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32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动脉
  • 17篇冠状
  • 17篇冠状动脉
  • 12篇动脉旁路
  • 12篇动脉旁路移植
  • 12篇旁路移植
  • 11篇冠状动脉旁路
  • 11篇冠状动脉旁路...
  • 10篇动脉旁路移植...
  • 10篇移植术
  • 10篇体外循环
  • 10篇旁路移植术
  • 10篇外循环
  • 10篇非体外
  • 10篇非体外循环
  • 9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冠状动脉搭桥
  • 6篇动脉搭桥术
  • 6篇心脏
  • 6篇冠状动脉搭桥...

机构

  • 3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北京安贞医院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32篇李波
  • 27篇顾承雄
  • 13篇韦华
  • 13篇杨俊峰
  • 13篇刘锐
  • 12篇李海涛
  • 12篇刘长城
  • 10篇李琴
  • 10篇于洋
  • 9篇黄信生
  • 6篇李晖
  • 5篇高铭鑫
  • 5篇胡晖
  • 5篇李京倖
  • 5篇李海明
  • 4篇宋伟
  • 4篇陈长城
  • 3篇王盛宇
  • 3篇张帆
  • 3篇方颖

传媒

  • 8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全国冠状动脉...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第七届北京五...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桥血管的通畅率,并实现完全心肌血运重建,本文采用在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采用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的进行完全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25病例,并进行了近期临床效果的评估.结果显示,移植手术是...
杨俊峰顾承雄韦华刘锐陈长城王盛宇李波胡晖黄信生
关键词:冠心病动脉移植搭桥手术
文献传递
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对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IPT)对内膜剥脱术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金钢砂磨针磨除内膜的方法建立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将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Ⅰ组、Ⅱ组),每组12只。Ⅰ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对照组;Ⅱ组:用金刚砂磨针磨除内膜后,行IPT;取对侧颈动脉作为自身对照。术后即刻及2周应用超声诊断仪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测定出血时间。术后24 h,分别从两组随机抽取4只兔,取术侧颈动脉标本用扫描电镜评价血小板黏附情况。剩余兔2周后,取两侧颈动脉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评价血栓形成。结果术后3 h、术后24 h,两组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h:(5.750±0.261)比(5.792±0.334) min;24 h:(5.541±0.498)比(5.625±0.433) min,P=0.870;P=0.666]。术后24 h,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黏附于内膜剥脱部位表面的血小板数量减少了67%[(149.000±9.557)个比(49.500±7.2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血栓形成率为75.0%,Ⅱ组血栓形成率为1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1) IPT能够减少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进一步减少血栓形成。(2)IPT局部干扰血小板黏附、活化,不增加全身的出血风险。
王粮山刘长城李波张帆李海涛李晖刘锐杨俊峰顾承雄
关键词:血栓形成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超过3000次。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为两组:射频组15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非射频组18例,行OPCABG+室壁瘤成形术。术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并随访,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非射频组围手术期脑梗塞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患者均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射频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组间比较,射频组24h室性心律失常频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可行的外科方法,近期临床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刘长城苏兆萍王粮山李波于洋李琴李海涛胡晖吴震方颖韦华顾承雄
关键词:电解剖标测系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室壁瘤
内窥镜下取小腿大隐静脉用于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小腿大隐静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OPCABG患者269例,根据小腿大隐静脉取材方式将患者分为,内窥镜血管采集(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组和全程切开(open vein harvesting,OVH)组,比较两组取材时间、取材质量、切口并发症、围术期和术后近期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及患者评价。结果:EVH组取材长度、血管质量和取材时间可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需要。与OVH组相比,EVH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和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皮下组织瘀斑发生率较OVH组高。取材时间EVH组平均35 min,OVH组平均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2个/例,OVH组3.1个/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4~5个月,均无心绞痛再发。结论:CABG术中采取EVH取小腿大隐静脉的方法有效可行。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取材质量良好、切口小、并发症更少,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李波顾承雄杨俊峰韦华李京悻刘锐黄信生宋伟李晖李琴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医用化学胶外支架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的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医用化学胶作为血管外支架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200例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为三支病变,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喷胶组和未喷胶组,各100例.喷胶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在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表面喷涂医用化学胶.未喷胶组: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18年6月随访该200例患者,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近期心绞痛复发症状、近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目前生存状况等.汇总比较所得数据资料.结果 喷胶组随访率96%,未喷胶组随访率92%.与未喷胶组相比较,喷胶组出现胸痛、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比例明显降低(23.96%对40.22%,P<0.05),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显著下降(29.17%对55.43%,P<0.05),心因性死亡事件发生比例明显下降(1.04%对6.52%,P<0.05),总死亡事件发生比例明显下降(4.17%对11.96%,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比例显著下降(9.38% 对21.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喷胶组出现心衰及再发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相对更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MACCE为随访终点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喷胶组明显优于未喷胶组.结论 医用化学胶作为血管外支架有益于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为有效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再狭窄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戴龙圣高铭鑫于文渊李波顾承雄于洋
