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雄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肺癌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瘤
  • 3篇肺肿瘤
  • 2篇胸外
  • 2篇胸外科
  • 2篇气管
  • 2篇肿瘤分期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类型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机构

  • 14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吉林省结核病...

作者

  • 14篇徐小雄
  • 13篇姜格宁
  • 6篇倪铮铮
  • 6篇夏琰
  • 5篇杨洁
  • 5篇刘明
  • 4篇姜超
  • 4篇朱余明
  • 3篇何文新
  • 3篇宋楠
  • 2篇戴洁
  • 2篇丁嘉安
  • 2篇段亮
  • 2篇张鹏
  • 2篇王海峰
  • 2篇杨毓灵
  • 2篇周逸鸣
  • 2篇汪浩
  • 2篇杨洋
  • 1篇张莉萍

传媒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20年间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疾病谱的变化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观察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单中心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疾病谱的演变,探讨不同性别和地区患者组织学类型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11年20年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资料。分别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TNM分期、户口所在地和病理类型,并在不同年份、性别和地区间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共12117例,其中腺癌超过鳞癌成为最常见的类型,从1992年的30.43%上升至2011年的48.78%(P〈0.01),鳞癌从57.45%降至32.18%(P〈0.01)。男性鳞癌最多见,但从1992年的62.93%下降至2011年的44.78%(P〈0.01),腺癌从24.71%上升至34.44%(P〈0.01)。女性腺癌最常见,且从1992年的53.97%持续上升至2011年的79.00%(P〈0.01)。上海和上海周边地区患者分别以腺癌和鳞癌最为常见(P〈0.01)。手术治疗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例上升明显,从1992年的34.91%上升至2011年的53.25%(P〈0.01)。结论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数量增长迅速,其组织学类型和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分布已明显改变。
徐小雄张鹏段亮姜格宁王海峰刘明宋楠夏瑛杨洁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
西罗莫司和sTNFRI—IgGFc基因修饰联合应用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
2014年
目的观察应用西罗莫司联合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I)-IgGFc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形态、表型、功能和分化的影响及抑制DC成熟的作用。方法获取和培养Wistar大鼠骨髓源性DC。实验分5组,未成熟DC组(imDC组),成熟DC组(miDC组),西罗莫司组(经西罗莫司处理的DC),sTNFRI基因转染组(转染sTNFRI-IgGFc基因的DC)与联合处理组(经西罗莫司处理和sTNFRI基因转染的D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IX;表面分子MHCⅡ、CD80、CD86的表达情况,进行单向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后进行MTT实验检测各组IX;活化T淋巴细胞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各组IX;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7)及sTNFRI-IgGFc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培养第10天,mDC组IX;表面MHCⅡ、CDS0、CD86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联合处理组较imDC组CD8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mDC组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联合处理组显著低于imDC组、mDC组和西罗莫司组(P〈0.05)。mDC组培养液中IL-12和INF-γ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而联合处理组较其他4组培养液中IL-12和INF-y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罗莫司和sTNFRI-IgGFc基因修饰均能抑制DC的成熟,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较单独使用具有更强地抑制DC成熟的作用。
夏琰何文新倪铮铮杨洁徐小雄姜格宁
关键词:树突细胞西罗莫司
86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外科诊治
2022年
目的总结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治经验,探讨外科手术在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诊治的86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27~78(56.7±10.6)岁。48例(55.8%)因体检异常就诊发现;38例(44.2%)因出现症状就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病灶位于左肺17例,右肺49例,双肺19例;局限单肺叶56例,多肺叶29例。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的斑片实变影(39例)和实性结节或肿块(37例)。术前确诊8例(9.3%)。58例完全切除病灶,其中10例辅助化疗;17例仅切除主要病灶,其中8例辅助化疗;余11例因诊断不明行肺活检,其中6例行化疗,1例行放化疗,4例未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失血量(202±118)ml,术后住院(6.7±4.7)天。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围手术期输血5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肺复张差行气管镜吸痰2例和乳糜胸1例。术后失访3例,余83例术后随访24~219个月,中位随访6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83例患者5年和10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95.0%和76.8%,5年和10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是75.7%和35.1%。完全切除病灶者的PFS率优于非完全切除病灶者(P<0.001),但两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55例完全切除病灶患者,术后化疗和未化疗的OS率、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MALT淋巴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惰性淋巴瘤。非手术方式确诊率很低。外科手术能显著提高确诊率,又能根治切除早期局限病灶达到较好疗效,对本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徐小雄万紫微刘鸿程汪浩朱余明姜格宁
