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成阳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微生物
  • 3篇喀斯特峰丛洼...
  • 3篇峰丛
  • 3篇峰丛洼地
  • 2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典范相关分析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养分
  • 1篇植被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石漠化
  • 1篇石漠化治理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7篇广西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卢成阳
  • 4篇杜虎
  • 4篇杨钙仁
  • 4篇宋同清
  • 4篇彭晚霞
  • 4篇曾馥平
  • 3篇鹿士杨
  • 2篇梁志霞
  • 1篇范夫静
  • 1篇唐成
  • 1篇罗应华
  • 1篇于扬
  • 1篇吕诗
  • 1篇石贤辉
  • 1篇温远光
  • 1篇王克林
  • 1篇张浩
  • 1篇牛辉
  • 1篇黄承标
  • 1篇赖家业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城郊区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快速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杨钙仁黄耀思黄承标张晓声黄甫克陆卫罗应华李文玉温远光黄婉芬石贤辉覃华勇卢成阳梁志霞崖巨钊
课题来源与背景:中国西南喀斯特面积50多万km<'2>,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其中河池、百色两市石漠化比例已超过辖区总面积的20%,贫穷、生态环境恶化是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突出问...
关键词: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生态系统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被引量:19
2013年
基于喀斯特峰丛洼地坡耕地、草丛、灌丛、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6种典型生态系统的土壤主要养分、矿质养分和微生物这3组变量共计20个指标的调查、取样和分析,运用多重比较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探讨了其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子及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pH值为6.60—7.75,土壤主要养分、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明显高于同纬度地区地带性红壤,矿质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其中SiO2、Al2O3、Fe2O3占矿质全量的90%以上。土壤肥力的总体趋势为原生林>次生林>灌丛>草丛>坡耕地>人工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实行林草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环境改善,坡耕地应多施有机肥和氮肥,人工林应多施氮肥。原生林植物与养分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平衡状态,主要应加强森林抚育管理,改善森林环境,保障植物、土壤养分及微生物之间的良好协调关系。确保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喀斯特峰丛洼地乃至整个西南喀斯特区域植被的迅速恢复和生态重建。
于扬杜虎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王克林鹿士杨范夫静卢成阳
关键词:典范相关分析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主成分分析土壤肥力
喀斯特峰丛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网格点(5 m×5 m)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火烧迹地、刈割地、草地、封育地)下表层(0~20cm)土壤氮、磷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均为中等程度变异,含量分别为5.40~6.26 g.kg-1、1.24~1.44 g.kg-1、365.87~507.32 mg.kg-1、3.91~8.04 mg.kg-1,封育地、火烧迹地土壤质量优于草地和刈割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火烧AN、火烧AP、刈割AN、封育TN的半方差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火烧TN、刈割TN、刈割AP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他指标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刈割TP、火烧TP、草地TP、刈割TN、火烧AP、草地AP、封育TP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土壤养分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TN与AN、TP与AP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火烧、刈割处理TN和AN呈凹形分布,TP和AP呈单峰分布特征,中下坡含量最高,往两端含量逐渐降低;草地TN、AN、TP、AP 4种养分含量均随着坡位的升高而降低;封育样地中4种养分呈类似凹形分布,中间含量低,两端略微升高。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养分质量,造成了土壤养分空间格局的变化,因此,在地形破碎、土层浅薄的喀斯特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时,应采取合理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提高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土壤质量。
唐成杜虎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杨钙仁梁志霞卢成阳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喀斯特峰丛洼地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与养分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6
2013年
基于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作区、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4类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系统微生物种群组成不同,真菌比率均较低,农作区、人工林、原生林的放线菌比率较大,而次生林细菌比率较大;不同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量碳(Cmic)与微生物量氮(Nmic)、微生物量磷(Pmic)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密切,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较弱,表明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分布的随机性较大,而不是受单一养分因子的控制;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属性和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不同:农作区土壤有机质(SOM)、pH、全磷(TP)起较大作用,主要影响土壤Cmic、细菌和真菌;人工林中土壤水分、SOM、全氮(TN)、TP主要影响土壤微生物量;次生林中以pH、SOM、TP、碱解氮(AN)、速效钾(AK)主要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和真菌;原生林主要有pH、TP、AN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和细菌。
卢成阳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杨钙仁张浩鹿士杨杜虎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生态系统喀斯特峰丛洼地
广西主要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动态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桉树(eucalyptus)3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 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各林龄阶段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幼龄、中龄、过熟龄阶段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桉树>马尾松,杉木幼龄、马尾松、桉树近熟林微生物数量在各自的林型中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在杉木幼龄林、马尾松中龄林、桉树过熟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在杉木过熟林、马尾松和桉树幼龄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磷(Pmi)c在杉木成熟林、马尾松幼龄林、桉树近熟林最大,杉木Cmic、Nmic、Pmic随着林龄的递增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马尾松和桉树微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Nmic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具有显著的(P<0.05)分形关系,其余的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数量均不存在分形关系。
卢成阳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杜虎鹿士杨杨钙仁
关键词:微生物种群微生物生物量人工林
广西森林土壤微生物特征及空间格局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其分布以及活动是森林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上,扮演着“先锋者”的角色,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林木营养有着重要意...
卢成阳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地统计学
文献传递
七坡林场桉树萌芽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调查广西国营七坡林场桉树萌芽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为创造适度发育的林下植被环境及完善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七坡林场第2代桉树萌芽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对其丰富度、Simp-son、Shannon-Winner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定量计算,找出桉树林下的优势种。【结果】桉树萌芽林林下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impson、Shannon-Winner和Pieloa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样地1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2和11,样地2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4和8。【结论】桉树萌芽林林下植被稀少,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干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
吕诗卢成阳赖家业蒋国秀牛辉
关键词:桉树萌芽林植被丰富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