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华
- 作品数:35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负载抗原DC与CIK共培养对富集培养乳腺癌CTCs杀伤作用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富集培养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细胞毒作用。方法将有CTCs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富集表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乳腺癌CTCs体外培养,并用巢式PCR、细胞免疫荧光成像(CK8/18)、细胞免疫组化(CK8/18、CK19)方法进行鉴定,分选后EpCAM-细胞常规诱导DC及CIK;制备乳腺癌CTCs全冻融抗原(Ag)冲击DC,分Ag-DC-CIK组、DC-CIK组、DC组、CIK组。台盼蓝拒染法动态监测CIK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对乳腺癌CTCs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乳腺癌CTCs的早期凋亡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磁珠分选富集后EpCAM+细胞巢式PCR可见CK19 mRNA条带表达,经体外培养后胞浆染色CK8/18+、CK19+,CK-FITC/DAPI免疫荧光染色见胞浆蓝荧光/核绿荧光的CK8/18阳性细胞。DC与CIK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大于单独培养的CIK(P<0.001),DC免疫表型CD1α、CD83+CD86+、CD83+CD11C+、CD86+CD11C+及CIK免疫表型CD3+CD8+、CD3+CD56+的表达率Ag-DC-CIK组高于DC-CIK组、DC组及CIK组(P<0.05)。Ag-DC-CIK、DC-CIK、CIK3组均可诱导乳腺癌CTCs凋亡,凋亡率为(56.83±3.07)%、(31.43±1.77)%、(24.70±1.5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可见诱导凋亡乳腺癌CTCs的典型微结构。结论磁珠分选联合细胞免疫学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CTCs的检测灵敏度;经抗原冲击DC明显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免疫治疗手段。
- 吕艳庞华庞春淼司玉玲孙雯雯
- 关键词:树突细胞
- 巨幼细胞性贫血致精神障碍一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男,47岁。因出现乏力伴活动后气促、面色苍白半个月于2006年8月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不伴有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头晕、头痛。血常规:WBC4×10^9/L,血红蛋白(Hb)78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24.6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45.6Pg,
- 李世俊庞华司玉玲
-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致精神障碍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活动后气促面色苍白
- 关于医疗质量与经济效益之思考
- 2002年
-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救死扶伤应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天职,也应是所有医院的办院宗旨和办院方向。而充分发挥经济投入之效能,组织合理创收在医疗活动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正确行为。
- 庞华王信安
- 关键词:医院经济效益医院管理
- 悬浮培养法富集结肠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采用悬浮培养法从人结肠癌细胞HT29中富集结肠癌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HT29细胞悬浮培养使用添加多种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显微镜下观察微球规则后,胰酶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传代;用双苯酰亚胺33342荧光染料检测HT29细胞中侧群细胞的比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LDH1A1的表达;克隆形成试验检测HT29微球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HT29细胞中侧群细胞含量为3.45%±0.05%,经过维拉帕米阻断后,HT29中侧群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CD133和ALDH1A1表达阳性的细胞,表明存在结肠癌干细胞亚群。HT29细胞悬浮培养24 h,单个细胞以出芽的方式分裂,72 h可见细胞微球体积逐渐增大,7 d细胞团致密微球形态规则,形成漂浮的球体。HT29细胞微球ALDH1A1蛋白表达水平(1.98±0.41)和CD133+表达(76.04%±4.73%)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的HT29细胞(分别为1.09±0.32、45.38%±1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29细胞微球的克隆形成率(66%±6%)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的HT29细胞(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结肠癌干细胞富集率达70%左右。结论悬浮培养法富集结肠癌干细胞操作简便、相对成本较低、便于掌握,培养基组成和传代次数是影响富集效果的关键。
- 于杰崔晓旭孙雯雯庞华
- 关键词:结肠癌肿瘤干细胞
- 左旋咪唑致急性粒细胞缺乏二例被引量:2
- 2004年
- 司玉玲庞华王英娟
- 关键词:左旋咪唑急性粒细胞缺乏尿常规
- 肝内肿瘤干细胞与肝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 2012年
-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CSCs)不仅与肿瘤的启动有关,且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和术后复发相关。最近,肝内CSCs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肿瘤起始细胞,其广泛存在于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循环中。肝脏CSCs的特性(如自我更新、无限增生和分化)与肝癌的复发和药物抵抗高度相关,这些都是肝癌治疗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现就CSCs的概念、特征、肝内CSCs的来源、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及基于CSCs靶向治疗肝癌的重要策略等进行综述。