关键词:血管外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下不同方法取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的围术期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分别采用带蒂法和骨骼化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法选取9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46例采用内窥镜下带蒂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47例采用内窥镜下骨骼化法.所取大隐静脉作为序贯吻合桥血管,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制备时间、静脉损伤情况及围手术期疗效.术后30 d随访,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观察大隐静脉桥早期闭塞情况.结果 两组均可顺利获取大隐静脉,静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蒂组、骨骼化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为(21.7±5.6)、(27.4 ±6.4)min(P<0.05);两组制备大隐静脉的时间为(7.2±2.7)、(10.6 ±4.4)min(P <0.05);两组均未发生导致大隐静脉无法应用的毁伤,其中大隐静脉须缝合修补率分别为10.9%、38.3%,(P<0.05),每支须缝合修补的大隐静脉上,需进行修补的位置数量分别为修补(1.6±0.5)、(3.1±1.0)处/支,(P<0.05);搭桥支数分别为(3.0±0.5)、(3.0±0.6),(P>0.05);两组围手术期无心梗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术后1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89.1%、93.6%,均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衰发生,其中32、37例复查冠脉CT造影提示大隐静脉桥均保持通畅.结论 与骨骼化法相比,内窥镜下采用带蒂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更安全可行,能够在确保冠脉搭桥术疗效的同时,缩短获取及制备时间、降低静脉损伤风险.
李波李海涛顾承雄杨俊峰韦华李京倖刘锐于洋黄信生李晖宋伟任长伟李琴
关键词:内窥镜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桥血管流量参考值下限及影响因素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根据靶血管——左前降支内径,以心电图和心肌酶为金标准,确定通畅的左乳内动脉桥流量参考值下限,为外科医生在术中更准确评价桥血管通畅性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连续在我院行OPCAB手术病人重建L...
李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桥血管远端支撑装置在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后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支撑装置(DAS)对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9月,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100例,并分为单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组和OPCABG+DAS组,各组50例。结果:OPCABG组、OPCABG+DAS组后降支(PDA)静脉桥2年通畅率分别为74.0%、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近期心绞痛缓解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vs.92.0%,P=0.62)。两组术后随访无死亡,且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0±3.8)vs.(82.0±5.4)%,P=0.08]。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是PDA静脉桥闭塞的危险因素(OR=11.05,95%CI:2.14~57.12,P=0.004),而DAS(OR=0.04,95%CI:0.003~0.350,P=0.004、近端狭窄>75%(OR=0.05,95%CI:0.007~0.301,P=0.001)和男性((OR=0.05,95%CI:0.007~0.301,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支撑装置能提高静脉桥近期通畅率。对于右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CABG+DAS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李波王粮山顾承雄李海涛杨俊峰韦华李京倖于洋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侧侧和端侧吻合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估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分别采用侧侧吻合与端侧吻合方式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终末靶冠状动脉细小的患者共89例。其中37例患者使用侧侧吻合术,即采用侧侧吻合方法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靶冠状动脉;52例患者使用端侧吻合术,即将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靶冠状动脉进行端侧吻合。术中监测桥血管流量及搏动指数,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指标,以评估手术疗效。术后1年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终末桥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终末桥血管流量分别为[(17.32±6.18)vs.(14.15±5.09)mL/min,P<0.05],搏动指数分别为[(2.50±1.08)vs.(3.47±0.74),P<0.05]。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均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两组患者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侧侧吻合组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端侧吻合组有9例患者再发心绞痛。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侧侧吻合组中终末桥血管均保持通畅,而端侧吻合组中8例患者的终末桥血管再狭窄(P<0.05)。随访截至2014年1月底,平均随访时间为(10.7±2.5)个月,患者随访率为100%,存活率为100%。结论:采用侧侧吻合术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可改善终末桥血管的通畅性。
李波顾承雄李海涛杨俊峰韦华李京倖刘锐黄信生李晖李琴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侧侧吻合
世界在改变,中国在路上——一个中国心脏外科医师赴美学习见闻和体会
2015年
2013年,我先后参观了在美国休斯敦的Memorial Hermann医院、Methodist医院,克利夫兰的Cleveland Clinic医院,休斯敦的St Luke医院,纽约的Mount Sinai医院和Stanten Island大学医院参观学习,对美国心脏外科的发展现状得以管中窥豹,形成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李波
关键词:心脏外科医师培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