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
-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MDCTE评分评价克罗恩病活度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收集临床确诊并行CT小肠检查的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将患者的CT所见赋予一定的分值并进行综合评分,根据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明显活动期,比较CT评分与患者的活动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T评分与患者活动度明显相关(r=0.825,P<0.001)。表明多排CT小肠成像评分可以用于临床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的活动度。。
- 吴兴旺王侠胡静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克罗恩病
- 能谱CT多参数成像定量分析爬行脂肪评价克罗恩病活动度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运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对克罗恩病(CD)爬行脂肪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与患者炎症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7例接受能谱CT扫描的C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经典的临床CDAI评分来评估患者的炎症活动度,并分为缓解组、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测量并计算病变肠段爬行脂肪的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标准化水浓度(NWC),采用CT后处理工作站测量患者的内脏脂肪面积(VFA)及皮下脂肪面积(SFA)。分析爬行脂肪定量数据与CD炎症活动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D患者中重度组的λHU、NIC、NWC均高于轻度组[λHU(-0.49±0.09)vs(-1.24±0.13),P<0.05;NIC(-4.25±0.96)mg/ml vs(-13.39±2.24)mg/ml,P<0.05;NWC(955.72±5.80)mg/ml vs(931.04±30.25)mg/ml,P<0.05]。中重度组SFA则明显低于轻度组[(75.57±2.52)cm^(2) vs(137.78±18.31)cm^(2),P<0.05]。中重度组的VFA和VFA/SFA也均高于轻度组[VFA(79.40±3.58)cm^(2) vs(74.24±6.57)cm^(2),P<0.05;VFA/SFA(1.01±0.05)vs(0.55±0.09),P<0.05]。λHU、nWc、NIC均与CDAI评分成正相关(均P<0.05),其中,λHU的相关系数r=0.881(P<0.001)。λHU、NIC、NWC及VFA/SFA预测中重度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7(95%CI:0.922~0.993)、0.926(95%CI:0.876~0.977)、0.856(95%CI:0.776~0.936)、0.793(95%CI:0.699~0.879)。结论能谱CT多参数成像定量分析爬行脂肪是评价CD患者炎症活动度的有效方法。
- 许兴园朱隽婷梅俏王侠吴兴旺
- 关键词:克罗恩病能谱CT
- 多排CT小肠成像鉴别小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排CT小肠成像(MDCTE)特征性征象在鉴别诊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经内镜、病理确诊的克罗恩病(CD)22例、结核(ITB)25例患者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入院后均行MDCTE检查,记录并分析各种MDCTE征象,寻求鉴别诊断CD和ITB有价值的CT表现。结果 CD和ITB回盲瓣受累分别占54.5%和72.0%,累及降结肠的分别占31.8%和12.0%,累及横结肠分别占18.2%和4.0%;多节段受累患者中,CD组为63.6%,ITB为36.0%;肠系膜侧肠壁增厚在CD中占50.0%,ITB则表现为环形或肠系膜对侧增厚;60.0%的ITB患者和9.1%CD患者有淋巴结中心坏死;36.4%的CD患者出现"梳状征",ITB患者中仅有4.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CTE征象中,病变节段数、病变累及部位、"梳状征"和淋巴结坏死情况在鉴别诊断CD和ITB中具有参考价值。
- 吴兴旺王侠吴礼明
-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多排螺旋CT
- 不同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鉴别结肠型克罗恩病(C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有完整CT小肠成像(CTE)且经病理证实炎症性肠病(IBD)患者44例(CCD 25例,UC 19例)。利用ITK-Snap软件在静脉期病灶最明显肠段进行勾画,共计勾画106个病变肠段(CCD 58个、UC 48个)。利用AK软件提取勾画区影像组学特征,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用Correlation_xx和MultiVariate_Logistic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筛选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6种机器学习模型,用测试集的特征对其进行验证。结果175种组学特征中有4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模型中有4种模型曲线下面积均>0.90。训练集中邻近算法(KNN)模型鉴别CCD与U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95%CI:0.917~0.992),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7.7%、100%和72.7%;在测试集的AUC为0.904(95%CI:0.792~0.996),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7.9%、88.9%和86.7%。结论4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鉴别CCD与UC中均有良好的表现;其中KNN模型稳定性好,准确性更高。
- 杜晨李翠平王侠樊梦思孟帅吴兴旺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机器学习模型
- CTC影像学特征在预判不完全结肠镜检中的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究基于CT结肠虚拟内镜(CTC)成像的结肠影像学特征在预判不完全结肠镜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同时做过CTC和结肠内镜的患者71例,依据结肠镜是否到达回盲部,分为完全组30例和不完全组41例。记录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和影像学特征(乙状结肠顶高、结肠长度、仰卧位腹围、曲折度),分析出与不完全结肠镜有关的临床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再评估影像学特征预判不完全结肠镜检的价值。结果与完全组相比,不完全组的年龄更高(P<0.001),乙状结肠顶高较高(P<0.001)、结肠长度较长(P<0.001)、仰卧位腹围较长(P=0.005)、曲折度较多(P=0.003)。乙状结肠顶高、结肠长度、仰卧位腹围、曲折度和联合这些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795、0.685、0.704、0.850。结论年龄、乙状结肠顶高、结肠长度、仰卧位腹围、曲折度是与不完全结肠镜检有关的因素,联合多个影像学特征能够较好地预判结肠内镜检查是否能完成。
