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伟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121H指数:8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清
  • 4篇脑脊液
  • 4篇梗死
  • 3篇抑素
  • 3篇凝血
  • 3篇胱抑素
  • 3篇胱抑素C
  • 3篇抗凝
  • 3篇肌钙蛋白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钙蛋白
  • 2篇毒性
  • 2篇乳酸脱氢酶
  • 2篇同工酶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计数
  • 2篇梅毒
  • 2篇膜炎

机构

  • 19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19篇林伟华
  • 19篇陈华英
  • 9篇洪流
  • 3篇何艳
  • 3篇高发平
  • 3篇陈康荣
  • 3篇张家明
  • 3篇梁金明
  • 2篇黄明珠
  • 2篇宁丹霞
  • 2篇朱彩兰
  • 2篇李艳
  • 2篇李晓珍
  • 1篇韩日成
  • 1篇黄江兵
  • 1篇卓少贤
  • 1篇叶晓云
  • 1篇曾梦如
  • 1篇黄云平
  • 1篇林妙春

传媒

  • 4篇实用医技杂志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脊液胱抑素C和乳酸脱氢酶在化脓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抑素C(Cys-C)和乳酸脱氢酶(LDH)在鉴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Cys-C含量、速率法检测脑脊液LDH活性,对46例早期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脑脊液进行检测。结果脑脊液胱抑素C在化脓性脑膜炎组为4.17±0.22 mg/L(阳性44例)、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2.57±0.16mg/L(阳性35例)和对照组2.04±0.11mg/L(P<0.01),LDH在化脓性脑膜炎组为51.2±11.2U/L(阳性45例),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35.3±7.1U/L(阳性2例)和对照组33.4±6.7 U/L(P<0.01)。结论脑脊液Cys-C和LDH可作为早期鉴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标志物,联合检测该二项指标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华英林伟华洪流陈康荣何艳
关键词:脑膜炎脑脊液胱抑素C乳酸脱氢酶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使用目前最为常用的TP-ELISA、RPR和TPPA法对129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及30份正常对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TP-ELISA、RPR及TPPA法的阳性率分别是78.29%、61.24%、77.52%,特异性分别是95.24%、79.22%、100%。结论TPPA是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
陈华英林伟华梁金明黄明珠张家明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诊断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对我院9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检测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应用CCI评估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和输注效果的关系。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是34.02%;阳性组患者1h与24h CCI值要明显小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无效输注率(75.75%)要显著大于阴性组(21.88%);配型组输注无效率(11.76%)要明显小于未配型组(100%)。血小板输注前有效检测血小板抗体并予以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李晓珍韩日成林伟华陈华英罗潇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
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实验室监测指标选择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监测意义。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APTT、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A,对79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08名健康对照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APTT低于正常对照值1.5倍的有75例;ATⅢ:A在50%~70%的有28例,〈50%的有5例。治疗后APTT低于正常值1.5倍的有21例,高于正常值3倍的有8例;ATⅢ:A〈50%的有3例。结论 APTT,ATⅢ:A可做为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指标。
陈华英林伟华何艳洪流高发平宁丹霞
关键词:肝素心肌梗死
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变化机制。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21例各种脑部疾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使用仪器为美国LX20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低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另外,脑部疾病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洪流陈华英张家明林伟华
关键词:脑部疾病胱抑素C血清脑脊液
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检测在4种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与脑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30例脑部疾病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高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低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其他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含量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林伟华陈华英洪流陈康荣
关键词:脑疾病血清脑脊液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标志物的合理选择和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心脏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的合理选择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对检测标本定量测定cTnI、Myo、CK-MB;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6h静脉血,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60.78%,特异性58.06%;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6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单项和多项联合检测的合理选择,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林伟华陈华英梁金明朱彩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血细胞分析仪法测定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偶氮偶联法检测NAP;选取133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感染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感染组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NAP及NAP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CRP水平升高有130例,白细胞升高有118例,NAP升高有126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有116例,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NAP积分4项指标联合检测有131例升高。结论血清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及NAP检测是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快速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CRP及NAP浓度的监测对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比白细胞计数更敏感,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率。
陈华英林伟华何艳洪流宁丹霞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细菌感染
纤溶系统标志物的变化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和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并选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STA-R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上述项目的血浆含量和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较UAP组、SAP组及对照组,血浆AT-Ⅲ、PC、PS活性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Fg、FDP、D-D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组较SAP组及对照组,血浆AT-Ⅲ、PC、PS活性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Fg、FDP、D-D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AT-Ⅲ、PC、PS活性和Fg、FDP、D-D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溶系统失衡,其中AMI和UAP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其发病机制可能有血栓因素的参与,联合测定上述标志物,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洪流林伟华陈华英曾梦如高发平
关键词:纤溶系统冠心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类
ALT、AST、GGT、CHE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肝脏酶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113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并与32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结果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ALT、急性黄疸肝炎组的血清GGT及慢性肝炎重度组血清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 <0.01),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CHE活性均明显降低(p
林伟华陈华英
关键词:肝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