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秀娟

作品数:62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20篇免疫
  • 20篇病理
  • 15篇临床病理
  • 15篇免疫组化
  • 9篇肿瘤
  • 7篇蛋白
  • 7篇食管
  • 7篇文献复习
  • 7篇复习
  • 7篇病理学
  • 6篇细胞癌
  • 6篇淋巴
  • 5篇组织化学
  • 5篇鳞状
  • 5篇鳞状细胞
  • 5篇鳞状细胞癌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克隆

机构

  • 62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安阳市妇幼保...
  • 1篇三亚市公安局

作者

  • 62篇韩秀娟
  • 57篇张伟
  • 54篇朱少君
  • 50篇巩丽
  • 42篇兰淼
  • 38篇姚丽
  • 12篇赵建业
  • 12篇刘小艳
  • 10篇张力
  • 10篇王姝妹
  • 9篇薛力
  • 8篇张佳瑞
  • 7篇任拼
  • 3篇保庭毅
  • 3篇李陕区
  • 2篇赵欣
  • 2篇马征兵
  • 2篇张丽
  • 2篇张波
  • 2篇邱建新

传媒

  • 24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第十四届全军...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16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基因重排检测1例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可见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浸润的淋巴细胞CD3、CD45RO均阳性。结论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罕见。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淋巴细胞占优势,基因重排未检测出具有诊断意义的TCR基因克隆性重排。
张有韩秀娟王姝妹石玉炜张伟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基因重排
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的克隆性状态与HPV感染的关系
2007年
目的: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克隆性状态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以及类型,探讨不同克隆性状态的CIN与HPV感染的关系,明确HPV(特别是高危型HPV)在单克隆性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4例CINⅠ标本(2例单克隆性增生、22例多克隆性增生)、20例CINⅡ标本(13例单克隆性增生、7例多克隆性增生)、19例CINⅢ标本(均为单克隆性增生)HPV16/18、HPV6/11的表达状况。结果:34例单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58.8%(20/34),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6.5%(9/34),两者均为阳性5.9%(2/34),两者均为阴性20.6%(7/34);29例多克隆性增生CIN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为10.3%(3/29),HPV6/11的阳性表达率为24.2%(7/29),两者均为阳性6.9%(2/29),两者均为阴性72.4%(21/29)。结论:单克隆性增生CINHPV16/18感染率明显高于多克隆性增生CIN(P<0.01)。HPV16/18感染是诱发单克隆性增生CIN重要因素。HPV16/18可能通过引起宫颈鳞状上皮的克隆性增生,促进细胞的转化和增殖,导致CIN的发生,并最终引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朱少君张伟王姝妹李艳红巩丽韩秀娟兰淼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原位杂交
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报道1例发生于颅内右顶叶的间叶性软骨肉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右顶叶的间叶性软骨肉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成年男性患者,左侧肢体乏力伴下肢间断性抽搐半年,头颅MRI示右顶叶占位。镜下可见肿瘤组织主要由弥漫性大小基本一致的小圆形瘤细胞及散在分布的小岛屿状的软骨细胞灶构成,核分裂像较少。免疫组化染色软骨区表达S-100(++),不表达CK(-)、EMA(-)、NF(-)、GFAP(-)、NSE(-)、CD34(-)。结论:原发于颅内的间叶性软骨肉瘤极为罕见,诊断时容易误诊,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学、病理学三方面的结合,并且需与少突胶质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滑膜肉瘤等相鉴别。
韩秀娟巩丽张伟朱少君赵建业兰淼
关键词: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无症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讨论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无症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回顾和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国内报道该肿瘤多发生于女性,而国外却多见于男性。排尿困难以及血尿和间歇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伴发儿茶酚胺升高引起的头痛、视力模糊、心悸和脸红等症状。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性腺的副神经节瘤相似。免疫组化染色表达CgA,Syn,Vimentin,S-100蛋白和NSE。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在进行外科一系列诊疗过程前,必须要经过全面的观察。由于该肿瘤常浸润膀胱壁肌层,临床上一般对其进行部分膀胱壁的切除。准确的诊断仍然依靠临床症状、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三方面的结合。
巩丽赵建业刘雪萍胡琴韩秀娟朱少君张伟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膀胱
猪后肢枪弹伤致肺远达效应损伤的容积CT和生化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枪击猪后肢肌肉贯通伤所致的肺部远达效应损伤的64排螺旋容积CT(VCT)表现,深入研究肺部远达效应损伤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动物麻醉后,使用81式步枪7.62mm子弹从左侧后肢上段股动脉前方1.0cm处由内向外30cm近距离射击,分别于致伤前后行胸部CT扫描,分析VCT图像特点,并与肺部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在枪击前及枪击后不同时间点取猪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皮质醇(cortisol,COR)的浓度。结果(1)枪击后12例猪VCT扫描双肺均出现大小程度不同的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周边肺野显示透光度减低,呈磨玻璃样改变。所有动物均无肺不张、血气胸表现。肺血管及支气管管径未见显著改变。(2)枪击后12例猪肺脏大体标本肉眼均可见肺表面大小程度不同的片状、斑片状及大片出血表现,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未见脏层胸膜和肺实质破裂。病理切片可见小叶出血、实变、磨玻璃样变。镜下可见肺微血管扩张出血,毛细血管破裂,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出血、水肿。肺泡隔变厚增粗、充血水肿,呈蜂窝状改变。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纤维素样物质及白细胞。(3)枪击后血浆ET及COR水平较枪击前显著增高,以枪击后10min最为显著(P<0.05)。结论枪击猪后肢可致肺远达效应损伤,VCT表现主要为片状高密度影,病理提示为炎性渗出或出血;血管内皮损伤及应激反应早期参与了远达效应致肺损伤的形成过程。
