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少君

作品数:114 被引量:408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细胞
  • 29篇病理
  • 28篇免疫
  • 22篇临床病理
  • 18篇免疫组化
  • 17篇肿瘤
  • 16篇克隆
  • 16篇克隆性
  • 14篇染色
  • 13篇基因
  • 11篇受体
  • 10篇食管
  • 10篇免疫组织
  • 9篇宫颈
  • 8篇文献复习
  • 8篇激素
  • 8篇激素受体
  • 8篇复习
  • 7篇雄激素
  • 7篇克隆性分析

机构

  • 1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潍坊市妇幼保...
  • 2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三七一...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三亚市公安局

作者

  • 113篇朱少君
  • 98篇张伟
  • 87篇巩丽
  • 61篇兰淼
  • 54篇韩秀娟
  • 50篇姚丽
  • 18篇赵建业
  • 15篇刘小艳
  • 14篇王姝妹
  • 13篇苏勤
  • 13篇冯英明
  • 13篇李爱宁
  • 10篇任拼
  • 10篇张力
  • 9篇王旭霞
  • 8篇张佳瑞
  • 5篇张贺龙
  • 5篇王淑芳
  • 5篇赵宏喜
  • 5篇薛力

传媒

  • 46篇现代肿瘤医学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陕西医学杂志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第十四届全军...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19篇2009
  • 18篇2008
  • 12篇2007
  • 20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报道1例原发于胰腺体部的淋巴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原发性胰腺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排列密集,弥漫分布,核深染,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CD79α、Vim-entin,不表达CD45RO、CK、EMA、NSE、Syn、CgA、CD99、CD3。结论:原发性胰腺淋巴瘤极为罕见,临床诊断应排除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转移或白血病。
韩秀娟李艳红巩丽朱少君薛力刘小艳赵建业张伟
关键词:胰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环保透明剂替代二甲苯在病理制片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环保透明剂替代二甲苯用作病理组织石蜡制片的可行性。方法:用二甲苯作对照,用环保透明剂做实验研究,采用4种常见临床病理组织为实验材料。按照常规的病理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及染色过程制作病理组织石蜡片。结果:环保透明剂能使乙醇脱水组织完全透明,环保透明剂组透明时间与二甲苯组一致,脱蜡时间略长于二甲苯组。环保透明剂组组织切片及染色良好。结论:环保透明剂可以取代二甲苯用作病理组织石蜡制片,并符合实验室环保的要求。
兰淼李艳红巩丽朱少君任拼姚丽韩秀娟张伟
关键词:显微切片术石蜡包埋
不同一抗孵育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的一抗孵育方法对CD20、S-100、C-erbB2、P5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片,采用EliVision二步法分别滴加对应的抗体CD20、S—100、C-erbB2、...
兰淼李艳红朱少君巩丽刘小艳任拼姚丽张伟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染色效果临床病理
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附3例报道)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未分化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是发生于食管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光镜下主要由小的间变性细胞构成,胞浆稀少,核卵圆形,染色质丰富,常较一致,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K、NSE、Syn、CgA常为阳性。电镜检查还可查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食管未分化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非常差。
王姝妹李旭苗张伟朱少君巩丽赵建业兰淼
关键词:食管免疫组化电镜
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1例并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报道1例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对其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本例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头颅CT表现为右侧额骨及顶骨局部骨质缺损,右侧大脑半球多囊性占位性病变。组织学表现为梭形肿瘤细胞,形似纤维细胞或纤维母细胞,排列呈束,编织样。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呈胶质酸性蛋白(GFAP)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S-100蛋白阳性。结论: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发生于婴幼儿的脑部肿瘤,根据其临床特点及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以进行明确诊断。
姚丽巩丽张伟尚凤霞朱少君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建立基于克隆性分析技术的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淋巴细胞IgH及TCR基因重排均为阴性;18例T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12例,TCRβ基因重排3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有2例TCRγ和IgH基因重排均阳性;3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IgH及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且适用于石蜡标本以进行回顾性研究.