关键词:肺肿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外科手术
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9.8±13.6)岁(范围:26~66岁)。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常规体检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肺部结节,实性结节2例,囊实性结节1例,混合型磨玻璃结节7例。CT测量结节最大径为(14.9±5.8)mm(范围:8~30 mm)。术前随访4.5(21.5)个月,经过随访后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从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大体观察为暗红色结节,质软,与周围肺组织颜色及质地较接近,辨别困难。镜下病理学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见毛细血管明显增生,毛细血管壁由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对CD34、CD31呈阳性反应。术后随访15.0(22.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影像学表现非常类似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肉眼辨别困难,显微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明显增多是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CD31、CD34等血管内皮标志物能够帮助诊断。
周逸鸣戴洁徐小雄朱余明姜格宁张莉萍
关键词:肺肿瘤毛细血管胸腔镜检查
微电场网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细胞A549作用
2013年
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微电场网(MEFN)改变肺癌细胞A549细胞膜的通透性。我们采用MEFN联合吉非替尼,观察其对A549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能力。
杨洁夏琰刘明杨毓灵徐小雄姜超姜格宁
关键词:肺癌细胞A549吉非替尼电场网联诱导凋亡通透性
从SCI论文收录情况探讨和评价我国普胸外科发展趋势和地位
2012年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最重要的检索工具之一。而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是1972年由加菲尔德博士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
杨洋倪铮铮徐小雄姜超夏琰姜格宁
关键词:普胸外科科学引文索引SCI引文数据库期刊引证报告
激光微孔气管脱细胞基质的制备及对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组织工程气管因抗原性弱、免疫排斥反应少和生物活性好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理想的气管替代物。气管脱细胞基质(acellularmatrix,ACM)作为组织工程气管支架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但ACM主要的缺陷是结构致密、孔隙率和贯通性低,细胞无法深人基质内部生长。
徐小雄段亮姜格宁周广东杨洋倪铮铮夏琰姜超
关键词:气管替代物脱细胞基质细胞生长软骨免疫排斥反应
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SPCH)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这类肿瘤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大多为稳定的磨玻璃结节,与早期的肺腺癌易混淆。手术切除以后,常规HE染色中,这类疾病可仅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与局限性肺不张相似,因此可能会被诊断为例如慢性炎症改变在内的非特异性感染,造成误诊漏诊。现报道1例以混合型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的罕见病例。
吴进超徐小雄谢惠康周逸鸣
关键词:毛细血管瘤罕见病例肺泡间隔非特异性感染误诊漏诊
跨肺裂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分析及分期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跨肺裂侵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及合适的TNM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肺科医院1997年至2007年接受根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病例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原发肿瘤是否跨肺裂侵犯,分别统计性别、年龄、吸烟史、肺功能、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病理类型,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跨肺裂侵犯(CF组)入组163例,肿瘤局限单肺叶(SL组)入组326例。根据IASLC最新推荐的第7版TNM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其中Ⅰa期10例(6.1%)、Ⅰb期79例(48.5%)、Ⅱa期5例(3.1%)、Ⅱb期44例(27.0%)、Ⅲa期25例(15.3%)。CF组与sL组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51%对63%,P〈0.05;Ⅱ期38%对36%,P=0.472、Ⅲa期27%对25%,P=0.422。按照T分期比较5年生存率,1、2期cF组与sL组比较:35%对50%(P:0.022);CF组T2期与sL组1、3期比较35%对28%(P=0.111)。结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伴跨肺裂侵犯邻近肺叶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Ⅰ期不跨肺裂者低,为50%对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大小的肿瘤伴跨肺裂侵犯邻近肺叶者低于T2不跨肺裂者(P〈0.05),5年生存率与L不跨肺裂组相近。肿瘤跨肺裂侵犯的T分期定义在当前分期系统中未明确提及,应当在以后的TNM分期中进一步修改。
倪铮铮姜格宁丁嘉安何文新刘明宋楠杨洁姜思明徐小雄
关键词:肺切除术肿瘤分期预后
肺黏液性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也是组织学类型最多变的一个亚型。
徐小雄姜格宁
关键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腺癌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黏液性组织学类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