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英

作品数:27 被引量:147H指数:9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梗死
  • 5篇凝血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清
  • 4篇脑脊液
  • 4篇聚体
  • 4篇二聚体
  • 4篇D-二聚体
  • 3篇蛋白
  • 3篇抑素
  • 3篇胱抑素
  • 3篇胱抑素C
  • 3篇脑梗
  • 3篇抗凝
  • 3篇肌钙蛋白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疾病
  • 3篇钙蛋白
  • 3篇肝病

机构

  • 26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26篇陈华英
  • 19篇林伟华
  • 15篇洪流
  • 6篇高发平
  • 5篇张家明
  • 4篇黎阳
  • 3篇何艳
  • 3篇曾梦如
  • 3篇陈康荣
  • 3篇梁金明
  • 2篇黄明珠
  • 2篇宁丹霞
  • 2篇林妙春
  • 2篇朱彩兰
  • 2篇聂晓辉
  • 2篇李艳
  • 2篇李晓珍
  • 2篇黄秀红
  • 1篇唐家玉
  • 1篇韩日成

传媒

  • 5篇实用医技杂志
  • 4篇卫生职业教育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实验室监测指标选择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监测意义。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APTT、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A,对79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08名健康对照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APTT低于正常对照值1.5倍的有75例;ATⅢ:A在50%~70%的有28例,〈50%的有5例。治疗后APTT低于正常值1.5倍的有21例,高于正常值3倍的有8例;ATⅢ:A〈50%的有3例。结论 APTT,ATⅢ:A可做为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指标。
陈华英林伟华何艳洪流高发平宁丹霞
关键词:肝素心肌梗死
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变化机制。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21例各种脑部疾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使用仪器为美国LX20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低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另外,脑部疾病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洪流陈华英张家明林伟华
关键词:脑部疾病胱抑素C血清脑脊液
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检测在4种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与脑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30例脑部疾病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高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低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其他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含量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林伟华陈华英洪流陈康荣
关键词:脑疾病血清脑脊液
湛江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健康成年人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北京众驰伟业ZL9000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湛江地区1088例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结果: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组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和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分别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准确反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更有参考价值,为本区域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洪流陈华英曾梦如高发平黎阳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参考值
脑脊液胱抑素C和乳酸脱氢酶在化脓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抑素C(Cys-C)和乳酸脱氢酶(LDH)在鉴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Cys-C含量、速率法检测脑脊液LDH活性,对46例早期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脑脊液进行检测。结果脑脊液胱抑素C在化脓性脑膜炎组为4.17±0.22 mg/L(阳性44例)、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2.57±0.16mg/L(阳性35例)和对照组2.04±0.11mg/L(P<0.01),LDH在化脓性脑膜炎组为51.2±11.2U/L(阳性45例),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35.3±7.1U/L(阳性2例)和对照组33.4±6.7 U/L(P<0.01)。结论脑脊液Cys-C和LDH可作为早期鉴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标志物,联合检测该二项指标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华英林伟华洪流陈康荣何艳
关键词:脑膜炎脑脊液胱抑素C乳酸脱氢酶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比较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应用,防止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分别用凝聚胺法、菠萝酶法、抗人球蛋白法、盐水介质法对我院2002年6月至9月间1106名受血者标本与其同型献血员标本做交叉配血。结果交叉配血菠萝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各凝集3例;菠萝酶法假凝集1例,盐水介质法假凝集6例;实验时间以凝聚胺法最短。结论凝聚胺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和排除非免疫细胞聚合引起的假阳性等优点,是目前交叉配血的理想方法。
林伟华陈华英
关键词: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溶血性输血反应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中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分别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盐离子浓度、标准品与不同厂家试剂,测定PCC中凝血因子活性,分析影响PCC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测定的因素。结果结果显示,前处理、盐离子浓度、标准品与不同厂家试剂是影响凝血因子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PCC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陈华英林伟华洪流许景宁高发平
关键词: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影响因素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使用目前最为常用的TP-ELISA、RPR和TPPA法对129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及30份正常对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TP-ELISA、RPR及TPPA法的阳性率分别是78.29%、61.24%、77.52%,特异性分别是95.24%、79.22%、100%。结论TPPA是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
陈华英林伟华梁金明黄明珠张家明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诊断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对我院9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检测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应用CCI评估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和输注效果的关系。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是34.02%;阳性组患者1h与24h CCI值要明显小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无效输注率(75.75%)要显著大于阴性组(21.88%);配型组输注无效率(11.76%)要明显小于未配型组(100%)。血小板输注前有效检测血小板抗体并予以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李晓珍韩日成林伟华陈华英罗潇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
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和蛋白S(PS)活性动态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发病时间和梗死范围分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中AT-Ⅲ、PC和PS的活性,并分析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年龄、发病时间及梗死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期青年组的AT-Ⅲ、PC、PS活性低于急性期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AT-Ⅲ、PC、PS活性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AT-Ⅲ和PS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PC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T-Ⅲ、PC、PS活性在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Ⅲ、PC、PS活性降低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与45岁以下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其活性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洪流陈华英黄秀红聂晓辉高发平
关键词:脑梗死蛋白C蛋白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