朱少君李艳红张伟王旭霞巩丽李爱宁兰淼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
妊娠晚期抗病毒免疫阻断治疗对新生儿血清HBV转录体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录体在早期诊断HBV母婴传播中的意义,并观察母亲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免疫阻断治疗对新生儿血清HBV转录体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6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自孕26wk开始行抗HBV免疫治疗(HBIGim,200IU/4wk;同时使用左旋咪唑涂布剂10mg/wk);另23例HBsAg)阳性孕妇做为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抗病毒治疗.从孕妇治疗前血清及其新生儿血清中提取核酸,经PCR及RTPCR扩增HBVDNA,全长型RNA(fRNA)和顿挫型RNA(tr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产物,Southern杂交进一步验证扩增产物.结果:HBVDNA阳性仅存在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超过半数的新生儿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转录体RNA,并与其母亲是否接受免疫阻断治疗无关.但是,治疗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仅可检测到顿挫型病毒转录体trRNA.结论:血清HBV转录体可早期诊断新生儿HBV感染的状态;新生儿血清中trRNA的转录模板可能为新生儿体内的病毒DNA;HBIG免疫阻断治疗不能阻断HBV宫内感染,但可以阻止高复制性感染的发生.
李艳红张伟朱少君崔云郭永王清图苏勤冯英明
关键词:转录体宫内感染妊娠晚期
超声造影评价微波凝固治疗肝细胞肝癌的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微波凝固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Vue后,对30例(男20例、女10例)HCC患者(共33个病灶)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微波治疗疗效,所有病灶微波治疗后半小时至2周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并与同期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12个病灶治疗区取病理标本送检,21个病灶治疗区接受随访观察。结果:微波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22个治疗区内部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1个治疗区边缘局部有早期结节状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经穿刺活检及6个月以上的随访,证实微波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2个HCC病灶,增强CT判断失误,增强CT诊断肿瘤灭活准确率为94%(31/33);超声造影诊断肿瘤灭活准确率为97%(32/33)。统计结果显示,两者诊断肿瘤灭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不仅能评价HCC微波治疗的疗效,且能有效地评价TAE和微波凝固联合治疗HCC的疗效,因不受碘油干扰可优于增强CT。
付文生杨一林朱少君段云友曹铁生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肝细胞肝癌微波
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的克隆性状态与HPV感染的关系
2007年
目的: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克隆性状态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以及类型,探讨不同克隆性状态的CIN与HPV感染的关系,明确HPV(特别是高危型HPV)在单克隆性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4例CINⅠ标本(2例单克隆性增生、22例多克隆性增生)、20例CINⅡ标本(13例单克隆性增生、7例多克隆性增生)、19例CINⅢ标本(均为单克隆性增生)HPV16/18、HPV6/11的表达状况。结果:34例单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58.8%(20/34),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6.5%(9/34),两者均为阳性5.9%(2/34),两者均为阴性20.6%(7/34);29例多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10.3%(3/29),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4.2%(7/29),两者均为阳性6.9%(2/29),两者均为阴性72.4%(21/29)。结论:单克隆性增生CINHPV16/18感染率明显高于多克隆性增生CIN(P<0.01)。HPV16/18感染是诱发单克隆性增生CIN重要因素。HPV16/18可能通过引起宫颈鳞状上皮的克隆性增生,促进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导致CIN的发生,并最终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朱少君张伟王姝妹李艳红巩丽韩秀娟兰淼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原位杂交
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报道1例发生于颅内右顶叶的间叶性软骨肉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右顶叶的间叶性软骨肉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成年男性患者,左侧肢体乏力伴下肢间断性抽搐半年,头颅MRI示右顶叶占位。镜下可见肿瘤组织主要由弥漫性大小基本一致的小圆形瘤细胞及散在分布的小岛屿状的软骨细胞灶构成,核分裂像较少。免疫组化染色软骨区表达S-100(++),不表达CK(-)、EMA(-)、NF(-)、GFAP(-)、NSE(-)、CD34(-)。结论:原发于颅内的间叶性软骨肉瘤极为罕见,诊断时容易误诊,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学、病理学三方面的结合,并且需与少突胶质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滑膜肉瘤等相鉴别。
韩秀娟巩丽张伟朱少君赵建业兰淼
关键词: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