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乾初

作品数:16 被引量:239H指数:11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蛋白
  • 5篇分离蛋白
  • 4篇活性
  • 4篇大豆
  • 4篇大豆分离
  • 4篇大豆分离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胰蛋白酶
  • 3篇胰蛋白酶抑制...
  • 3篇胰蛋白酶抑制...
  • 3篇抑制素
  • 3篇阿魏酸
  • 3篇白质
  • 3篇超声处理
  • 2篇蛋白膜
  • 2篇豆浆
  • 2篇豆奶
  • 2篇饮料
  • 2篇制剂
  • 2篇巯基

机构

  • 16篇香港理工大学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7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6篇郭乾初
  • 9篇梁汉华
  • 5篇黄惠华
  • 5篇欧仕益
  • 4篇杨汝德
  • 3篇包惠燕
  • 3篇李爱军
  • 2篇粱汉华
  • 2篇秦卫华
  • 2篇高孔荣
  • 1篇杨爱华
  • 1篇黄秋婷
  • 1篇傅亮

传媒

  • 7篇食品科学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国乳品工业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8
  • 2篇199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素的研究被引量:20
1998年
用低频超声波处理大豆提取液(豆奶)中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素(STI),并探讨了温度,pH,处理时间,超声波振幅(Ampl.),豆奶浓度和离子强度诸因素对STI超声钝化的影响,正交优化试验的结果表明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处理时间、Ampl.和pH。超声钝化STI活性的最适条件是:浓度ω=3%的豆奶,采用振幅为75%的低频超声波,在80℃和pH7.0的条件下处理5min(脉冲3s:2s).在此条件下,豆奶中约70%73%的STI活性可被钝化由于STI中有一部分是稳定性很高的鲍曼-贝尔克(Bowman-Birk)抑制素,故经低频超声处理后仍有约30%的STI活性残留若采用较高频率的超声处理。
杨汝德梁汉华梁汉华
关键词:超声处理钝化大豆STI
豆奶蛋白质中巯基含量的测定被引量:27
2003年
Ellman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但该法用于测定豆奶等的巯基含量时,由于溶液高度混浊和巯基含量不高,给测定带来了困难。本实验先采用丙酮将豆奶中的蛋白质沉淀分离,再用含8mol/L尿素的Tris-甘氨酸缓冲溶液或不含尿素的Tris-甘氨酸缓冲溶液溶解,使蛋白质溶液的混浊度大大下降,从而能达到用分光度法准确测定豆奶蛋白质中巯基含量的目的。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作对照实验表明,丙酮处理不会影响蛋白质中的巯基含量,说明丙酮处理是测定高混浊度蛋白质溶液如牛奶、豆奶中的蛋白质巯基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欧仕益郭乾初包惠燕李爱军
关键词:豆奶蛋白质混浊度
pH为中性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制备及特性被引量:9
2004年
以大豆分离蛋白、甘油、阿魏酸为组成成分的成膜溶液调pH为中性,热处理后铺板干燥,揭膜,在相对湿度为52%的环境下平衡48h后测定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颜色等。结果表明,阿魏酸的添加方法和添加量对膜的这些特性都有显著影响;阿魏酸的添加可显著增加膜的拉伸张力(20.2%~34.5%)和断裂伸长率(62.5%~94.3%),但也使膜的颜色变深;阿魏酸使pH为中性的大豆分离膜的机械性能可与通常在pH9或以上制备的这类膜相媲美,这使大豆分离蛋白膜有了更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
包惠燕郭乾初欧仕益李爱军傅亮
关键词:阿魏酸机械特性
商品大豆饮料胰蛋白酶抑制素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研究测定了未经热处理的生豆奶、经现代加工的不同商标的大豆饮料、传统豆腐等样品的胰蛋白酶抑制素活性(TIA)。其中生豆奶的TIA是66.4mg/g蛋白质;巴氏灭菌后大豆饮料的TIA是23.7mg/g蛋白质;超高温灭菌的大豆饮品,其TIA在13.3~31.6ms/s蛋白质之间;两种水静压式杀菌机灭菌的大豆饮料分别为4.1mg和7.7mg/g蛋白质;传统豆腐的TIA仅为6.4mg/g蛋白质。上述结果反映了某些现代加工生产的商品大豆饮料,在消除抗营养因子上是不充分的。
郭乾初梁汉华秦卫华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素活性大豆饮料
商品大豆饮料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本研究详细测定了未经热处理的生豆奶、各种经现代技术加工的大豆饮料产品、东方传统大豆食品豆腐等样品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TIA)。其中生豆奶的TIA(以每克蛋白质所抑制的纯胰蛋白酶毫克数表示)是66.4mg/g蛋白质,经巴氏杀菌的商品大豆饮料TIA是23.7mg/g蛋白质。检验了经超高温灭菌处理的7种不同商标大豆饮品,结果表明这些饮品的TIA在13.3~31.6mg/g蛋白质之间。另有两种已知是经灭菌的大豆饮料,其TIA最低,分别为4.1mg/g蛋白质和7.7mg/g蛋白质。又分析了一种采用东方传统加工方法生产的豆腐,其TIA仅为6.4mg/g蛋白质。上述这些分析结果反映了某些经现代加工方法生产的商品大豆饮料,在消除抗营养因子的处理上是不够充分的。
郭乾初梁汉华秦卫华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大豆饮料
大豆原料及其分离蛋白的SDS-PAGE图谱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将大豆原料制备成脱脂豆粕、“碱提酸沉”分离蛋白和超滤法分高蛋白,采用SDS-PAGE技术研究其中的电泳图谱变化。在所有样品的SDS-PAGE图谱中共分离出17种蛋白组分。其分子量(Mr)分别是:1号带,22840:(2,3)号带,26020:4号带,30080:5号带,32820:(6、7)号带,36850;8号带,46500:9号带,5143010号带,5692011号带,65790:12号带,70740;13号带,76060:(14、15、16)号带,9050017号带,104620。大豆原料中有16个蛋白质组分,制备成脱脂豆粕和分高蛋白后出现17号新带,同时消失11、12、13号带。用热处理和β-巯基乙醇处理样品证明了17号新带是由对热切感的蛋白质以二硫键的形式聚合而成。11、12、13号带是对热最敏感的蛋白质,一经加热都会消失,(14、15、16)这一组蛋白组分以及5号带、7号带,对热的敏感性不如11、12、13号带,但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在SDS-PAGE图谱上也会逐渐消失。脱脂豆粕中,还消失了1号带,“碱提酸沉”大豆分离蛋白中消失了4、7号带,超滤法的大豆分离蛋白消失了1、2号带。这些SDS-PAGE图谱的变化,与三种制品各自的工艺特点有关。
