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齐洲

作品数:155 被引量:553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9篇文学
  • 14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5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5篇文学
  • 45篇小说
  • 23篇文学观
  • 22篇文学观念
  • 13篇代文
  • 13篇小说家
  • 13篇古代文学
  • 11篇艺文志
  • 1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1篇水浒
  • 11篇著录
  • 11篇小说观
  • 10篇水浒传
  • 10篇文体
  • 10篇小说观念
  • 10篇孔子
  • 10篇《水浒传》
  • 8篇学史
  • 8篇文化
  • 8篇文学史

机构

  • 127篇华中师范大学
  • 23篇湖北大学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东金融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54篇王齐洲
  • 8篇王丽娟
  • 4篇刘伏玲
  • 3篇杨继刚
  • 3篇陈利娟
  • 2篇李晓华
  • 2篇张三夕
  • 2篇李晓晖
  • 1篇刘勇强
  • 1篇陈文新
  • 1篇姚娟
  • 1篇吴福秀
  • 1篇王立
  • 1篇屈红梅
  • 1篇程国赋
  • 1篇李平
  • 1篇周群
  • 1篇李建国
  • 1篇谷文彬
  • 1篇罗小东

传媒

  • 14篇湖北大学学报...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江汉论坛
  • 7篇齐鲁学刊
  • 7篇南京大学学报...
  • 6篇天津社会科学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三峡大学学报...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南开学报(哲...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4篇华中学术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学术研究
  • 3篇社会科学研究
  • 3篇高等学校文科...
  • 3篇内江师范学院...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新华文摘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知几与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之比较被引量:9
2007年
刘知几从史体的角度区分六家二体和偏记小说,并将小说分为十类,继承的是六朝以来的小说观念;胡应麟从目录学入手,更定九流,将子部小说分为六类。他们的小说分类所关注的都是传统小说,而对新兴小说文体较少关注。刘用史学家的眼光从史料学的角度切入来分析小说,其要害在于分析这些小说能够为“勒成删定”的典范史书发挥怎样的作用,故其对小说作品的评价始终紧扣真实和雅正这两大史学要素;胡则用文学家的眼光从诸子学的角度切入来分析小说,其要害在于分析诸子流变对小说文体风格的影响,故其对小说作品的分析多集中在语言与词章这些写作要素。刘虽是史学家,但他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却较少历史发展的眼光;胡虽是文学家,而他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则更具历史眼光。
王齐洲
关键词:刘知几胡应麟小说分类文化立场历史眼光
论荀子的小说观念——以《荀子·正名篇》为中心被引量:4
2011年
《荀子·正名篇》提到"小家珍说",前人多不重视。细绎文意,荀子此论的落脚点既不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也不在如何使用概念的问题上,而是在后王时君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并无本质差别。文中所提出的"期、命、辨、说",不仅是概念的产生方式,而且更是一种言说方式,体现在文本上则是一种文体形式。这种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是在"圣王没,天下乱"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言说方式概言之为"辨说",其文体形式后人称之为"说体文"。"小家珍说"则是相对于"圣人之辨说"和"士君子之辨说"而提出的,虽然主要是一种学术价值判断,但其中也隐含有对于先秦诸子文体的认识,与《庄子.外物篇》所云"小说"概念可相互发明。
王齐洲
关键词:小说文体
《十二楼》与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
2014年
中篇通俗小说是介于长篇通俗小说和短篇通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种,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明末清初诞生了一大批中篇通俗小说作品,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烟水散人徐震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李渔《十二楼》的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王齐洲
关键词:明末清初《十二楼》
论荆楚精神被引量:2
1997年
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由于历史文献缺略所带来的人们对于楚文化的模糊认识。大量的出土文物证实,楚国不仅农业发达,商业繁荣,而且有最先进的纺织业的冶铸业,其髹漆、竹编、木雕等工艺是精妙绝伦,举世无匹。迄今发现最早的一批精美异常、完好如新的丝织、丝绣衣衾,出自江陵马山的一座战国时期的小型楚墓。最早用失蜡法或漏铅法铸造的青铜器,是十年前发现的楚器。最早的一批铁器包括农具、兵器等,除个别例外,都是近三十年间出土的楚器。先秦的金币和银币,无一不是楚币。先秦的漆器,就出土数量之大,类型之多,几乎全部出自楚墓。就文化艺术而言,先秦的竹简,几乎都是楚简;先秦帛书已见一幅,帛画已见两幅,也都出自楚墓;毛笔从楚墓中出土多支。
