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敏冬

作品数:1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衰竭
  • 10篇肝衰
  • 10篇肝衰竭
  • 5篇血浆
  • 5篇血浆置换
  • 5篇预后
  • 5篇疗效
  • 5篇护理
  • 5篇肝炎
  • 4篇血浆置换治疗
  • 4篇重型
  • 4篇疗效评估
  • 4篇慢性
  • 3篇环系
  • 3篇分子吸附再循...
  • 3篇分子吸附再循...
  • 2篇阳性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阴性

机构

  • 17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市东湖医...

作者

  • 18篇胡敏冬
  • 11篇岳建荣
  • 9篇戴炜
  • 9篇邬明
  • 7篇禹弘
  • 6篇张娇红
  • 5篇王东
  • 4篇李炜
  • 4篇袁静
  • 4篇文彬
  • 3篇唐蔚
  • 2篇张丽萍
  • 2篇姚思敏
  • 2篇李晓鹤
  • 1篇李藕
  • 1篇余卫业
  • 1篇候运香
  • 1篇顾明伦
  • 1篇孟令香
  • 1篇刘粤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上海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全国第三届血...
  • 1篇全国第十届老...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及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比较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olecularadsorbentrecirculatingsystem ,MARS)及血浆置换 (plasmaexchange ,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 80例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 ,MARS组 60例、PE组 3 0 0例及MARS +PE组 2 0例。比较三组的治愈好转率、肝性脑病的改善、血清胆红素 (S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的变化。结果  3 80例患者总的治愈好转率为 48 9% ( 186/3 80 ) ,其中MARS组 5 8% ( 3 5 /60 ) ,PE组 46% ( 13 8/3 0 0 ) ,MARS +PE组 64 %( 13 /2 0 ) ;67例并发肝性脑病者中 ,18例应用MARS治疗后 5例神志转清、7例神志改善、6例无效 ,有效率 67% ;49例应用PE治疗后 11例神志转清、16例神志改善、2 2例无效 ,有效率 5 5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结束及 2天后SBIL较治疗前下降 :MARS组为 2 9%及 2 1%、PE组为 3 7%及 19% ;治疗结束时PTA∶MARS组无明显变化 ,PE组则平均提高 2 0 % ,但 2天后复查又接近治疗前水平。结论 MARS及PE对重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MARS治疗后病情的稳定性要优于PE 。
戴炜禹弘胡敏冬岳建荣李炜
关键词:重型肝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浆置换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辅助治疗重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对 1 8例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观察症状、体征、预后变化 ;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PTA等指标。结果 ALSS治疗后 ,症状明显改善 ,肝功能显著好转 ;治愈好转率 83 .3 %。结论 ALSS治疗重型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可靠。
刘粤王平曾丽红胡敏冬顾明伦戴炜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药物性肝炎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PE)在急、慢性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广东省深圳市东湖医院342例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PE治疗,回顾性分析影响PE疗效的因素。结果辅以PE治疗的342例患者总的治愈或好转数188例(55%);过渡到肝移植18例,存活6例;住院期间死亡122例(35.7%),其中13例患者在肝衰竭得到明显纠正8周后出现消化道或颅内出血死亡;14例放弃治疗患者9例经证实死亡,5例结果不详。PE的疗效与肝衰竭的类型及病因、PE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胆红素的降低幅度和稳定程度、并发症及器官衰竭的种类和发生率密切相关(P<0.01或P<0.05),而与治疗频率及置换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E对肝衰竭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其疗效与患者病情特点和整体性、个体化治疗密切相关。
余卫业戴炜禹弘岳建荣胡敏冬邬明唐蔚王东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衰竭疗效预后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分析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载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HBeAg阳性28例(34.15%),平均(48.95±12.51)岁。HBeAg阴性54例(65.85%),平均(50.87±11.02)岁。HBeAg阳性患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总胆汁酸及HBV DNA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患者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及层粘连蛋白等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细胞癌的比例高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HBeAg阳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肝纤维化程度及HBV 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文彬袁静李晓鹤胡敏冬张娇红邬明
