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锐

作品数:41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动脉
  • 25篇冠状
  • 25篇冠状动脉
  • 16篇旁路移植
  • 15篇动脉旁路
  • 15篇动脉旁路移植
  • 14篇冠状动脉旁路
  • 14篇冠状动脉旁路...
  • 13篇动脉旁路移植...
  • 13篇移植术
  • 13篇旁路移植术
  • 12篇冠状动脉旁路...
  • 11篇体外循环
  • 11篇外循环
  • 11篇非体外
  • 11篇非体外循环
  • 10篇心脏
  • 8篇手术
  • 7篇冠状动脉搭桥
  • 7篇搭桥术

机构

  • 3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41篇刘锐
  • 25篇顾承雄
  • 21篇杨俊峰
  • 16篇韦华
  • 13篇李波
  • 10篇黄信生
  • 9篇李琴
  • 9篇胡晖
  • 8篇董然
  • 8篇于洋
  • 8篇陈长城
  • 7篇高铭鑫
  • 7篇宋伟
  • 7篇李海涛
  • 6篇方颖
  • 6篇李晖
  • 6篇李京倖
  • 5篇王盛宇
  • 5篇张魁
  • 4篇张帆

传媒

  • 12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全国冠状动脉...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侧侧和端侧吻合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估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分别采用侧侧吻合与端侧吻合方式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终末靶冠状动脉细小的患者共89例。其中37例患者使用侧侧吻合术,即采用侧侧吻合方法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靶冠状动脉;52例患者使用端侧吻合术,即将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靶冠状动脉进行端侧吻合。术中监测桥血管流量及搏动指数,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指标,以评估手术疗效。术后1年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终末桥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终末桥血管流量分别为[(17.32±6.18)vs.(14.15±5.09)mL/min,P<0.05],搏动指数分别为[(2.50±1.08)vs.(3.47±0.74),P<0.05]。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均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两组患者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侧侧吻合组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端侧吻合组有9例患者再发心绞痛。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侧侧吻合组中终末桥血管均保持通畅,而端侧吻合组中8例患者的终末桥血管再狭窄(P<0.05)。随访截至2014年1月底,平均随访时间为(10.7±2.5)个月,患者随访率为100%,存活率为100%。结论:采用侧侧吻合术缝合大隐静脉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可改善终末桥血管的通畅性。
李波顾承雄李海涛杨俊峰韦华李京倖刘锐黄信生李晖李琴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侧侧吻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量的影响因素及与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24 h引流量(心包、胸腔和纵隔)增多的影响因素及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 收集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EF)。记录术中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MGF)和搏动指数(PI)。收集围术期肌钙蛋白、凝血功能5项、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新发房颤、卒中等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 h引流量分为增多组(引流量>1 000 ml)和正常组(引流量≤1 00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CABG术中指标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Spearman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术后24 h引流量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30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 分为引流增多组185例(60.9%)和引流量正常组119例(39.1%)。调整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男性(OR=2.40, 95%CI:1.38~4.18, P=0.002)、卒中史(OR=2.37, 95%CI:1.07~5.26, P=0.034)和心肌梗死史(OR=1.81, 95%CI:1.13~2.91, P=0.014)均可使术后24 h引流量增加。术中前降支(OR=0.99, 95%CI:0.99~1.00, P=0.022)和回旋支(OR=0.99, 95%CI:0.98~1.00, P=0.003)的旁路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与术后24 h引流量增多呈显著负相关, 而前降支(OR=1.81, 95%CI:1.26~2.61, P=0.001)、回旋支(OR=1.45, 95%CI:1.07~1.97, P=0.017)和右冠状动脉(OR=1.84, 95%CI:1.29~2.62, P=0.001)的旁路移植血管阻力均与术后24 h引流量增多呈显著正相关。另外, 凝血酶原时间可显著增加术后24 h引流量增多的风险(OR=1.16, 95%CI:1.03~1.30, P=0.018)。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术后ICU滞留与术后24 h引流量呈显著正线性相关(OR=0.17, 95%CI:0.96~4.58, P=0.003), 而术后EF与24 h引流量呈显著负线性相关(OR=-0.25, 95%CI:-
李琴高铭鑫刘锐钱思翀李海洋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引流量搏动指数围术期并发症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其中男168例,女40例;年龄40~72岁,平均(55.40±2.80)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4例,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观察组(104例,术前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术后连续7天监测患者心电图,记录POAF发生情况,包括房颤(AF)持续时间、AF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记录手术前、后左心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A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AF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恢复至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房内径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OPCABG术后POAF效果明显,无不良影响,术后POAF发生率降低,AF持续时间缩短,左心房内径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白辰李京倖张帆高铭鑫刘锐李海洋
关键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
北方地区老年患者VKORC1、CYP2C9、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VKORC1、CYP2C9、CYP4F2基因多态性对北方地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患者(60~75岁)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68例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北方地区老年患者,同期入组68例接受瓣膜置换术后中青年患者(18~59岁),用Illumina SNP Golden Gate芯片技术检测患者VKORC1、CYP2C9、CYP4F2单核苷酸多态位点,随机抽取20%样本用Sanger法直接测序验证,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指标差异和老年组患者3种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结果:136例患者VKORC1 rs9923231、CYP2C9 rs1057910、CYP4F2 rs2108622基因分布符合遗传平衡,老年组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2.89±1.00)mg·d^(-1)显著低于中青年组(3.29±0.90)mg·d^(-1)(P<0.05)。老年患者携带VKORC1 rs9923231 CT突变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3.56±0.89)mg·d^(-1)显著高于TT纯合型患者(2.72±0.96)mg·d^(-1)(P<0.01)。老年组CYP2C9、CYP4F2各基因型组间华法林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服用华法林剂量明显减低,建议老年患者服用华法林时考虑检测VKORC1基因。
