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玉玲

作品数:56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细胞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0篇粒细胞
  • 10篇骨髓
  • 8篇树突
  • 8篇肿瘤
  • 8篇淋巴
  • 7篇蛋白
  • 7篇杀伤
  • 7篇淋巴瘤
  • 7篇急性
  • 6篇恶性
  • 6篇干细胞
  • 5篇血液
  • 5篇杀伤细胞
  • 5篇贫血
  • 5篇免疫
  • 4篇血液病
  • 4篇树突细胞

机构

  • 36篇天津市第四中...
  • 10篇天津第四中心...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铁路中心...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唐山机车车辆...
  • 1篇山西白求恩医...

作者

  • 56篇司玉玲
  • 23篇庞华
  • 21篇綦振家
  • 15篇王英娟
  • 8篇李世俊
  • 8篇庞华
  • 6篇孙雯雯
  • 5篇王亮
  • 5篇庞华
  • 4篇邱丽君
  • 4篇邱丽君
  • 3篇梁芳芳
  • 3篇赵玲娣
  • 3篇张宏泉
  • 3篇王英娟
  • 2篇崔晓旭
  • 2篇吕艳
  • 2篇窦金霞
  • 2篇李妍
  • 2篇王双伟

传媒

  • 11篇天津医药
  • 5篇中国城乡企业...
  • 4篇山东医药
  • 3篇现代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铁道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3例淋巴瘤骨髓像观察
2000年
淋巴瘤系淋巴造血组织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病理分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病(NHL),其中发生骨髓侵润或演变成淋巴肉瘤白血病亦不少见。现将我院23例淋巴瘤患者骨髓像进行观察分析。 一、临床资料 我院1994年至1999年住院治疗的恶性淋巴瘤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为37~72岁,中位年龄44岁,HD8例,NHL15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前行骨髓穿刺、涂片。
邱丽君司玉玲
关键词:淋巴瘤骨髓像
负载干细胞抗原的DC联合CIK细胞对乳腺癌荷瘤鼠肿瘤杀伤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乳腺癌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养后对乳腺癌荷瘤鼠体内肿瘤的杀伤效果。方法分离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中的乳腺癌干细胞并制备冻融抗原,以此冲击由正常人外周血提取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的DC和CIK,注入乳腺癌荷瘤鼠模型中,以此为实验组(BCSC-AP-DC+CIK组),并与普通抗原冲击的DC联合CIK组(AP-DC+CIK组)、DC+CIK组、CIK组及生理盐水组(NS组)建立对照实验。观察各组中小鼠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凋亡。结果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在治疗前后及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在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小鼠治疗后肿瘤体积最大(3.625±0.093)cm3,BCSC-AP-DC+CIK组肿瘤体积最小(1.234±0.131)cm3。BCSC-AP-DC+CIK组bax强阳性表达,较其他组强;bcl-2弱阳性或不表达,较其他组弱。凋亡指数BCSC-AP-DC+CIK组>AP-DC+CIK组>DC+CIK组>CIK组>NS组。结论经乳腺癌干细胞抗原冲击的DC与CIK作用后诱导同种乳腺癌细胞凋亡强于经普通乳腺癌细胞抗原冲击的DC联合CIK、单纯DC与CIK共同作用后及单独CIK的治疗效果。
庞春淼吕艳孙雯雯司玉玲庞华
关键词:杀伤细胞基因,BCL-2
恶性肿瘤相关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2014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患者的寿命在延长。但有研究表明90%的恶性肿瘤患者都遭受抑郁症的长期折磨,有些患者的直接死因可能不是恶性肿瘤而是抑郁症。因此,恶性肿瘤相关抑郁症值得临床医生关注并采取防治措施。兹对国内外近期恶性肿瘤相关抑郁症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王双伟司玉玲
关键词:恶性肿瘤抑郁症中西医结合
负载抗原DC与CIK共培养对富集培养乳腺癌CTCs杀伤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富集培养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细胞毒作用。方法将有CTCs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富集表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乳腺癌CTCs体外培养,并用巢式PCR、细胞免疫荧光成像(CK8/18)、细胞免疫组化(CK8/18、CK19)方法进行鉴定,分选后EpCAM-细胞常规诱导DC及CIK;制备乳腺癌CTCs全冻融抗原(Ag)冲击DC,分Ag-DC-CIK组、DC-CIK组、DC组、CIK组。台盼蓝拒染法动态监测CIK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对乳腺癌CTCs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乳腺癌CTCs的早期凋亡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磁珠分选富集后EpCAM+细胞巢式PCR可见CK19 mRNA条带表达,经体外培养后胞浆染色CK8/18+、CK19+,CK-FITC/DAPI免疫荧光染色见胞浆蓝荧光/核绿荧光的CK8/18阳性细胞。DC与CIK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大于单独培养的CIK(P<0.001),DC免疫表型CD1α、CD83+CD86+、CD83+CD11C+、CD86+CD11C+及CIK免疫表型CD3+CD8+、CD3+CD56+的表达率Ag-DC-CIK组高于DC-CIK组、DC组及CIK组(P<0.05)。Ag-DC-CIK、DC-CIK、CIK3组均可诱导乳腺癌CTCs凋亡,凋亡率为(56.83±3.07)%、(31.43±1.77)%、(24.70±1.5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可见诱导凋亡乳腺癌CTCs的典型微结构。结论磁珠分选联合细胞免疫学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CTCs的检测灵敏度;经抗原冲击DC明显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免疫治疗手段。
吕艳庞华庞春淼司玉玲孙雯雯
关键词:树突细胞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临床及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某中心发生粒缺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粒缺伴发热512例次;粒缺持续时间、严重粒缺、体能状况差、90 d内有抗生素暴露史及中心静脉置管是粒缺伴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感染部位328例(64.06%),不明原因发热(FUO)184例(35.94%)。微生物中革兰阴性菌占64.35%,革兰阳性菌(23.61%)和真菌(12.04%),共检出57株耐药菌。肺部感染病死率高于FUO(P<0.005),肺部感染与血流感染(P>0.25)、血流感染与FUO(P>0.1)间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种因素与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缺伴发热密切相关,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并是主要致死原因。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且耐药率高。了解这类患者流行病学动态,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亮司玉玲
关键词:发热中性粒细胞缺乏恶性血液病
巨幼细胞性贫血致精神障碍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男,47岁。因出现乏力伴活动后气促、面色苍白半个月于2006年8月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不伴有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头晕、头痛。血常规:WBC4×10^9/L,血红蛋白(Hb)78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24.6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45.6Pg,
李世俊庞华司玉玲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致精神障碍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活动后气促面色苍白
白血康治疗维甲酸诱导缓解后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报告
1997年
白血康治疗维甲酸诱导缓解后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报告司玉玲张宏泉天津铁路中心医院血液科3001401994年4月~9月我院应用大连210医院提供的白血康治疗了3例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缓解后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病...
司玉玲张宏泉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白血康维甲酸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邱丽君司玉玲高瑞香
关键词:骨髓象外周血
左旋咪唑致急性粒细胞缺乏二例被引量:2
2004年
司玉玲庞华王英娟
关键词:左旋咪唑急性粒细胞缺乏尿常规
恩丹西酮防治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 探讨恩丹西酮防治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方法 对40例初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应用恩丹西酮防治呕吐进行观察,同时设对照组20例应用胃复安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恩丹西酮是防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理想药物之一。
綦振家司玉玲庞华
关键词:恩丹西酮化疗呕吐血液系统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