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向华

作品数:401 被引量:2,143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0篇期刊文章
  • 10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0篇医药卫生
  • 6篇化学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9篇心肌
  • 187篇梗死
  • 179篇心肌梗死
  • 167篇动脉
  • 160篇冠状
  • 155篇冠状动脉
  • 118篇介入
  • 98篇急性心肌梗死
  • 91篇介入治疗
  • 86篇冠状动脉介入
  • 71篇动脉介入治疗
  • 71篇冠状动脉介入...
  • 69篇经皮冠状动脉...
  • 65篇心室
  • 58篇经皮冠状动脉...
  • 56篇血管
  • 53篇心肌梗死患者
  • 51篇衰竭
  • 51篇灌注
  • 46篇心力衰竭

机构

  • 35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9篇河北医科大学
  • 15篇河北医科大学...
  • 14篇解放军白求恩...
  • 13篇秦皇岛市第一...
  • 9篇河北大学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邯郸市中心医...
  • 7篇邢台市人民医...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白求恩国际和...
  • 5篇保定市第一中...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00篇傅向华
  • 189篇谷新顺
  • 108篇姜云发
  • 102篇李世强
  • 97篇刘君
  • 92篇吴伟力
  • 82篇马宁
  • 73篇范卫泽
  • 71篇汪雁博
  • 57篇郝国贞
  • 52篇李亮
  • 50篇薛玲
  • 44篇苗青
  • 35篇蔚永运
  • 24篇李伟
  • 21篇刘晓堃
  • 21篇耿巍
  • 20篇王学超
  • 20篇张晶
  • 18篇胡少东

传媒

  • 35篇临床荟萃
  • 27篇中国老年学杂...
  • 2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8篇中国介入心脏...
  • 15篇中华心血管病...
  • 15篇中国循环杂志
  • 1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1篇介入放射学杂...
  • 9篇中国全科医学
  • 8篇第六届华北长...
  • 7篇中华心律失常...
  • 7篇中国急救医学
  • 6篇河北医药
  • 6篇心血管病学进...
  • 6篇第十五届全国...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心血管杂...
  • 5篇中国循证心血...
  • 5篇中国医学前沿...
  • 5篇第四届五洲国...

