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邬明

作品数:34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衰竭
  • 12篇结核
  • 10篇肝衰
  • 10篇肝衰竭
  • 8篇肝炎
  • 7篇预后
  • 6篇乙型
  • 6篇慢性
  • 6篇病毒
  • 5篇乙肝
  • 5篇疗效
  • 5篇抗结核
  • 5篇抗结核药
  • 5篇肝硬化
  • 4篇药物
  • 4篇药物性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结核病
  • 4篇结核药物
  • 4篇抗结核药物

机构

  • 34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邬明
  • 15篇戴炜
  • 15篇王东
  • 12篇禹弘
  • 10篇袁静
  • 9篇胡敏冬
  • 8篇李炜
  • 7篇蔡雄茂
  • 6篇付向东
  • 6篇余卫业
  • 5篇刘艳
  • 5篇文彬
  • 5篇姚思敏
  • 4篇张娇红
  • 4篇朱质斌
  • 4篇岳建荣
  • 3篇唐蔚
  • 3篇邓永聪
  • 3篇钟菊珍
  • 2篇孙燕芝

传媒

  • 4篇临床肺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肝脏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第一次全国中...
  • 1篇第6届全国疑...
  • 1篇第五届全国肝...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营养支持治疗
目的:观察以植物蛋白为主的混合蛋白饮食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 方法:选择有低蛋白血症的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蛋白饮食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高蛋白、高热量食谱...
王东戴炜邬明
关键词:肝硬化营养治疗营养评价
影响结核性胸膜炎临床预后的因素分析
2001年
蔡雄茂邬明邓永聪付向东李炜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预后影响因素
住院结核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调查
2002年
孙燕芝邬明李炜
关键词:住院病人呼吸衰竭疾病调查
易善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易善复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应用易善复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血脂 (TCH、TG)、肝功能(...
刘红邬明李慧娟姚思敏李晓良聂广
文献传递
26例艾滋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艾滋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 2 6例艾滋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及药物治疗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基本一致 ,以青壮年为主。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途径 19例 (73 .1% ) ,临床主要以发热 (92 .3 % )、咳嗽 (5 3 .8% )、腹泻 (3 8.5 % )为主要症状 ,且多反复发作 ,持续时间 >1个月。深部真菌感染 2 5例 (96.2 % ) ,其中白念珠菌 2 1例 (80 .8% ) ,马尔尼菲青霉菌 3例 (11.5 % ) ,克鲁维酵母菌 1例(7.7% )。 2 6例患者病死率为 19.2 %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3例均生存。 2 6例患者均采用抗真菌治疗 ,其中 2 2例联合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HAART)治疗 ,治疗前CD+ 4为 (6.0 7± 5 .78) % ,治疗 1个月后CD+ 4为 (10 .63± 7.0 0 ) %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HIVRNA(取对数值 )治疗前为 (4 .81± 0 .5 0 )拷贝·mL 1 ,治疗 1个月后为 (2 .70± 0 .0 0 )拷贝·mL 1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且联合使用HAART及抗真菌治疗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单用抗真菌治疗患者的病死率(P <0 .0 5 )。结论 :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青壮年发生真菌感染尤其是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应考虑艾滋病 ,及早联合进行HAART及抗真菌治?
袁静胡毅文蒋小玲骆子义文彬刘艳邬明
关键词:艾滋病真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抗真菌治疗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sub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SCLF)的疗效。方法93例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46例)和拉米夫定组(47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疗程48周。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HBV DNA转阴率、存活率及病毒反跳情况。结果治疗4周和12周时恩替卡韦组的ALT值分别为(49.9±31.4)U/L和(33.2±20.5)U/L,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的(88.6±58.2)U/L和(55.4±31.7)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后4周及48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1.7%及97.8%,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51.1%和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内恩替卡韦组的存活率为80.4%,高于拉米夫定组的61.7%。恩替卡韦组46例患者无1例发生病毒反跳,而拉米夫定组47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病毒反跳。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抗病毒效果及患者存活率均高于拉米夫定,且不容易发生病毒反跳,因此适合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长期治疗。
文彬袁静胡敏冬张娇红邬明姚思敏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恩替卡韦拉米夫定
80例抗结核药物性严重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发严重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肝损害的病例资料。严重药物性肝损害(SDILI)的诊断标准:(1)应用抗结核药物史;(2)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病...
戴炜禹弘王东邬明朱质斌赖慧仪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病例资料
文献传递
抗结核药物肝功能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摘要)
目的:几十年来抗结核化疗对结核病疫情控制无疑起了很大作用,但鉴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携带者相当普遍。同时,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结核伴有HBVM阳性的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中药...
刘艳蔡雄茂邬明邓永聪付向东麦衬娇
文献传递
抗结核药物相关性肝功能衰竭34例临床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发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病例资料,按≤35岁、36~55岁及〉56岁3个年龄段进行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衰竭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14-68岁,平均(38.2±10.5)岁;病死率为67.6%(23/34),而超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和急性肝功能衰竭(8例)中女性7例,病死8例;≥56岁者11例全部为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9例,与≤55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初始治疗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用,治疗至诊断为药物性肝功能衰竭(DILF)的时间为5~56d(平均23d)。34例中HBsAg阳性8例,3例HBsAg/抗-HBe阳性患者应用激素后1例HBeAg转为阳性,2例HBV DNA由低于检测下限出现高于检测下限;HBV血清标志物阳性者死亡率(6/8,75%)与阴性者死亡率(17/26,6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诱发的超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可能与遗传多态性及机体较强的免疫状态相关;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则可能与老年人药物在肝脏代谢能力的改变相关;激素有增加HBV复制的可能性,与肝功能衰竭的预后相关。
戴炜禹弘王东邬明朱质斌赖慧仪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分析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载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HBeAg阳性28例(34.15%),平均(48.95±12.51)岁。HBeAg阴性54例(65.85%),平均(50.87±11.02)岁。HBeAg阳性患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总胆汁酸及HBV DNA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患者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及层粘连蛋白等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细胞癌的比例高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HBeAg阳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肝纤维化程度及HBV 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文彬袁静李晓鹤胡敏冬张娇红邬明
关键词:肝细胞癌HBEAG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