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
- 作品数:35 被引量:181H指数:9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实验室监测指标选择探讨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监测意义。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APTT、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A,对79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08名健康对照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APTT低于正常对照值1.5倍的有75例;ATⅢ:A在50%~70%的有28例,〈50%的有5例。治疗后APTT低于正常值1.5倍的有21例,高于正常值3倍的有8例;ATⅢ:A〈50%的有3例。结论 APTT,ATⅢ:A可做为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指标。
- 陈华英林伟华何艳洪流高发平宁丹霞
- 关键词:肝素心肌梗死
- 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观察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变化机制。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21例各种脑部疾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使用仪器为美国LX20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低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另外,脑部疾病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 洪流陈华英张家明林伟华
- 关键词:脑部疾病胱抑素C血清脑脊液
- D-二聚体含量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的含量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186例各类血栓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和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指标,监测D-二聚体可以指导临床诊治血栓性疾病。
- 洪流张家明陈华英黎阳
- 关键词:D-二聚体血栓性疾病
- 肝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液分析仪和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我院200例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比容(PCV)、血小板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均有所变化,且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
- 洪流王平黄胜张家明韩日成
-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参数凝血功能
- 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血细胞分析仪法测定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偶氮偶联法检测NAP;选取133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感染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感染组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NAP及NAP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CRP水平升高有130例,白细胞升高有118例,NAP升高有126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有116例,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NAP积分4项指标联合检测有131例升高。结论血清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及NAP检测是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快速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CRP及NAP浓度的监测对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比白细胞计数更敏感,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率。
- 陈华英林伟华何艳洪流宁丹霞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细菌感染
- 湛江市成人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湛江市成人缺铁性贫血(IDA)的病因。方法通过回顾分析483例IDA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有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结果胃病占全部IDA患者的46.58%,女性月经过多占25.26%,肠道疾病占14.91%,血小板减少引起占4.76%,甲状腺功能减退占2.28%,偏食、挑食占2.07%,嗜浓茶占0.41%,继发于其他疾病占1.66%,不明原因占2.07%。结论胃病、月经过多是引成人IDA的常见病因,肠道疾病、血小板减少等病因也占一定比例,需引起注意。
- 张家明韩日成洪流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铁
- 纤溶系统标志物的变化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和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并选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STA-R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上述项目的血浆含量和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较UAP组、SAP组及对照组,血浆AT-Ⅲ、PC、PS活性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Fg、FDP、D-D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组较SAP组及对照组,血浆AT-Ⅲ、PC、PS活性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Fg、FDP、D-D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AT-Ⅲ、PC、PS活性和Fg、FDP、D-D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溶系统失衡,其中AMI和UAP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其发病机制可能有血栓因素的参与,联合测定上述标志物,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 洪流林伟华陈华英曾梦如高发平
- 关键词:纤溶系统冠心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类
- 粤西地区气候与妇科三大常见感染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粤西沿海地区季节气候与妇科门诊常见感染 (细菌性、念珠菌性、滴虫 )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 (CTB)对妇科门诊就诊的 70 4 2例患者做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分春、夏、秋、冬季 4组统计分析。结果 春夏秋冬四季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念珠菌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 ;细菌检出率无季节性差异 (P >0 .0 5 ) ;滴虫检出率比较 ,亦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粤西地区妇科门诊病例念珠菌检出率受气候差异影响 ,夏秋季节明显高于冬春季节 ;而细菌和滴虫检出率则不受气候差异影响。
- 黄云平洪流何艳
- 关键词:气候妇科疾病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 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检测在4种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与脑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30例脑部疾病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高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低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其他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含量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 林伟华陈华英洪流陈康荣
- 关键词:脑疾病血清脑脊液
- 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3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缩宫素应用基础上,对照组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6、12及24 h阴道出血量,出血完全停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6、12及24 h出血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血完全停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APTT、PT、TT均较治疗前缩短,MDA水平下降,Fib、SOD、GSH-Px水平上升,且观察组缩短、下降或上升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vs.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6,P=0.464)。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有积极影响,可有效降低患者阴道出血量,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修复氧化应激损伤,治疗安全性较高。
- 欧志莲崔明黎娜黄祖儿洪流詹剑玲
- 关键词:卡前列甲酯栓凝血功能氧化应激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