- 张波王侠许兴园吴兴旺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ROC曲线
- 能谱CT成像评价末端回肠炎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及7例回肠肠结核,5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0例接受常规CTE,50例接受GSI,比较其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方法检出末端回肠炎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相比常规CTE,GSI低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病灶较清晰,相应能谱曲线及碘基图能清晰区分病变肠壁、正常肠壁、肠腔液体及邻近脂肪组织;动、静脉期末端回肠炎病变肠壁碘浓度分别为(10.90±0.55)及(14.33±0.75)μg/cm^3。常规CTE及GSI检测末端回肠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差及较高(Kappa=0.35、0.72,P=0.16、<0.01);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86.21%、85.71%)均高于常规CTE(65.12%、51.85%,χ^2=3.97、6.10,P均<0.05)。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AUC(0.86)高于常规CTE(0.57,Z=2.42,P=0.02)。结论GSI能清晰显示末端回肠炎病灶,对末端回肠炎有较高诊断效能。
- 裴申军吴兴旺王侠田晓燕王斌梅俏宋建
- 关键词:回肠炎能谱成像
- 利用MDCT上气道成像研究成人OSAHS疾病成因及应用价值
- 2023年
- 目的评估多排CT(MDCT)上气道成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以及确定上气道阻塞部位中的价值。方法使用MDCT对临床确诊的85例不同程度OSAHS成人患者(男性73例,女性12例)在平静呼吸相、用力吸气相及60例正常成人(男性50例,女性10例)在平静呼吸相的上气道进行扫描,获得鼻腔、鼻咽、腭咽及舌咽容积;并对OSAHS患者及正常者咽旁脂肪体积进行测量;另记录所有OSAHS患者与疾病相关的三组临床数据,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体质量指数(BM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aSO_(2));最后对各组测量所得数据及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静呼吸相实验组鼻咽部及腭咽部容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实验组腭咽部容积用力吸气相显著小于平静呼吸相;实验组咽旁脂肪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AHI分别与BMI、咽旁脂肪体积具有一定正相关性;LaSO_(2)分别与AHI、BMI具有一定负相关性。结论OSAHS患者与正常者在解剖层面的显著差异性使得MDCT上气道成像在OSAHS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杜雅青马云霞王侠高照宋建吴静吴开乐吴兴旺
- 关键词:多排CT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咽旁间隙
- 胸部多排螺旋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MDSCT)在早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病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COVID-19确诊患者(普通型)的初次胸部MDSCT图像及其中15例随访患者的20次复查MD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MDSCT图像COVID-19病变分布以双侧(36/40,90.00%)、胸膜下外带(38/40,95.00%)显著,累及5个肺叶者占70.00%(28/40),90.00%(36/40)病变形态为斑片状、片状及不规则形。40例患者中早期16例,进展期24例,未见消散期病例。早期MDSCT表现为两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病灶(GGO),18.75%(3/16)伴淡薄实变,31.25%(5/16)伴明显实变;进展期患者均见不同程度实变。随访15例,4例病变吸收,密度变淡,面积缩小,由进展期转为消散期;11例较前进展。结论MDSCT可评估COVID-19患者肺内病情变化,对于早期诊断COVID-19及随访具有一定价值。
- 王侠刘斌余永强吴兴旺顾金凤杜雅青黄国权张庆吴保明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 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提供的50例(100眼)来检人员头颅CT扫描图像资料,分别在软组织窗和肺窗观察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泪囊的影像,根据泪囊类型和形态分为4组:泪囊空气充盈组(31眼)、泪囊空气半充盈组(20眼)、泪囊半封闭组(16眼)、泪囊全封闭组(33眼),比较各组泪囊形态的变化。结果泪囊空气充盈组软组织窗冠状位泪囊为空气密度影,肺窗轴位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泪囊空气半充盈组软组织窗冠状位泪囊为空气密度影,轴位上部泪囊形状为椭圆形,下部为弧形;肺窗轴位上部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下部为裂隙形。泪囊半封闭组软组织窗冠状位上部泪囊为空气密度影,下部为软组织密度影;肺窗轴位上部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下部泪囊腔消失。泪囊全封闭组软组织窗为软组织密度影,肺窗轴位泪囊腔消失。下部泪囊腔横截面由椭圆形变为裂隙形或消失可能原因是下部泪囊外侧壁向鼻侧移位;泪囊软组织密度影范围扩大,而空气密度影范围减少或消失可能原因是眶内软组织向鼻侧移位,正常泪囊CT图像中软组织密度影的来源是眶内软组织。结论正常泪囊的形态可能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停变化的过程中;眶内软组织压力可向鼻侧推动,进而改变下部泪囊形态。
- 李峻岭王侠常沙刘伦夏卫东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泪道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研究正常泪道内空气的分布和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泪道内空气的存在和分布并探讨空气在泪道引流中的作用。方法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工作站(Advantage Workstation 4.7)对50例(100只眼)的头部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年龄25~44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排除泪道系统、眼眶、鼻窦、鼻腔等相关疾病以确保泪道引流系统正常。CT扫描采用256层单源双能螺旋CT扫描系统。CT扫描范围包括眶上缘至鼻底并采用仰卧位扫描。结果空气是正常泪道内容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改变泪囊和鼻泪管的CT值,泪囊和鼻泪管的整体和内部结构包括Hasner瓣和泪道鼻开口的开放或关闭可以在含气的泪道CT图像中清晰显示。结论Hasner瓣为鼻泪管下壁,瓣膜移动使泪道鼻开口开放或闭合,空气在泪道引流过程中可能有压力传导的作用。
- 李峻岭王侠夏卫东刘伦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