赵欣陈广安王玮王亚蓉张延旭李强韩秀娟
关键词:远达效应火器伤
前列腺癌组织中HMGA2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A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MGA2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法检测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MGA2少量表达;恶性组织中,随着病理分级增加,HMGA2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免疫组化法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有75.0%(30/40)HMGA2呈阳性表达。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与前列腺癌组织两组间差异显著(t=3.32,P<0.001)。结论HMGA2在前列腺癌中呈过度表达,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有关,可能成为前列腺癌诊断与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
薛力保庭毅韩秀娟杨增悦赵致广邱建新张波李玉梅
关键词:前列腺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
PCR在HBV核酸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定量分析系统,通过检测HBV携带者血清中的HBV X区DNA,fRNA和trRNA拷贝数,为提高隐匿性感染期低复制状态HBV检测效果提供可能.方法:从血清中提取HBV DNA和RNA,对Core区、X区...
张佳瑞李艳红巩丽朱少君韩秀娟姚丽王姝妹张伟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1例报道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009年
目的:报道1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浸润性巨脾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手术切除巨脾一个,体积35cm×20cm×8cm,切面呈红褐色,有多发性梗死灶。镜下可见脾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脾小结消失,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浸润,以成熟型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较多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15(+),不表达CD5(-)、CD20(-)、CD30(-)、CD34(-)、CD45RO(-)。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十分少见,临床病理检查遇到巨脾时,应进行详细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避免误诊。
韩秀娟巩丽张伟朱少君赵建业尚凤霞兰淼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巨脾临床病理学
LTS液基细胞学联合HPV16/18检测筛查早期宫颈癌的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LTS液基细胞学联合液基细胞残留液HPV16/18检测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LTS液基细胞制片法检测1 000例患者宫颈外口及颈管脱落细胞和分泌物,将剩余液基细胞残留液进行HPV16/18免疫印记法检测。HPV16/18阳性且高度怀疑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宫颈病变。结果:1 000例样本经LTS检测正常者870例,ASCUS24例,ASCUS-H26例,LSIL61例,HSIL19例。130例细胞学异常者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证实炎症71例,CINI18例,CINII21例,CI NIII13例,浸润癌2例,湿疣5例。免疫印记法检测HPVDNA发现HPV16/18感染率分别为:正常或炎症21.1%,CINI 16.7%,CINII 33.3%,CINIII 69.2%,浸润癌100%,湿疣40.0%。65例LTS正常,HPV16/18阳性患者病理检测显示炎症51例,CINI19例,CINII5例。LTS正常或炎症和HPV16/18阳性患者中,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为21.5%。结论:液基细胞学制片联合液基细胞残留液HPV16/18检测可以补充细胞学检查结果,对筛查早期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兰淼李艳红朱少君巩丽韩秀娟任拼姚丽张伟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多相筛查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上皮性钙黏蛋白G-347GA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区G-347G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218例ESCC和218名健康对照者的CDH1 G-347GA SNP分布情况。结果:ESCC组的CDH1基因启动子区G-347G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吸烟状况分层分析发现,CDH1 G-347G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吸烟及非吸烟的患者和健康个体中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表明,CDH1G-347GA多态性基因多态性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所以CDH1G-347GA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性无关。结论:CDH1G-347G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与ESCC的发生和发展及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
朱少君张力张伟李艳红巩丽兰淼韩秀娟姚丽朱金燕
关键词:食管癌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疾病易感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