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桂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维甲酸
  • 7篇维甲酸诱导
  • 5篇细胞
  • 5篇基因
  • 4篇诱导基因
  • 4篇全反式
  • 4篇维甲酸诱导基...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干扰素
  • 2篇凋亡
  • 2篇真核
  • 2篇真核表达
  • 2篇溶血
  • 2篇输血
  • 2篇全反式维甲酸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分化
  • 2篇基因表达
  • 2篇急性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7篇许桂平
  • 10篇童建华
  • 9篇贾培敏
  • 7篇张长林
  • 7篇楼叶江
  • 6篇潘晓蓉
  • 4篇庄立琨
  • 3篇李冬
  • 3篇武丽芳
  • 3篇李晶晶
  • 3篇张娟
  • 3篇高琦
  • 3篇刘志东
  • 3篇康琼华
  • 2篇邹清平
  • 1篇张颖婷
  • 1篇陈世知
  • 1篇肖澍
  • 1篇谢文跃
  • 1篇赵清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α调控维甲酸诱导基因G表达分子机制的新发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调控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NB4经IFN-α处理后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p-STATI和RIG—G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转染、报告基因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等技术,研究STAT1缺失的U3A细胞中,STAT1、STAT2和IFN调节因子9(IRF-9)在IFN-α调控RIG—G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在U3A细胞中,只有当STAT2和IRF-9共同转染时,RIG—G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活性才明显升高,约为空载对照组的8倍。在无IFN-α作用时,野生型或突变型STAT2与IRF-9共同转染U3A细胞可产生相似的效应;但IFN-α能进一步增强野生型STAT2与IRF-9的转录激活作用,约为未加IFN-α时的6倍,而对突变型STAT2无效。STAT2能与IRF-9相互作用,并能与RIG-G基因的启动子结合。结论STAT2和IRF-9能以不依赖于STATl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物是介导IFN-α调控RIG—G基因表达的关键性转录因子,这是一种有别于经典JAK—STAT途径的新的干扰素信号转导方式。
楼叶江潘晓蓉贾培敏李冬张长林许桂平童建华
关键词:干扰素Α信号转导
自分泌干扰素α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RIG-G基因表达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表达中干扰素α(IFN-α)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两条信号途径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1缺失的人纤维肉瘤细胞系U3A细胞,检测ATRA作用于NB4细胞后,细胞内STAT2的磷酸化水平,并测定NB4细胞培养液上清及转染了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U3A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水平,以及培养液上清对STAT2的磷酸化和RIG-G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 ATRA处理72 h后,NB4细胞内的STAT2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浓度均明显升高[ IFN-α:( 7.6±0.3)pg/ml比(1.5±0.5)pg/ml,P<0.05].该培养液上清能够诱导STAT2发生磷酸化,并上调RIG-G的蛋白水平.U3A细胞转染IRF-1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浓度也明显提高[(8.8±1.4) pg/ml比(3.4±0.4)pg/ml,P<0.05].结论 RIG-G基因的表达与ATRA和IFN-α这两条信号途径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ATRA可以通过上调IRF-1的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分泌IFN-α,所分泌的IFN-α能诱导STAT2发生磷酸化,并进一步增强细胞内RIG-G基因的表达.
楼叶江潘晓蓉许桂平庄立琨贾培敏童建华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维甲酸干扰素Α
TMEM6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建立与表达
2013年
目的构建带有GFP标签的TMEM64真核表达质粒,探求TMEM64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首先用RT—PCR的方法扩增白血病细胞株NB4中的TMEM6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GFP—N2载体,然后用该质粒转染293T细胞,最后运用Western印迹检测TMEM64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该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在转染pEGFP—N2-TMEM64质粒的293T细胞中,能够检测到TMEM64一GFP重组蛋白的表达,而且该重组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中。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带GFP标签的TMEM64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TMEM64的功能奠定了分子基础。
武丽芳庄立琨邹清平贾培敏许桂平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RIG-G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
<正>目的:通过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 cacid,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中RIG-G(re...
潘晓蓉楼叶江许桂平张长林贾培敏童建华
文献传递
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Ⅰ/Ⅱ在维甲酸诱导基因G表达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G,RIG-G)启动子上所含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s,ISRE)对RIG-G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根据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序列,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构建野生型和位点突变型的报告基因质粒,然后采用报告基因转染实验检测RIG-G基因启动子中ISRE序列的功能活性.结果 研究发现单独突变RIG-G基因启动子上的ISRE Ⅱ元件不影响报告基因的表达,而单独突变ISRE Ⅰ则会对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突变ISRE Ⅰ和ISRE Ⅱ元件则会使报告基因完全失去对转录因子的反应性.结论 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 Ⅰ和ISRE Ⅱ元件是诱导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复合物的作用位点,是该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且ISRE Ⅰ元件的作用要优先于ISRE Ⅱ.
