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勇钧

作品数:23 被引量:180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血栓
  • 5篇血压
  • 5篇深静脉
  • 5篇他汀
  • 5篇下肢深静脉
  • 5篇静脉
  • 5篇伐他汀
  • 4篇蛋白
  • 4篇血栓形成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下肢深静脉血...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4篇高血压
  • 4篇阿托
  • 4篇阿托伐他汀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机构

  • 14篇武汉市普爱医...
  • 4篇武汉市第四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3篇胡勇钧
  • 19篇彭定凤
  • 11篇唐哨勇
  • 8篇胡立群
  • 8篇顾晔
  • 6篇李论
  • 6篇成忠
  • 5篇曾昆
  • 4篇陈姣
  • 3篇黄晴
  • 3篇陈姣
  • 2篇顾晔
  • 2篇王丹
  • 1篇胡立群
  • 1篇孙卓玲
  • 1篇赵莹
  • 1篇徐标
  • 1篇朱文斌
  • 1篇黄晴
  • 1篇彭雄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草药
  • 1篇武汉市职工医...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顺向血流途径综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顾晔胡立群成忠胡勇钧李论曾昆孙卓玲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血管性疾病,疾病的发展可造成血流淤滞、静脉瓣功能不全甚至血管闭塞,更严重的是,血栓一旦脱落至肺动脉造成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危及生命。即使安全度过急性期,如果错过积...
关键词: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
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确诊的DVT患者进行抗栓和介入治疗,治疗前随机分为抗血小板治疗组和非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介入过程急性血栓形成、即刻再通率、早期再闭塞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抗血小板治疗组急性血栓的发生率较非抗血小板治疗组低(P<0.05),即刻再通率高(P<0.01),早期再闭塞率在抗血小板治疗组较低(P<0.01),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P<0.01),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DVT患者,抗栓和介入治疗期间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优于仅接受抗栓和介入治疗。
胡立群顾晔成忠胡勇钧曾昆李论彭定凤
关键词:血栓形成介入抗血小板治疗
不明原因的心房颤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胡立群胡勇钧彭定凤顾晔
关键词: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并指导其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静息性)患者,并对所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发劳力性心绞痛单支病变较其它组心绞痛多见(P<0.05);恶化劳力性、静息性心绞痛左主干病变较初发劳力性多见(P<0.05);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形态以A型病变多见,不稳定型心绞痛以C型病变多见,两者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总的血栓检出率高于前者(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形态复杂、血栓发生率高,病变的不稳定导致其病情严重、预后差。
胡勇钧顾晔胡立群成忠李论
关键词:心绞痛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系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基本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脂、血压及动态血压变异系数的影响。方法血脂基本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尚可)150例,在原有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观察24 h平均血压及动态血压变异系数、血脂的改变。结果用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4 h平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血脂、动态血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对血压控制尚可的患者在调脂外可协同降压药物改善动态血压变异系数。
陈姣唐哨勇彭定凤胡勇钧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动态血压
3/4肾切除并异丙肾皮下注射致慢性心衰合并肾衰模型的制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大鼠3/4肾切除并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致慢性心衰合并肾衰模型的制备。方法:雄性SD大鼠经"两次手术切除法"行3/4肾切除,1周后分成2组,分别皮下注射ISO(70 mg/kg或100 mg/kg,分2次,间隔24 h),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存活率、心衰及肾衰情况。试剂盒法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Bradford法测定24 h尿蛋白量,左心室插管术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称重法测定心脏重量参数。切片HE染色观测心肌病理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无死亡,大小剂量模型存活率分别为73%、87%,与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模型组大鼠血清各项指标、尿蛋白明显升高,LVSP下降,LVDP和LVEDP均上升,心脏重量参数比升高,提示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损伤,发生左室心衰和左室心肌肥厚重构。且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心肾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4肾切除并ISO(100 mg/kg)皮下注射较ISO(70 mg/kg)皮下注射,更易同时诱发大鼠左室心衰及肾衰。
彭定凤唐哨勇胡勇钧陈姣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肾衰
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近年研究证实,高血压病理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参与其发生、发展。他汀类药物除具调脂作用外,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评价其对高血压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彭定凤唐哨勇胡勇钧
关键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正常普伐他汀蛋白水平
血栓消融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Amplatz血栓消融器(ATD)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效用和安全性。方法:对病程1-9 d的17例髂股静脉血栓用ATD进行消融治疗。观察ATD的即刻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4级。结果:17例ATD消融术的疗效为:6例治愈,4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2%。术中和术后无明显出血和溶血并发症。结论:ATD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顾晔胡立群胡勇钧曾昆成忠李论彭定凤王丹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导管消融术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对非糖尿病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非糖尿病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入选的非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CRP,然后根据微量白蛋白和CRP的水平分组,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组复发心绞痛及总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与CRP正常组比较,CRP升高组总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与A组(尿微量白蛋白<30mg/L和CRP<10mg/L)相比,B组(尿微量白蛋白≥30mg/L或CRP≥10mg/L)和C组(尿微量白蛋白≥30mg/L和CRP≥10mg/L)总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总的重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均对非糖尿病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有判断价值,联合测定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更有意义。
唐哨勇彭定凤胡勇钧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尿微量白蛋白C反应蛋白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是否接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将3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支架组(21例)和非支架组(18例)两组。全部患者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经患侧腘静脉行接触性抗凝溶栓治疗,17例接受血栓消融(支架组10例)。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支架组患者5日内患肢与健肢膝上、膝下15cm处平均周径差改善更明显,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好于非支架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支架辅助的血管腔内成形术能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胡勇钧顾晔胡立群成忠李论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置人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