年份

  • 5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2篇2018
  • 26篇2017
  • 21篇2016
  • 11篇2015
  • 11篇2014
  • 19篇2013
  • 19篇2012
  • 12篇2011
  • 25篇2010
  • 14篇2009
  • 17篇2008
  • 19篇2007
  • 50篇2006
  • 15篇2005
  • 33篇2004
  • 36篇2003
4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格瑞洛对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03至2015-12就诊的明确诊断为NSTEMI且行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TA组,n=40)和氯吡格雷组(CA组,n=40)。所有入选患者均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CI相关参数、术前和术后24h、72h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分布比例、置入支架平均长度及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TA组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校正的TIMI帧数(CTFC)均小于CA组(P<0.05)。TA组左回旋支(LCX)的CTFC与C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及慢血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水平均低于C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和72hMDA水平均较基线水平上升(P<0.001)。术后24hTA组患者MDA水平明显低于CA组患者(P=0.023),术后72h,TA组患者MDA水平下降更明显(P=0.043)。两组患者术后24h和72hSOD水平均较基线水平下降(P<0.001)。术后24hTA组患者SOD水平明显高于CA组患者(P=0.013)。术后72h,两组患者SOD水平均有所上升,TA组患者MDA水平上升更明显(P=0.049)。随访30天内,两组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改善NSTEMI患者行PCI后心肌微循环状态,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付冰谷新顺汪雁博范卫泽姜云发李一傅向华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首次AMI患者 ,按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 :有梗死前心绞痛者 (A组 ) 2 4例 ;无梗死前心绞痛者 (B组 ) 1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小时内行直接PCI术 ,术后 2周、12周、2 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99mTc心血池显像观察左心室容积、心功能变化。结果 ① 12周、2 4周与 2周比较 ,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LVESVI)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在 12周、2 4周时 ,A组均低于B组 (P <0 .0 5 )。② 12周、2 4周与 2周比较 ,A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提高 (P <0 .0 5 ) ;在 12周和 2 4周时 ,A组LVEF均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直接PCI治疗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 ,改善心室功能 ,而梗死前心绞痛组的这种作用明显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王荣英傅向华胡少东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心绞痛心室功能
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12小时内发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后1周、4周和24周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于治疗后1周、24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了解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①治疗后1周时,rhBN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升高(P<0.05)。治疗后4周、24周时,rhBN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1周时心室相角程、半高宽、峰相位标准差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上述3项指标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阻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提高心室收缩同步性,改善左心功能。
薛玲傅向华吴伟利谷新顺苗青姜云发魏庆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室重塑
经导管冠脉超选法微球注入建立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研究(摘要)
建立大动物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是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界一直致力于探讨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应用更接近于人类心血管生物学特性的五指山小型猪作为模型动物,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内微球分次灌注方法造成广泛心肌缺血坏...
傅向华刘晓堃刘君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蔚永运
关键词: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胸部外伤后迟发性大量血性心包积液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15岁,主因胸部外伤45天,查体发现心包积液10天于2014年9月11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45天与人争执被刀刺伤胸壁,形成双侧血气胸,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在当地医院缝合伤口并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出院。10天前患者于当地医院复查胸部CT时发现大量心包积液,无心悸气短,无发热,经当地医院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就诊于我院。
汪雁博谷新顺范卫泽傅向华
关键词:心包积液胸部损伤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7
2003年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傅向华马宁刘君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姜云发屈长强李亮郝国桢刘晓堃王占启田英平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rhBNP治疗难治性心衰临床疗效观察
周凤鱼吴伟利傅向华
氯沙坦和开搏通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L VSS)的影响。  方法 :10 0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开搏通组 40例、氯沙坦组 40例 ,于 AMI后 1周、4周、2 8周进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和心室相位分析 ,获得相位分布 /直方图和 L VSS参数。  结果 :AMI后 2 8周时 ,氯沙坦组和开搏通组与其 AMI后 1周比较梗塞区延迟相位均有明显改善 ,直方图曲线负偏态消失。 AMI后 2 8周时开搏通组 L VSS定量参数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较 AMI后 1周时降低 2 5 .43%、35 .86 %和 2 1.41% (P均 <0 .0 5 ) ,氯沙坦组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降低 33.0 4% (P<0 .0 5 )、5 1.47% (P<0 .0 1)和 2 7.5 8% (P<0 .0 1) ,而常规治疗组 1周、4周、2 8周时各参数无明显变化。AMI后 2 8周时氯沙坦组和开搏通组较常规治疗组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减少2 9.90 %和 2 5 .91% (P均 <0 .0 1)、5 0 .77% (P<0 .0 1)和 44 .33% (P<0 .0 5 )、2 3.43%和 2 5 .2 7% (P均 <0 .0 5 )。而且氯沙坦组与开搏通组间相位分布和上述各参数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血管紧张素
刘君傅向华杨新毅魏玲格李亮马宁吴伟力李世强张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氯沙坦开搏通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经导管靶向溶栓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的保护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微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内靶向溶栓,观察其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6~12月,5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积分≥3分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靶向溶栓组(IT组)及常规血栓抽吸组(TA组),各25例。IT组通过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低剂量重组尿激酶原10 mg,TA组常规血栓抽吸,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定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测量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及心电图ST回落(STR)情况,术后7 d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评价灌注缺损面积(PDA),心肌梗死术后24 h及3个月后行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及结构,随访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及出血的发生。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介入数据资料、TIMI分级、CTFC及S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组CK、CK-MB、cTNI峰值低于TA组,IT组TMPG 3级比例高于TA组,IT组IMR值低于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IT组LVEF高于TA组,左室舒张末径、WMSI低于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IT组PDA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事件及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靶向溶栓可有效降低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的血栓负荷,恢复前向血流,提高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水平,更好地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对于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冠状动脉内靶向溶�
武艳强侯爱军傅向华汪雁博傅阳冯强牛绍乾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循环
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吴伟力马宁傅向华
关键词:药物疗法胺碘酮心功能电生理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