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旭

作品数:26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卒中
  • 9篇动脉
  • 9篇血管
  • 8篇急性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5篇血管内治疗
  • 4篇动脉狭窄
  • 4篇青年
  • 4篇缺血性卒中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4篇脑卒中
  • 4篇康复
  • 4篇急性缺血
  • 4篇急性缺血性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卒中患者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狭窄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晋江市医院
  • 1篇北京市密云县...

作者

  • 26篇郭旭
  • 10篇范承哲
  • 9篇张楠
  • 9篇王力锋
  • 6篇何晓芬
  • 5篇毕齐
  • 5篇于蕾
  • 2篇王力
  • 2篇车锋丽
  • 2篇杨新健
  • 2篇汤永红
  • 2篇缪中荣
  • 2篇栾璟煜
  • 2篇张华
  • 2篇王洋
  • 1篇徐晓彤
  • 1篇武琛
  • 1篇孙正辉
  • 1篇薛哲
  • 1篇马宁

传媒

  • 9篇中国卒中杂志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前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首发脑卒中前认知功能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540例,伴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7例(房颤组),无房颤患者453例(对照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并于入院或就诊后2d内完成神经心理学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化版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测评,比较2组资料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54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7例(14.3%))脑卒中前有认知功能障碍,9例(1.7%)达到痴呆。房颤组年龄、糖尿病、血管疾病,抗凝药、NIHSS评分、IQCODE评分、IQCODE≥3.44分、IQCODE≥4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抗血小板药、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年龄、房颤和糖尿病为脑卒中前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房颤组患者年龄和持续性房颤为脑卒中前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144,95%CI:1.039~1.259,P=0.006;OR=6.843,95%CI:1.936~24.195,P=0.003)。结论房颤患者脑卒中前认知功能已有损害,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房颤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要重视对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
张华王力郭旭王小新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痴呆
循证医学在缺血性卒中康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明确循证医学在遴选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佳康复干预方案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康复医学学科特点,介绍循证医学在康复学领域的发展,讨论如何遵循循证医学方法研究缺血性卒中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评价,以明确缺血性卒中康复临床疗效评价的目的、方法及缺血性卒中康复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初步形成缺血性卒中康复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建议。结论应用合理、优化的循证医学推荐下的最佳康复方案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提高卒中康复的整体治疗水平,最终从根本上降低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充分发挥卫生保健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干预的积极作用。
毕齐郭旭
关键词:循证医学缺血性卒中康复疗效评价
基于一种新闭塞分型系统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对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连续收治的30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DSA检查为基础,结合术前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及高分辨率MRI等神经影像检查手段综合判断,依据闭塞部位、闭塞长度及侧支循环等神经影像学特征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分为三型(Ⅰ、Ⅱ、Ⅲ型)。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病变分型、血管再通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评估系统评估血管开通情况。术后30 d进行门诊随访或头部CT或MR检查,记录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卒中/死亡)。对三型间各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Ⅰ型9例,Ⅱ型15例,Ⅲ型6例。术后25例(83.3%)患者血管成功再通。Ⅰ型、Ⅱ型病变患者较Ⅲ型患者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0、2/15比3/6)、血管夹层发生率(0、1/15比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31、3.865,P值分别为0.047、0.049),以及较高的血管再通率(9/9、13/15比3/6)和更低的术后30 d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0、1/15比1/6)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71、1.522,P值分别为0.052、0.217)。结论根据新的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综合评估病变的闭塞时间、长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有利于筛选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适合患者,综合权衡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风险获益。
郭旭孙瑄孙瑄马宁莫大鹏宋立刚刘恋霍晓川邓一鸣徐晓彤缪中荣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新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2019年6月,《Lancet Neurology》杂志发布了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荟萃分析:与1990年相比,尽管中国卒中的每10万人年龄标准化残疾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DALYs)降低了33.1%,但卒中是中国寿命损失年的第一位死因,与缺血性心脏病一样成为中国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1]。缺血性卒中占急性卒中的85%,其中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占20%[2]。
郭旭缪中荣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卒中疾病负担
神经介入患者远端桡动脉入路诊疗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穿刺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dTRA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或支架植入术诊疗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入手术室至穿刺成功时间、手术时间、X线辐射时间、总辐射剂量)、手术相关并发症、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患者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1.6±9.0)(33~74)岁。dTRA脑血管造影技术成功率为100%。入手术室至穿刺成功时间为(23.1±10.1)(9~50)min,手术时间为(46.1±27.4)(14~154)min,X线辐射时间为(17.7±12.3)(6~69)min,总辐射剂量为(671.6±334.3)(70~1573)mGy。造影完成后17例同期接受介入治疗,其中1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造影后拟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因路径迂曲改为股动脉穿刺。dTRA行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4.1%(16/17)。术后24 h 1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急性支架内闭塞,急诊取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0分。术后患者未出现穿刺点淤血、出血、血肿及桡动脉闭塞。结论dTRA行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安全可行。
