高龄组,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非高龄组显著高于高龄组。高龄组分娩孕周显著小于非高龄组,两组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转儿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的新生儿畸形率比非高龄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高龄组围产儿死亡和晚期流产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非高龄组。结论:高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明显增多,晚期流产率高,剖宫产率高,阴道分娩者中助产率高,围产儿结局稍差,应加强围产保健以减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朱丽荣 陆叶 李华关键词:高龄妊娠 年龄因素 紫杉醇治疗卵巢癌周疗与月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近年来国内外已将紫杉醇与铂类联合应用作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但其最适用药方法未定 ,本文旨在比较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时 ,周疗法和月疗法的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将 11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周疗组 5 9例 ,紫杉醇 60mg/m2 iv( 1h)d1,8,15 ,卡铂 (或顺铂 ) 3 0 0mg/m2 ( 70mg/m2 )ivd2 ,以上为一个周期 ,第 2 9天开始重复上述方案为第二个周期 ,至少两周期。月疗组 5 7例 ,紫杉醇 13 5mg/m2 iv( 3h)d1,卡铂 (或顺铂 ) 3 0 0mg/m2 ( 70mg/m2 )ivd2 ,3~ 4周为一周期 ,至少两周期 (用药顺序及注意事项同研究组 )。结果 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总有效率为 5 8.6% ,初次化疗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 76.4% ,其中周疗和月疗的有效率分别为 84.3 %和 68.4%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周疗组和月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 1个月和 17个月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复发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40 .7% ,其中周疗和月疗的有效率分别为 12 .5 %和 5 2 .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紫杉醇的毒副反应程度较轻 ,主要为白细胞减少 ,肌肉关节痛 ,脱发及胃肠道反应 ,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 朱丽荣 廖秦平 温宏武 郭燕燕关键词:紫杉醇 卵巢癌 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