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冠状病毒
  • 3篇CT表现
  • 3篇病毒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胸部
  • 2篇随访
  • 2篇冠状
  • 2篇肺部
  • 2篇NCP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胸部CT表现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中毒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逆转

机构

  • 5篇阜阳市第二人...
  • 2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六安市人民医...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顾金凤
  • 3篇刘军
  • 2篇刘斌
  • 1篇吴兴旺
  • 1篇余永强
  • 1篇王侠

传媒

  • 2篇淮海医药
  • 2篇安徽医药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CT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安徽省或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NCP病人91例,分析所有病例的胸部CT表现。结果NCP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单或双肺胸膜下(包括叶间胸膜)结节状及斑片状磨玻璃影,可出现弥漫性细网格影,“充气支气管征”、“小血管增粗征”、“晕征”;进展期病灶增多伴部分实变,沿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向肺门方向发展;重症期双肺可呈弥漫性实变影,少数病例出现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少量胸腔积液;消散期肺部病灶吸收仅有少许毛玻璃影及纤维索条影。结论NCP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人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征象和标本核酸检测能够更准确的诊断NCP,CT是评估病灶范围、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苏大建宁克佳刘军顾金凤
关键词:影像学CT检查
出院后6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随访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胸部CT表现。方法:对治愈6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前最后一次胸部CT残留病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67例患者15~73d内随访发现CT影像转归正常39例(39/67),异常残留有28例(28/67),28例均见磨玻璃影或/和局灶纤维化,合并胸膜增厚较少见。青年组(37/67)恢复正常比例较中年组(22/67)明显增高,且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6±15d)较短,老年组无一恢复正常;无基础疾病组恢复正常比例较有基础疾病组更高,且恢复正常平均时间(35.7±14d)更短;青中年分组及有无基础疾病在是否恢复正常上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普通型恢复正常比例较重症型略高且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5.7±15.5d)更短;男性恢复正常比例较女性略高,但恢复正常时间(29.8±19.1d)较长;临床分型及性别在是否恢复正常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与胸部CT恢复正常时间具有正相关(P<0.05),但年龄影响有限。结论:大部分治愈出院患者在随访期(15~73d)内胸部CT恢复正常,少数患者残留少许磨玻璃影或/和纤维灶。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对胸部CT恢复正常比例及时间有影响;年龄与恢复正常时间呈正相关性,但年龄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它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宁克佳苏大建顾金凤刘军
关键词:出院新型冠状病毒X线计算机
急性氨中毒肺部CT表现(附33例报告)
2009年
目的分析急性氨中毒致肺部损害的CT表现。方法对33例急性氨中毒致肺部损害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肺损害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性肺炎及片状、斑片状稍高密度样肺水肿等改变。结论氨中毒患者肺损害表现征象出现较早,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快。
顾金凤
关键词:急性氨中毒肺水肿体层摄影术
胸部多排螺旋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MDSCT)在早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病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COVID-19确诊患者(普通型)的初次胸部MDSCT图像及其中15例随访患者的20次复查MD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MDSCT图像COVID-19病变分布以双侧(36/40,90.00%)、胸膜下外带(38/40,95.00%)显著,累及5个肺叶者占70.00%(28/40),90.00%(36/40)病变形态为斑片状、片状及不规则形。40例患者中早期16例,进展期24例,未见消散期病例。早期MDSCT表现为两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病灶(GGO),18.75%(3/16)伴淡薄实变,31.25%(5/16)伴明显实变;进展期患者均见不同程度实变。随访15例,4例病变吸收,密度变淡,面积缩小,由进展期转为消散期;11例较前进展。结论MDSCT可评估COVID-19患者肺内病情变化,对于早期诊断COVID-19及随访具有一定价值。
王侠刘斌余永强吴兴旺顾金凤杜雅青黄国权张庆吴保明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价值(附45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资料。结果本组中肝门胆管癌10例,胆囊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11例,壶腹癌1例,胰头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肝尾叶癌1例。恶性胆道梗阻的CT表现有:肝内及肝门部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截断征"等。结论CT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对梗阻性黄疸有极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但在具体病因确定上有一定局限性。
顾金凤
关键词:黄疸梗阻性恶性梗阻X线计算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表现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113例经CDC实验室核酸确诊的COVID-19 CT检查的病变表现形式、分布特点及病变程度。结果 COVID-19病人的CT检查最主要影像表现:早期两肺外周带(92.9%)多发磨玻璃样影(占84.9%),其内血管增粗(占79.6%);进展期,短期内病灶范围增大,密度增高,部分出现实变(占84.4%),内见充气支气管征;重症期病变短期内进展迅速,病灶弥漫,部分呈"白肺"表现;吸收期,实变密度减低,病变范围缩小,部分可见纤维索条(占86.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不同时期的CT表现,结合病人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征象和病原学检查能够更为精准地诊断。
顾金凤刘斌宁克佳苏大建刘军
关键词:胸部CT表现逆转录PCR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和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CT表现,提高对于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47例患者的CT表现及感染类型。
顾金凤
关键词:肺部感染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