何晓芬郭旭范承哲马玉栋张楠于蕾王力锋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神经介入
Envoy DA远端血管通路导管在神经介入通路建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Envoy DA远端通路导管在颅内血管内治疗通路建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使用Envoy DA导管,行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及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通路建立患者42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Envoy DA导管到位血管的部位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42例患者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2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1例。Envoy DA导管到达颈内动脉岩段垂直段24例(77.4%),岩段水平段3例(9.6%),鞍前段2例(6.5%),海绵窦段2例(6.5%);后循环病变100%到位于椎动脉V2段及以远部位。2例DAVF及1例AVM Envoy DA导管到位于颈外动脉起始处。术后出现1例非导管相关的缺血并发症。4例(9.5%)因Envoy DA导管在颈内动脉操作时出现痉挛,术中观察5 min后,血管痉挛完全缓解。结论:Envoy DA导管可安全建立颅内血管疾病的通路建立,为颅内不同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提供了稳定和安全的操作路径。
郭旭范承哲马玉栋王力锋张楠王洋何晓芬于蕾杨新健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卒中:迈进优先的世界议程(下)
2010年
目的目的synergium(一个协同合作论坛)致力于设计和优化促进卒中发展的新途径,以降低卒中风险、影响及后果。方法由卒中学术带头人组成的7个工作组及其引领的约由100名参与者组成的synergium论坛共同完成前期工作。结论性草案文件由论坛外的撰稿者进一步录入整理。结果 synergium论坛的建议如下:(1)基础科学、药物开发及技术:①致力于突破流行的僵化思维(silo mentality)的新体系;②将基础、临床、流行病学学科纵向融合的新模式;③确立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有效方法。(2)卒中预防:①制定将卒中作为主要重点的全球慢性疾病预防方案;②认识到不仅是猝然发病的卒中,隐匿的亚临床卒中以及最普通的脑血管疾病的类型都会导致功能缺损;③制定、完善并评估族群卒中预防的方法;④应用传统技术或新技术(如社会传媒/营销),开发公共卫生通讯战略。(3)急性卒中的处理:继续建立卒中中心,卒中单元,急诊卒中医疗的区域体系,卒中电视网络。(4)脑恢复及康复:①将最好的动物及人类实验研究领域的神经科学转化为卒中后康复研究及临床医疗;②将卒中后康复依照最佳证据标准化;③对标准的临床和替代评估形成共识并实施;④为改善卒中康复实施严格的临床研究。(5)进入21世纪,重视网络、科技及通信的应用:①致力于卒中相关信息的全球无限制访问;②建立集中的电子档案库及登记库。(6)发展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大型卒中机构、非政府组织、政府、患者机构及行业),改善卒中医疗。(7)教育并激励同行、患者、公众、政策制定者使用"脑健康"的概念,以普及预防措施。结论为加速卒中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科学、理论以及实际的角度出发超越现状。我们不仅要努力进步,也要停止错误。停止未经证实的观点、未经验证的方法及经济利益驱使的实践可以显著节省时间�
郭旭王春育
关键词:康复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作用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在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收治的15例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HRMR-VWI评估基底动脉狭窄处粥样斑块的位置、易损性及其与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15例患者中,2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13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通过临床随访明确随访期间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基底动脉有无再狭窄。结果15例患者术前的HRMR-VWI检查结果提示,动脉粥样斑块位于基底动脉背侧9例,腹侧2例,左侧壁7例,右侧壁6例。4例患者存在易损斑块表现。2例患者的动脉斑块毗邻左侧小脑前下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下段及双侧椎动脉汇合处。术中无一例发生基底动脉穿孔和下游血管栓塞。术后30 d内,1例患者发生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患者均无出血性卒中和死亡事件。1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范围为5.0~9.0个月),无卒中及死亡事件,末次随访时mRS的中位数为1分(范围为0~1分)。8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影像学随访,其中1例患者发生基底动脉再狭窄(狭窄率为50%),其余7例行影像学复查未发现靶血管存在≥50%的再狭窄。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HRMR-VWI可用于评估动脉狭窄处的斑块位置、易损性及其与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有助于增加其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
郭旭张楠范承哲马玉栋王力锋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动脉
新型长鞘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的初步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新型长鞘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建立初步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脑血管病科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70%)患者,使用新型长鞘建立路径,收集一般资料、临床及影像资料等。共30例,颈总动脉狭窄者6例(20.0%),颈内动脉C1段狭窄18例(60.0%),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共同受累者6例(20.0%)。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死者21例(7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9例(30.0%)。技术成功定义颈总动脉靶血管到位率及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TICI,mTICI)3级,且残余狭窄<30%为技术成功;技术失败定位为路径建立失败更改其他介入材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d内同侧颈动脉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和全因性死亡。结果:30例患者均患者手术成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1例出现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术后随访30d同侧颈动脉脑梗死1例,未出现死亡并发症。结论:新型长鞘在颈动脉路径建立中是安全可行的,可增加迂曲颈总动脉通路导管到位率,减少路径建立过程中血管损伤。
郭旭何晓芬王力锋范承哲张楠霍晓川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安全性
210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CISS分型研究
目的:统计最近十年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青年与中老年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CISS),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因分型...
郭旭
关键词:青年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