楼叶江潘晓蓉贾培敏张长林许桂平李冬童建华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
维甲酸诱导基因G蛋白调控p21基因表达的机制
2014年
目的 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蛋白调控p21基因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株NB4中过表达RIG-G蛋白对p2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U937细胞中过表达RIG-G蛋白对c-Jun和JN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将c-Jun表达质粒与含p21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共同转染至293T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c-Jun蛋白对p21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NB4细胞中过表达RIG-G蛋白能明显上调p21蛋白的表达水平;而且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随着内源性RIG-G蛋白被明显地诱导表达,p21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在过表达RIG-G蛋白的U937细胞中,JNK和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下降,而JNK和c-Jun总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当U937细胞中加入JNK抑制剂SP600125后,尽管JNK蛋白的磷酸化被完全抑制,但与对照细胞U937T-pTRE比较,过表达RIG-G蛋白的U937T-RIG-G细胞中,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依然明显下降.表明RIG-G蛋白不仅能通过JNK信号通路抑制c-Jun蛋白的磷酸化,也可以以不依赖JNK信号途径的方式下调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则显示,当293T细胞中分别转染0.1、0.5、1.0和2.0 μg c-Jun表达质粒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分别为转染空载体组的(83.0±1.7)%、(73.7±0.7)%、(68.9±0.9)%和(64.1±0.9)%,提示c-Jun蛋白能抑制p21基因的转录表达活性.结论 在U937细胞中,过表达RIG-G蛋白能通过多条不同的信号途径共同下调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最终使p21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发挥阻断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生长的功能.
邹清平许桂平庄立琨张长林晏伟伟张颖婷楼叶江童建华
关键词:P21基因C-JUN蛋白磷酸化
血液辐照对悬浮红细胞中红细胞微粒释放及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液辐照对悬浮红细胞(SRBC)中红细胞微粒(RMP)释放及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22年未辐照SRBC和辐照SRBC血辫各105例,检测RMP和电解质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收集该院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创伤患者297例,其中未输血患者148例(未输血组),有红细胞(RBC)输血的患者149例(RBC输血组),其中行未辐照SRBC输血的患者76例(未辐照组)、含有辐照SRBC输血的患者73例(辐照组),分析各组之间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未辐照SRBC血辫相比,辐照SRBC血辫中RMP、K+分别从第3天[(5280±402)个/μL vs.(1839±384)个/μL、(14.1±1.4)mmol/L vs.(5.8±0.3)mmol/L]增加到第42天[(57393±3966)个/μL vs.(32310±2077)个/μL、(31.3±1.1)mmol/L vs.(19.8±1.9)mmol/L]。RBC输血组比未输血组的DVT发生率更高(30.2%vs.11.5%,P<0.001)。辐照组比未辐照组DVT发生率更高(38.4%vs.22.4%,P<0.05),辐照SRBC输血与DVT发生率增加相关(OR=2.16,95%CI:1.06~4.42,P=0.03),DVT发生率随输注辐照SRBC含量增加而升高。结论SRBC辐照后RMP升高更快,辐照SRBC输血增加创伤患者DVT风险,其发生率与辐照SRBC含量呈正相关。
武丽芳陆华许桂平
关键词:血液辐照悬浮红细胞深静脉血栓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Rig-g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揭示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中rig-g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阐明ATRA在APL细胞分化中的信号转导网络,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试验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等对直接启动rig-g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NB4细胞中,STAT2、IRF-9和IRF-1均能够被ATRA诱导表达,但表达时相有所不同。STAT2和IRF-9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并与rig-g基因启动子上的序列结合,激活rig-g基因的表达。IRF-1单独也能激活含rig-g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但是C/EBPα能强烈抑制IRF-1的这种转录激活作用。结论:在维甲酸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ATRA首先诱导IRF-1的表达;随着C/EBPα的逐渐下调,IRF1-继而又进一步使细胞内的IRF-9和STAT2的蛋白水平上升。IRF-9和STAT2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是直接诱导rig-g基因表达最基本的转录因子。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网络具有一定的意义。
潘晓蓉楼叶江张长林许桂平贾培敏童建华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与肿瘤
2009年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是一大类对干扰素起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的统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功能。事实上,许多IRF对凋亡、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肿瘤发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IRF在肿瘤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就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许桂平童建华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肿瘤细胞分化细胞凋亡
干扰素诱导基因IFI60表达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
<正>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IFI60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TAT1缺失的U3A细胞,通过细胞转染、Western印迹法、报告基因实验、免疫共沉淀、染色质免疫沉淀、定点突变等技术研究STAT1、STAT2和IRF...
楼叶江潘晓蓉贾培敏张长林许桂平童建华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