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小仲

作品数:14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脓毒
  • 7篇脓毒症
  • 4篇蛋白
  • 4篇重症
  • 4篇高迁移率族蛋...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预后
  • 3篇迁移
  • 3篇迁移率
  • 3篇腺炎
  • 3篇降钙素
  • 3篇降钙素原
  • 3篇高迁移率族蛋...
  • 2篇脏器
  • 2篇鼠肺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综合征

机构

  • 9篇惠州市中心人...
  • 5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梁小仲
  • 5篇罗裕锋
  • 5篇姚华国
  • 5篇瞿嵘
  • 4篇邵义明
  • 4篇夏炎火
  • 3篇徐丽英
  • 3篇张媛莉
  • 1篇郭智
  • 1篇何伟峰
  • 1篇凌云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病房脓毒症相关脑病患者的预后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重症病房脓毒症相关脑病患者的预后水平与特点。方法选取重症病房所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共计68例作为研究对象,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脑病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生脑病的脓毒症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预后水平。结果凝血功能障碍、高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均为诱发脓毒症相关脑病的高危因素,观察组患者重症病房治疗干预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病房脓毒症相关脑病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各种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治疗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水平。
梁小仲徐丽英
关键词:重症病房脓毒症高危因素预后
乌司他丁在脓毒症时脏器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脓毒症是引起危重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脓毒症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新近的研究指出,乌司他丁能够阻断全身炎性反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进程,显示出较强的脏器功能保护作用。本文就乌司他丁在脓毒症时的脏器保护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梁小仲姚华国张媛莉
关键词:乌司他丁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水平与大鼠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6
2006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间的关系,寻找致死性脓毒症的可靠监测及治疗指标。方法9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B组)及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C组),每组30只,分别施以假手术(A组)或CLP(B组和C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2ml(A组和B组)或EP2ml(130mg/kg,C组),12h重复1次。以术后0、6、12、24、48和72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另取20只大鼠以B、C两组同样的模型及处理方式观察生存时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HMGBl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绘制各组生存曲线,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大鼠术后脓毒症表现最强,C组明显减轻。而A组没有相关表现或表现轻微。B组血浆IL-1β、IL-6和TNF-α水平于术后6h显著升高,至12h已明显下降;而C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B组,但明显高于A组。B组肝脏HMGBl mRNA表达水平在1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并维持至48h后开始下降,且HMGBl表达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1)。C组生存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1),HMGBl表达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动物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脓毒症晚期释放的HMGBl是脓毒症致死效应的关键炎症介质,其表达水平与实验动物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高度相关。
邵义明姚华国梁小仲夏炎火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预后丙酮酸乙酯
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检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治并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78例。入院时均行BNP、心脏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2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18例)、非大面积肺栓塞(32例)三组。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右心功能不全组与右心功能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同分组患者BNP和右心功能变化。结果大面积肺栓塞[(792.36±132.76)pg/mL]、次大面积肺栓塞[(528.89±101.36)pg/mL]与非大面积肺栓塞[(187.35±38.36)pg/mL]血浆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功能不全组与右心功能正常组间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2.76±162.28)pg/mL比(392.43±86.76)pg/mL,P〈0.05];右心功能不全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25/40)比31.6%(12/38),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发现,大面积肺栓塞、次大面积肺栓塞、非大面积肺栓塞和血浆BNP浓度变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91,P〈0.05)。心功能分级与血浆BN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12,P〈0.05)。结论患者发病时血浆BNP值越高,病情越严重,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大面积肺栓塞、次大面积肺栓塞、非大面积肺栓塞和血浆BNP浓度变化呈正相关,心功能分级与血浆BN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
罗裕锋瞿嵘梁小仲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B型钠尿肽右心功能
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脓毒症大鼠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寻找判断脓毒症预后的可靠监测指标。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CLP组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以术后0、3、6、12、24和48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取血测定血浆IL-6、ICAM-1水平,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结果:CLP术后大鼠血浆IL-6、ICAM-1水平于术后3h开始即明显升高,分别于术后6、24h达到高峰;CLP术后6hIL-6、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间相关系数为0.929、0.920(P﹤0.01),而术后48h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0.852(P=0.52,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浆ICAM-1水平与脓毒症大鼠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
夏炎火姚华国邵义明张媛莉梁小仲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黏附分子预后
PCT、PE在SAP患者合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P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的8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T或内毒素指导组(病例组43例)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43例)。每天监测两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水平,PCT临界值为0.5μg/L,内毒素为0.01 EU/ml,病例组当临床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出现且PCT>0.5μg/L或内毒素升高达>0.01 EU/ml时开始抗生素治疗,当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且PCT下降到<0.5μg/L或内毒素下降达<0.01 EU/ml时超过3d停用抗生素。在对照组抗生素治疗预防给药2周,如果临床感染的体征和症状仍存在,继续抗生素治疗直到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3d,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生存率、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抗生素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PCT、内毒素指导SAP患者合并感染治疗中是有用的指标,有利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减少细菌耐药和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
罗裕锋瞿嵘梁小仲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降钙素原内毒素
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和120h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脓毒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处理组,后者以100mg/kg剂量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0、12、24、36、48h分别于腹腔注射姜黄素,观察姜黄素处理后脓毒症大鼠于CLP后3、6、12、24、48、72h时间点肺组织HMGB1的表达水平和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20h两组大鼠存活率的比较。结果脓毒症大鼠经姜黄素处理后肺组织HMGB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120h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1%vs.33%,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降低脓毒症大鼠肺组织HMGB1水平并提高存活率。
梁小仲姚华国邵义明张媛莉夏炎火
关键词:脓毒症姜黄素
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在指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抗菌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动态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抗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75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监测患者血清PCT浓度,当患者出现感染症状体征且PCT值>0.5μg/L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体征改善且PCT值<0.5μg/L超过3 d或PCT值下降90%基础值并持续3 d则停止抗菌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c DDD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等。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c DDDs、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PCT水平以指导SAP抗菌药物应用,可显著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量,并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罗裕锋瞿嵘梁小仲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降钙素原抗感染治疗
TNF-α与肝源性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探讨TNF-α与肝H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肝源性糖尿病(HD组)患者30例,初发2型糖尿病(DM组)30例,健康者(对照组)30例,分别测量两组人员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和DM组FPG、HOMA-IR、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水平与FPG明显正相关(P<0.05),与HOMA-IR显著正相关(P<0.01),与BMI、TC、TG、ALT、AS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D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血清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TNF-α可能影响HD的发生与发展。
徐丽英何伟峰梁小仲
关键词:肝源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大鼠脓毒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XBJ)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XBJ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组(B组)、XBJ早期治疗组(C组)、XBJ晚期治疗组(D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C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XBJ,D组术后24h注射XBJ。术后0h、6h、12h、24h、48h、72h随机处死大鼠,采用ELISA和RT-PCR分别检测血浆、肝组织中HMGB1表达。另取30只大鼠以B、C、D3组同样的模型及处理方式观察生存时间。结果B组大鼠的脓毒症表现最为明显,其生存时间比C组和D组明显缩短(P<0.01)。A组各时间点均较低;B组大鼠血浆HMGB1水平在术后6h开始升高,24h达到峰值;C组24h浓度显著低于B、D组(P<0.05或0.01);D组仅在72h时显著低于B组(P<0.01)。B组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水平在术后12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C组24、48、72h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D组48h显著低于B组,而24、72h高于C组(P<0.01或0.05)。结论血必净是治疗脓毒症的可靠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邵义明姚华国梁小仲夏炎火
关键词:脓毒症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必净注射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