黄惠华高孔荣郭乾初梁汉华
关键词:分离蛋白脱脂豆粕
阿魏酸在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可食性膜中的应用被引量:39
2002年
在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液中添加0.5mmol/100ml的阿魏酸能增加膜的机械强度,降低膜对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透性,同时,采用阿魏酸处理较易制备大豆分离蛋白与花生油或玉米淀粉组成的复合膜。阿魏酸能改善大豆分离蛋白成膜特性的可能机理是因为它增加了蛋白分子之间的交联。
郭乾初欧仕益
关键词:阿魏酸可食性膜大豆分离蛋白脂肪
豆奶蛋白组分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热变化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 研究热处理对豆奶蛋白组分、巯基含量及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方法 : 以 95℃、1 2 0℃、1 40℃处理鲜豆奶 ,用 SDS- 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薄板凝胶电泳 )分析经热处理和 β-巯基乙醇处理后豆奶蛋白组分的变化 ;研究豆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热变化 ;用 Ellman试剂法测定巯基含量。结果 : 鲜豆奶中 7,8,1 1 ,1 2 ,1 3,1 4,1 5,1 6号蛋白组分经热处理后逐步消失 ,出现分子量为 1 0 4 62 0的 1 7号蛋白质新组分 ,β-巯基乙醇处理证明此蛋白组分的出现与 1 2 ,1 3,1 4,1 5,1 6号蛋白组分的消失具有相关性 ,这些组分的次级结构主要靠二硫键结合 ;热处理使豆奶巯基含量急剧下降 ;热处理失活 90 %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95℃处理需要 35min,1 2 0℃需 7min,而 1 40℃只需 60 s左右。结论 : 热处理导致豆奶蛋白巯基的变化从而引起蛋白组分的变化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热致死时间曲线表明 ,在 95~ 1 40℃范围内 ,温度增加 30℃ ,钝化90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热处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 1 /1
黄惠华郭乾初梁汉华高孔荣
关键词:豆奶电泳胰蛋白酶抑制剂巯基
两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及二级结构分析比较被引量:9
2005年
研究了I型Kunitz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I-KSTI)和Bowman-Birk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BBTI)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及其二级结构的组成差异。发现I-KSTI及 BBTI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曲线分为两部分:活性急剧下降部分和缓慢下降部分。使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为原来的一半时的I-KSTI和BBTI浓度为1.5μg/ml 和1.2μg/ml。使胰蛋白酶活性趋向于零(完全钝化)时的I-KSTI浓度为13.5μg/ml,而BBTI则为9μg/ml。两种抑制剂的存在不改变胰蛋白酶的Km值,但其Vmax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表明其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非竞争性抑制作用。远紫外圆二色谱的研究发现I-KSTI和BBTI的单一吸收负峰在200nm波长处,I-KSTI的克分子椭圆度[θ]200nm=-2545deg·cm2/d mol,其二级结构由22.5%β折叠,16.25%β转角和61.4%无规卷曲组成;BBTI的[θ]200nm=-797deg·cm2/d mol,由52.6%β折叠和47.4%无规卷曲组成。
黄惠华粱汉华郭乾初
关键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圆二色谱
豆浆热处理过程中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的热降解比较被引量:16
2006年
将大豆加工成豆浆并分别用95、121和140℃处理不同时间,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其中的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黄豆苷原(daidzein)和大豆黄素(glycitein)的含量变化,与原粒大豆、生豆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的热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在95℃下,染料木黄酮在60min的处理时间内稳定,而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的T(loss0.5)值(损失50%含量的时间)分别为1442s和453s,表明95℃下3种大豆异黄酮的热稳定性表现为: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大豆黄素。而在121℃和140℃的处理条件下,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的热降解,黄豆苷原、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在121℃的T(loss0.5)值分别为26.36、37.88和1015s,而在140℃下,黄豆苷原、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的T(loss0.5)值则分别缩短为6.94、8.47和369s,结果表明在121℃和140℃下,3种大豆异黄酮的热稳定性表现为: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黄豆苷原。
黄惠华郭乾初梁汉华黄秋婷
关键词:染料木黄酮豆浆热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