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秉华

作品数:83 被引量:39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7篇小麦
  • 32篇矮败
  • 32篇矮败小麦
  • 25篇不育
  • 20篇育种
  • 18篇基因
  • 15篇核不育
  • 11篇选育
  • 10篇雄性不育
  • 10篇太谷核不育
  • 10篇轮回选择
  • 9篇性状
  • 9篇轮选987
  • 8篇太谷核不育小...
  • 8篇核不育小麦
  • 8篇不育小麦
  • 7篇等基因
  • 7篇育种技术
  • 7篇作物
  • 7篇基因系

机构

  • 41篇中国农业科学...
  • 33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天津市武清区...

作者

  • 80篇刘秉华
  • 57篇杨丽
  • 45篇王山荭
  • 16篇刘宏伟
  • 11篇周阳
  • 8篇朱光
  • 6篇孟凡华
  • 4篇杨建平
  • 4篇鲍海滢
  • 3篇夏兰芹
  • 3篇崔淑兰
  • 3篇孟凡华
  • 3篇位运粮
  • 3篇张改生
  • 2篇孙元枢
  • 2篇张清海
  • 2篇孟繁华
  • 2篇李桂英
  • 2篇王增远
  • 2篇杨兆生

传媒

  • 9篇作物学报
  • 8篇作物杂志
  • 7篇生物学通报
  • 5篇国外农学(麦...
  • 4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遗传
  • 2篇大自然探索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北京农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北京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矮败小麦及其近等基因系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在矮败小麦中,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交换率仅有0.18%,矮败小麦接受其它小麦品种的花粉,后代群体中的一半矮秆株表现雄性...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文献传递
矮败小麦改良群体及有关技术体系
矮败小麦改良群体及有关技术体系属作物育种技术领域。矮败小麦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根据轮回选择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经过反复实践,提出一套简单易行的轮回选择方法,并建立起矮败小麦改良群体。在改良群体中,抗倒...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
文献传递
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
刘秉华翟虎渠杨丽孙苏阳周阳王山荭蒲宗君吴政卿孙其信甘斌杰杨兆生刘宏伟孟凡华赵昌平位运粮
该项目以中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变一号小麦为材料,经过连续大群体测交筛选和细胞学研究,从8785株测交后代群体中得到一株既矮秆又雄性不育的小麦,这就是国际首创的矮败小麦。矮败小麦便于鉴别育性,利于提高异交结实...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育种方法品种选育
植物非整倍体及其遗传被引量:1
1993年
生物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遗传体系,都具有整倍的染色体数。但整倍体生物能够自发地或人为地产生非整倍体。植物非整倍体(三体)是在曼陀罗中首先发现的,并且在育种的过程中陆续培育出12种可能的三体。此后,又在烟草和燕麦中发现单体等非整倍体。
刘秉华
关键词:植物非整倍体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2
1996年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1)T型“三系”的性状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筛选出了一些优势较强的组合;(2)研制出了一些新型不育系,有的已实现“三系”配套,(3)化学杀雄研究有新进展;(4)选育出了半矮秆杂交小麦,但在优势组合筛选和杂交种生产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的主攻方向应为:扩大测试优势组合的规模;加强对化学杀雄剂的鉴定和筛选,加强对T型不育系及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应用研究等等。
刘秉华
关键词:杂交小麦小麦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3年
矮败小麦是我国自主创制的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其4D染色体上紧密连锁有显性矮秆基因Rht-D1c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因此,矮败小麦后代始终会分离出一半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自交结实的高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方便高效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将为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总结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刘宏伟刘秉华周阳杨丽王山荭
关键词:矮败小麦矮秆雄性不育育种技术
一种异源多倍体小黑麦种质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源多倍体小黑麦种质的育种方法,将染色体构型为RR的二倍体黑麦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染色体RRRR型四倍体黑麦,以染色体RRRR型四倍体黑麦为父本,染色体AABB型四倍体硬粒小麦为母本杂交,即得多倍体小黑麦...
孟凡华游光霞杨丽李桂英刘秉华王增远孙元枢
文献传递
观察小麦减数分裂的正确取材方法
1988年
观察减数分裂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要顺利地观察减数分裂,必须做到正确取材。 一、染色体可计量分裂期与幼穗长度关系 观察减数分裂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找到减数分裂的终变期、中期Ⅰ和后期Ⅰ。我们把这三个时期叫做染色体可计数分裂期。
刘秉华杨丽
关键词:幼穗穗长减数分裂小麦
作物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分类起源及在杂种生产中利用的可能性被引量:11
1991年
细胞核雄性不育,即核不育,是由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现象,已经在玉米、棉花、谷子、水稻、小麦、大麦、油菜、番茄、大白菜和洋葱等许多作物上发现或诱导出这种雄性不育类型。在核不育材料中,多数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只有极少数受控于显性基因。在我国,由于显性核不育材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和研究工作的深入。
刘秉华
关键词:作物显性核不育基因杂种
RAPD分子标记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为了给杂种小麦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18个杂种小麦骨干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并结合18个亲本所组配组合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测定,研究了RAPD遗传标记与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预测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RAPD标记在小麦中的多态性较低,筛选了80对引物,只有15对引物在18个亲本中多态性较高;基于这15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分析,所选用的RAPD标记能进行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的划分,但RAPD遗传距离与杂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在超亲优势水平,RAPD遗传距离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APD遗传距离与亲本特殊配合力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笔者认为利用本文所选用的RAPD标记不能进行杂种小麦的杂种优势预测。
刘宏伟刘秉华张改生王振华
关键词:杂种小麦杂种优势RAPD标记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