关键词:肝细胞癌HBEAG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妊娠肝衰竭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妊娠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EXCELL2000、STATA7.0软件和t检验分析广东省深圳市东湖医院重肝治疗中心11例妊娠肝衰竭临床资料及血液净化疗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妊娠肝衰竭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患者(7/11);以亚急性肝衰竭为多(6/11);病因中以HBV感染(5/11)多见,平均HBVDNA水平6.32×107copies/ml,死亡率也高于其他病因组;其次为病因不明(3/11),急性妊娠脂肪肝、CMV感染及梅毒各1例;合并症或并发症中以低白蛋白血症(11/11)、腹水(10/11)、低血糖(9/11)及电解质紊乱(7/11)多见;其它为肝性脑病(6/11,4例是在终止妊娠后即刻发生)、DIC(5/11)、自发性腹膜炎(4/11)、肾衰竭及脑水肿(3/11);6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治愈好转率为83.3%(5/6),较单纯综合治疗组高40.0%(2/5),神志转清率75.0%(3/4),单纯综合治疗组中2例肝性脑病者治疗过程中神志无改善;单因素分析发现妊娠周期、临床分型及分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其复制水平、脑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血液净化治疗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TA和TBi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HBV感染及高水平复制仍然是引起妊娠期间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预后差;②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妊娠肝衰竭多种合并症及直接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③血液净化治疗及时纠正机体的代谢紊乱与提高治愈好转率有密切关系。
戴炜禹弘王东邬明岳建荣胡敏冬李炜张振宇
关键词:血液净化肝衰竭妊娠
分子吸附再循环应用于重度黄疸患者的疗效评估
2005年
评估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对降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疗效。应用德国TERAKLN公司生产的MARS对17例肝衰竭患者进行每次6h的治疗,检测治疗前中后不同时段TBil。13例肝衰竭患者经治疗后TBil降低28%(P<0.05),治疗过程前3h及后3h分别降低 22.2%和5.8%;4例TBil>800μmoL/L患者在治疗5h时TBil降低29.6%,更换负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继续3小时治疗TBil仅降低5.1%。4例TBil<350μmol/L并发肝性脑病患者,MARS治疗3小时及6小时TBil均无明显降低,肝性脑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得到明显改善。MARS治疗肝衰竭,TBil降低主要住前3小时,治疗清除TBil的幅度和初始基础TBil水平正相关,与负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的大小无相关性。MARS治疗效果主要以其患者整体病情的改善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戴炜禹弘岳建荣胡敏冬李炜
关键词: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肝衰竭胆红素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DNA载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HBeAg阳性41例(43%),HBeAg阴性54例(57%)。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平均发病年龄,ALB、TB、CHE、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的ALT、AST分别为(400.37±413.59)U/L和(578.14±600.23)U/L,高于阳性患者的(198.25±215.37)u/L和(254.78±269.16)U/L(P〈0.05)。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载量为(6.17×10^6±8.24×10^1)copies/ml高于阴性患者的(2.39×10^5±6.75×10^1)copies/ml,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HBeAg阳性患者的左肝前后径及右肝厚度分别为(65.12±12.43)mm及(95.37±12.69)mm,均高于阴性患者的(56.78±11.04)mm和(89.34±9.23)mm(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在较低的HBVDNA载量下,仍引起较高的肝损伤和较大幅度的肝脏萎缩。
文彬袁静李晓鹤胡敏冬张娇红邬明
慢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最佳模式。方法4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给予肠内营养选择不同的途径,B组为给予肠内营养选择不同的营养膳食结构,进行观察对照。结果研究发现慢性肝衰竭早期肠内营养的给予方式统计学无显著意义,肠内营养膳食结构的不同则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实施合理的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岳建荣张丽萍胡敏冬
关键词:慢性肝衰竭肠内营养
循证护理在老年肝病临床基础护理的初步实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直译为“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证据对病人实施护理。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
岳建荣胡敏冬张丽萍张娇红孟令香
文献传递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sub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SCLF)的疗效。方法93例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46例)和拉米夫定组(47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疗程48周。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HBV DNA转阴率、存活率及病毒反跳情况。结果治疗4周和12周时恩替卡韦组的ALT值分别为(49.9±31.4)U/L和(33.2±20.5)U/L,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的(88.6±58.2)U/L和(55.4±31.7)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后4周及48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1.7%及97.8%,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51.1%和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内恩替卡韦组的存活率为80.4%,高于拉米夫定组的61.7%。恩替卡韦组46例患者无1例发生病毒反跳,而拉米夫定组47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病毒反跳。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抗病毒效果及患者存活率均高于拉米夫定,且不容易发生病毒反跳,因此适合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长期治疗。
文彬袁静胡敏冬张娇红邬明姚思敏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恩替卡韦拉米夫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