王齐洲
关键词:楚人楚文化先秦创业精神荆楚青铜器
明代中后期《穆天子传》的传播与接受——以王世贞为中心被引量:1
2016年
明嘉靖至万历时期,以"舆论领袖"王世贞为代表的阅读公众初步形成,他们以荐读、研究、创作实践等方式迅速推动着《穆天子传》的传播与接受,从而掀起了知识分子阅读、讨论的风潮。考察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主要源于皇帝对道教的推崇、西王母信仰的兴盛及明中后期发达的印刷业。在《穆天子传》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传播偏向,一是以复古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偏重于"白云谣"诸篇章并将其应用于诗歌革新,二是经知识分子再创作的穆天子故事杂糅西王母仙迹而普及民间。两个偏向又重合于周穆王见西王母事件,使受众产生《穆天子传》的主题就是写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错觉,从而影响了文学史的撰写和当代人对此书的认知。
刘伏玲王齐洲
关键词:《穆天子传》明代中后期
为何要开展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小说的文献整理与研究
2012年
20世纪,中国古代白话通俗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而由于受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影响,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小说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却相对落后,这显然不利于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开发、利用。在中华文化本体意识和中华学术本位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应该重视和加强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小说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和传统文化研究夯实基础。
王齐洲
关键词:小说
中国古小说三音三义说被引量:2
2015年
古今小说名同而实异,因此,我们既不应以今律古,也不应以古贱今。名实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探讨名实,既可以依实以定名,也可以循名以求实。古"小说"称名之义可从得音中求解。其名称有三音三义:一为"小说"(音shuì),指战国时期不关君国大事的辩说活动;一为"小说"(音yuè),指这种辩说活动产生的言说效果;一为"小说"(音shuō),指与这种辩说活动相关联的文字著述。三者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别。因此,古人在何种意义上使用"小说"之名,应该根据其具体语境所指称的对象来确定,不可一概而论。
王齐洲
关键词:小说
“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兼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来历和特点被引量:11
2009年
知识分子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具有现实关怀和个体超越精神。以此为标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应该诞生在春秋中后期。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来源于士和儒,由武士演变而来的文士只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依托的社会阶层,由旱请雨祭之儒演变而来的教以道艺之师儒则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孕育的职业流品,西周以来礼乐文化的发展以及春秋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促成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诞生。处于信仰失范和制度创新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为了宣传文化主张、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政治秩序、树立精神权威,纷纷托古而言"道",以"道"为理论旗帜,以"善道"为价值目标,以"君子谋道"为人格追求,以"乐道忘势"为行为准则,把"道"和"文"联系在一起。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所形成的这种卫道立场和原道精神,对秦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产生了异常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古代文学领域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
王齐洲
关键词:知识分子
古籍整理呼唤精品意识——从《〈楚风补〉校注》说起
2000年
王齐洲王丽娟
关键词:古籍整理校注辨伪
《汉书·艺文志》著录之《虞初周说》探佚被引量:17
2005年
《虞初周说》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汉代小说家的代表作品。但只见于著录,未流传下来。称《周说》者,除《尚书》之《周书》和《逸周书》外,尚有唐宋人所引来历不明的所谓《周书》,而其内容或多解释性和知识性;或具传奇性和故事性之短篇。皆符合汉人对《虞初周说》的注释和方士小说的特点,故这些引文很可能就是《虞初周说》的佚文。
王齐洲
关键词:《周书》引文佚文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