- 雷道雄庞华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肝癌
- 郎格汉斯细胞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1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2岁。主因周身皮疹半年,间断发热伴腹痛1个月,于2008年2月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年开始无诱因出现周身皮疹伴瘙痒,经多方诊治均无明显疗效,曾被皮肤专科医院诊断为“痒疹”。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发热、咳嗽,体温最高达40.1℃,经抗炎对症治疗,咳嗽好转,
- 司玉玲庞华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骨髓检查病例报告
- 万古霉素致高热1例被引量:14
- 2005年
-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7岁,因全血细胞减少住我院血液科.患者诉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半年,排尿后尿道口可见分泌物,曾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包括氨基甙类、喹诺酮类等均无明显疗效.患者住院后无发热,除尿路刺激征外无其他感染征象,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亦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行尿道口分泌物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对万古霉素敏感,而对头孢三代类、氨基甙类、喹诺酮类、青霉素及β-内酰胺酶类药物均耐药.根据药敏予以盐酸万古霉素0.5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缓慢静脉点滴,1次/12h,第1天用药后约3h,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随后高热,体温高达40℃,无其他症状,即予以地塞米松5mL静脉推注,寒战逐渐消失,体温在3h左右恢复正常,当时考虑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寒战、高热不排除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并行血培养检查.在第2天和第3天用药后患者都出现了寒战、高热,体温39℃~40℃,对症处理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故考虑与应用万古霉素有关,随即停用.用药3d患者虽有寒战、高热,尿路刺激征却明显好转,尿道口分泌物减少,后改用舒普深治疗,患者未再出现发热,用药过程顺利,尿道感染痊愈.患者高热时血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 王英娟司玉玲綦振家庞华
- 关键词:万古霉素尿道口氨基甙类高热分泌物尿痛
- 负载结肠癌干细胞热休克蛋白96的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同源肿瘤干细胞的杀伤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结肠癌干细胞来源的gp96冲击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killer cell,CIK)共培养,探讨其对结肠癌干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结肠癌细胞HT29中富集结肠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特异性标记分子进行鉴定,结肠癌肿瘤通常选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33(CD133)、乙醛脱氢酶-1(ALDH1)等分子。本研究选取CD133对HT29肿瘤细胞球进行肿瘤干细胞的鉴定。然后,将从结肠癌细胞HT29微球中提取的总蛋白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Con A亲和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出热休克蛋白96(gp96),所得蛋白经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0%SDS-PAGE)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进行分子量及纯度的鉴定,并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其蛋白浓度。然后用gp96-肽复合物冲击DC,与CIK共培养,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gp96冲击DC-CIK细胞对结肠癌干细胞(CSCs)的杀伤活性。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第5代左右HT29微球中CD133+阳性的细胞比例为(73.92±2.76)%,明显高于HT29细胞(30.45±4.50)%。每克(湿重)肿瘤细胞可纯化出30μg左右的gp96。负载结肠癌干细胞gp96的DC-CIK对结肠癌干细胞的杀伤率高于DC-CIK组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结肠癌干细胞gp96的DC-CIK可以更有效地杀伤结肠癌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尚需深入研究。
- 时珊珊郭虎林庞华孙雯雯崔晓旭冯青青杨景婷司玉玲
- 关键词:结肠癌干细胞树突细胞杀伤细胞
- 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难治性ITP患者均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 mg,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1 h,每周1次,共4周;同时于每周第1 d静脉滴注环磷酰胺0.8 g/次;之后序贯口服环磷酰胺2 mg/(kg·d),维持2-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 9例患者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显效3例,良效5例,进步1例,总有效率88.9%。治疗过程中出现寒战、高热2例,肺部感染3例。治疗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复发患者。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
- 李世俊司玉玲庞华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