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用药信息,对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麻醉性镇痛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销售金额前3位的分别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麻醉性镇痛药物的DDDs排序基本稳定,DDDs前3位的分别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2015年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片(10、30mg)的B/A为1.00。结论 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在无创给药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 陈丽方梦可吴艳殷刚
-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 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中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和最佳浓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时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75例,T2~3穿刺,向头端置管3.5-4cm。布比卡因浓度用序贯方法配制,浓度从0.20%~0.07%,试验剂量均为5ml,观察5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给予相应浓度的布比卡因20-25ml,用针刺法观察镇痛效果和麻醉平面。术中常规给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及血气等。结果在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中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即EC50为0.09%。其95%置信区间为0.087%~0.098%。最佳浓度为0.14%。结论乳腺癌根治术胸段硬膜外麻醉中采用布比卡因最佳浓度0.14%,(25±5)ml。可获得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 殷刚刘义树余鸣张曙明沈七襄
- 关键词:布比卡因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最低有效浓度
- 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肺癌开胸手术后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组(观察组)40例:术后镇痛给予地佐辛25 mg+盐酸曲马多1 g+托烷司琼10 mg;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曲马多组(对照组)40例:给予舒芬太尼50μg+盐酸曲马多1 g+托烷司琼10 mg。两组静脉镇痛泵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1 ml每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两组术后6、12、24、48 h的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 h时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之比在6和12 h,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段镇痛药的用药量和不良反应比较,在6和12 h,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曲马多相同,但是镇静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殷刚雷利荣吴谦
- 关键词:地佐辛盐酸曲马多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 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肋骨DF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肋骨DF影像学检查示:肋骨骨质呈丝瓜瓤样膨胀性改变,骨质密度明显增大,边缘清晰锐利,其内可见粗大骨脊样改变。光镜下肿瘤由梭形瘤细胞和大量胶原构成,胶原纤维密集而粗大伴玻璃样变,瘤细胞呈梭形、细长,未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结果示:β-catenin和vim为阳性;ER、PR、CD117、SMA、desmin和CD34均为阴性。结论肋骨DF是1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病灶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手术广泛全切是最佳治疗方法。
- 殷刚常青
- 关键词:纤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比较其镇痛、镇静效果及较小安全有效浓度。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Ⅰ组:0.10%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0.10mg/ml咪唑安定+0.10mg/ml托烷司琼;Ⅱ组: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0.10mg/ml+咪唑安定+0.10μg/ml托烷司琼;Ⅲ组:0.1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0.10mg/ml咪唑安定+0.10mg/ml托烷司琼,各组均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再行PCEA。监测患者镇痛开始后6、12、24、48h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VAS评分、Ramesay评分、Bro-mage评级;并记录镇静、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各组VAS均值小于3分;各组病人镇痛期间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时点VAS评分、Bromage评级、Rame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as=0.154,Pramesay=0.470),Ⅰ、Ⅱ与Ⅲ组的Bromag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三组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都是安全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较好。0.10%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发生率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0.10%罗哌卡因可能是最佳有效浓度。
- 朱定成钟爱军沈怡武潜殷刚蹇新民吴谦李英袁世荧
-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乳腺癌根治术
- 上胸段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量效关系及效价比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以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行上胸段硬膜外麻醉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95%有效浓度(EC95)和最佳有效浓度及其效价比。方法:选择拟施上胸段硬膜外麻醉ASAⅠ或Ⅱ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197例,分为罗哌卡因组122例(R组)、布比卡因组75例(B组)。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血气、麻醉平面,评价镇痛效果。结果: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EC50分别为0.10%和0.09%,其效价比为1:0.9;EC95R组为0.14%,B组为0.12%,其效价比为1:0.86;最佳浓度R组为0.17%~0.18%,B组为0.14%~0.15%,其效价比为1:0.78;剂量分别为0.8~1.0mg/kg和0.75~0.85mg/kg。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麻醉采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EC50和EC95麻醉时只对部分患者有效,而采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最佳浓度和剂量可获得镇痛完善、足够的阻滞平面和副作用最小的疗效。两药的效价比与浓度成正相关。
- 刘义树余鸣殷刚张曙明沈七襄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剂量效应关系效价比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多剂量平行组设计,择期手术患者共33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具有2个以上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盐酸帕洛诺司琼0.15 mg高剂量试验组(B组),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低剂量试验组(C组)。分别观察3组的完全有效率、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4 h内,B组和C组的呕吐完全有效率及完全控制率均高于A组(P〈0.05),B、C两组间疗效相当(P〉0.05)。24~72 h,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是有效和安全的,推荐临床剂量为0.075 mg。
- 殷刚吴志林陈敏冯颖露武宙阳雷利荣王洁
- 关键词: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术后恶心呕吐有效性安全性
- 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最低有效和最佳浓度的临床研究
- 余鸣殷刚刘义树张曙明沈怡蔡志沈七襄蹇新民
- 该研究解决了上胸段硬膜外麻醉长期以来在局麻药浓度、容量和剂量的关系与阻滞范围的矛盾以及对呼吸和和循环功能抑制的矛盾。为临床实施胸部体表手术和乳腺癌根治术的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提供了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方案,也为多种麻醉方式...
- 关键词:
-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最低有效浓度
- 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中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中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Ⅱ级择期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3例,T2-3穿刺,向头端置管3.5~4.0cm。罗哌卡因浓度用序贯方法配制,即选择0.20%的罗哌卡因为初始浓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止痛效果,若VAS≤3分,下1例患者将浓度下调0.01%,若VAS≥5分,下1例患者再将其浓度上调0.01%,以此类推。试验剂量均为5ml,5min后给予相应浓度的负荷量20~25ml,用针刺法观察镇痛效果和麻醉平面。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血气和VAS评分等。结果半数有效浓度为0.10%,半数有效浓度的95%可信区间为0.1022%~0.1065%;罗哌卡因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时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分别为0.14%和0.17%~0.18%。结论罗哌卡因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时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分别为0.14%和0.17%。0.18%,该研究为临床上安全、合理地使用罗哌卡因提供了依据。
- 殷刚刘义树张曙明余鸣沈七襄
- 关键词:罗哌卡因乳腺肿瘤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根治术胸段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0.18%罗哌卡因组(R1)和0.375%罗哌卡因组(R2),每组60例。T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4.0 cm,每组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相应浓度的麻药试验量5 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R1组再注入0.18%罗哌卡因15 ml,R2组再注入0.375%罗哌卡因7~10 ml,用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15min后未能达到预期平面者再追加5~10 ml,麻醉间隔45~70 min追加5~15 ml。术中以切皮、电灼时患者的表情和主诉来判断镇痛效果。常规给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及血气等。结果两组剂量无明显差异,麻醉镇痛效果相近;而阻滞范围R1组广于R2组、副作用R1组明显小于R2组。结论 0.18%和0.375%2种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对上胸段乳腺癌硬膜外麻醉可产生相同的镇痛作用,但0.18%低浓度大容量的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对呼吸和心交感神经抑制甚微,阻滞平面宽,其安全性明显优于0.375%罗哌卡因组。
- 殷刚
- 关键词:罗哌卡因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