刘锐石鑫淼潘晓冬董然
关键词:华法林基因多态性抗凝
北方汉族人群EPHX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环氧化物水解酶1(epoxide hydrolase 1,EPHX1)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60863、rs4653436、rs2234922、rs1877724)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方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北方地区汉族患者189例,采用Illumina SNP GoldenGate芯片技术对EPHX1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基因分型,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验证群体代表性,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各基因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目的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结果 EPHX1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60863、rs4653436、rs2234922、rs1877724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92.3%、18.6%、15.2%、38.6%;携带rs2260863GC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3.45±1.03)mg/d]明显高于CC型患者[(3.03±0.94)mg/d](P<0.05);EPHX1基因rs4653436、rs2234922、rs1877724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华法林稳定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EPHX1rs2260863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影响华法林个体间用量差异的遗传因素。
刘锐张魁潘晓冬董然
关键词:机械瓣膜置换术华法林基因多态性北方汉族人群
内窥镜下取小腿大隐静脉用于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小腿大隐静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OPCABG患者269例,根据小腿大隐静脉取材方式将患者分为,内窥镜血管采集(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组和全程切开(open vein harvesting,OVH)组,比较两组取材时间、取材质量、切口并发症、围术期和术后近期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及患者评价。结果:EVH组取材长度、血管质量和取材时间可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需要。与OVH组相比,EVH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和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皮下组织瘀斑发生率较OVH组高。取材时间EVH组平均35 min,OVH组平均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2个/例,OVH组3.1个/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4~5个月,均无心绞痛再发。结论:CABG术中采取EVH取小腿大隐静脉的方法有效可行。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取材质量良好、切口小、并发症更少,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李波顾承雄杨俊峰韦华李京悻刘锐黄信生宋伟李晖李琴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EVH)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应用以及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1病区73例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的CABG术早期、中期结果。结果:下肢切口为(4.0±2.0)cm;大隐静脉取材长度(32.1±6.8)cm,获取时间为(50.0±12.9)分钟。静脉壁损伤需要7-0Prolene线修补的漏口数平均为1.3个。1例术中转为开放获取大隐静脉,所有患者术后无下肢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死亡事件发生。随访65例,随访时间1~34个月。冠状动脉CTA显示大隐静脉总体通畅率为86.0%。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可能带来良好的早期和中期效果。
郑居兵董然刘韬帅李扬赵洋张魁刘锐许斌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下不同方法取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的围术期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分别采用带蒂法和骨骼化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法选取9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46例采用内窥镜下带蒂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47例采用内窥镜下骨骼化法.所取大隐静脉作为序贯吻合桥血管,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制备时间、静脉损伤情况及围手术期疗效.术后30 d随访,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观察大隐静脉桥早期闭塞情况.结果 两组均可顺利获取大隐静脉,静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蒂组、骨骼化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为(21.7±5.6)、(27.4 ±6.4)min(P<0.05);两组制备大隐静脉的时间为(7.2±2.7)、(10.6 ±4.4)min(P <0.05);两组均未发生导致大隐静脉无法应用的毁伤,其中大隐静脉须缝合修补率分别为10.9%、38.3%,(P<0.05),每支须缝合修补的大隐静脉上,需进行修补的位置数量分别为修补(1.6±0.5)、(3.1±1.0)处/支,(P<0.05);搭桥支数分别为(3.0±0.5)、(3.0±0.6),(P>0.05);两组围手术期无心梗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术后1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89.1%、93.6%,均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衰发生,其中32、37例复查冠脉CT造影提示大隐静脉桥均保持通畅.结论 与骨骼化法相比,内窥镜下采用带蒂法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更安全可行,能够在确保冠脉搭桥术疗效的同时,缩短获取及制备时间、降低静脉损伤风险.
李波李海涛顾承雄杨俊峰韦华李京倖刘锐于洋黄信生李晖宋伟任长伟李琴
关键词:内窥镜
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加左心室室壁瘤闭式成形术46例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总结46例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脉搭桥)加左心室室壁瘤闭式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及不停跳下以1.0~1.5mg/kg体重肝素抗凝。明确室壁瘤基底位置及其长度以20Surgipro843缝线平行左心室长轴加毡片行间断褥式缝合,使瘤腔与左心室功能心腔隔离。45例同期行冠脉搭桥术。结果27例搭桥3根,12例搭桥2根,6例搭桥1根。3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于前降支,3例于转机不停跳下完成手术,2例行前降支内膜剥脱术,2例应用IABP。全组死亡1例。余者无术后心梗发生,10~14d治愈出院。结论不停跳下冠脉搭桥加左心室室壁瘤闭式成形术可有效消除左心室矛盾运动及无效心腔,加固薄弱心室壁,防止心脏破裂;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避免体外循环并发症。
刘锐顾承雄韦华侯立成胡晖刘虎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左心室室壁瘤不停跳成形术闭式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同期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2001年
王盛宇杨俊峰刘志伟陈长城刘锐方颖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风湿性心脏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