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丽萍 作品数:7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被引量:13 2005年 殷丽萍 司晓晨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药治疗 外周动静脉血血气分析差异对复苏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及其相应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年龄18~80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使用血气生化仪测定患者早期复苏后6 h的外周动脉血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记录pH值、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剩余碱(BE)、碳酸氢盐(HCO3-)及乳酸(Lac)水平,并计算动脉血与静脉血各指标的差值.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差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65例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患者,28 d存活35例,死亡30例.①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初始复苏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动静脉血Lac水平及其Lac差值(ΔLac),以及动静脉血PCO2差值(ΔPCO2)均明显升高〔动脉血Lac(mmol/L):7.40±3.10比4.82±2.91,静脉血Lac(mmol/L):9.17±3.27比5.81±3.29,ΔLac(mmol/L):1.77±0.54比0.99±0.60,ΔPCO2(mmHg,1 mmHg=0.133 kPa):9.64±5.08比6.70±3.71,均P〈0.01],其他动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及其相应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PCO2和ΔLac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ΔPCO2:β=0.247,优势比(OR)=1.280,95%可信区间(95%CI)=1.057~1.550,P=0.011;ΔLac:β=2.696,OR=14.820,95%CI=2.916~75.324,P=0.001].④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血Lac、ΔLac和ΔPC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857和0.680(均P〈0.05).动脉血Lac最佳临界值为4.00 mmol/L� 高伟 朱启勇 倪海滨 张家留 周丹丹 殷丽萍 张丰 陈浩 张蓓蓓 李伟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外周静脉血 脓毒性休克患者舌色与舌下微循环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舌色脓毒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差异以及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早期复苏6 h后舌色将患者分为红舌组及紫舌组,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DF)测定患者舌下微循环的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记录患者28 d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复苏6 h后舌下微循环及预后差异。结果共入选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红舌组34例,紫舌组25例。与红舌组比较,紫舌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动脉乳酸(Lac)明显升高,28 d死亡率更高。舌下微循环指标TVD、PVD、PPV和MFI明显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紫舌和乳酸水平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紫舌组患者的累计28 d生存率明显低于红舌组(P<0.001)。结论舌色与脓毒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高伟 曹鹏 曹鹏 倪海滨 倪海滨 张家留 张丰 周丹丹关键词:脓毒性休克 舌色 预后 限制性采血对ICU患者血红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采血策略对危重症患者血红蛋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住院患者,纳入住院时间≥7 d,年龄≥18岁,排除手术、活动性出血疾病及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限制组和对照组,记录住院期间患者首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3、7天血红蛋白(Hb)值,贫血严重程度及发生率,日均采血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预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统计患者共191人,限制组109人,对照组82人;与对照组比较,限制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患者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d:6.0(3.8~9.0)vs.4.0(2.0~7.0),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Hb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g/L):100.3±11.1 vs.106.3±11.1,第7天(g/L):99.4±11.8 vs.109.5±10.9,P<0.05]。结论ICU患者出现医源性贫血的概率极高,以轻度贫血为主,限制性采血不能改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预后,但可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李伟 唐文杰 高伟 殷丽萍 周丹丹 张蓓蓓 张丰关键词:ICU 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62例前瞻例研究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复苏后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早期复苏6 h后中心静脉、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动脉及外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计算患者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pv-aCO_2)及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pv-aCO_2与Pcv-aCO_2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选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存活35例,死亡27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24.2±6.0 vs 20.5±4.9,P=0.011)及序贯器官衰竭的评分(SOFA)(14.9±4.7 vs 12.2±4.5,P=0.027)明显升高。6 h复苏后死亡组患者Pcv-aCO_2(5.5±1.6 vs 7.1±1.7,P<0.001),Ppv-aCO_2(7.1±1.8 vs 10.0±2.7,P<0.001),及动脉乳酸(Lac)(3.3±1.2 vs 4.2±1.3,P=0.003)明显高于存活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pvaCO_2与Pcv-aCO_2明显相关,r=0.897,R^2=0.8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v-aCO_2和Lac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pv-aCO_2:β=0.625,P=0.001,相对危险度(OR)=1.869,95%CI:1.311~2.664;Lac:β=0.584,P=0.041,OR=1.794,95%CI:1.024~3.415)]。ROC曲线分析显示,Ppv-aCO_2、Pcv-aCO_2和Lac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其中Ppv-a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14(95%CI:0.696~0.931,P<0.001),最佳临界值为9.05 mmHg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8.6%;Lac的AUC=0.732(95%CI:0.607~0.858,P=0.002),最佳临界值为3.45 mmol/L时,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4.3%;Pcv-aCO_2的AUC=0.766(95%CI:0.642~0.891,P<0.001),最� 高伟 张勇 倪海滨 张家留 周丹丹 殷丽萍 张丰 陈浩 张蓓蓓 李伟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预后 冠心病痰热瘀阻证的证型研究 目的:通过整理2003~2004年江苏省中医院的住院冠心病病人资料,调查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依据,确立清热化痰、活血祛瘀的治疗方法,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35... 殷丽萍关键词:冠心病 胸痹 中医证型 痰热瘀阻 文献传递 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及早期复苏6 h后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动脉血乳酸(A-lac)及外周静脉血乳酸(V-Lac),计算患者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ΔLac),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变化,预测患者预后。结果:共入选59例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患者,28 d存活34例,死亡25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明显升高(P<0.05),患者入院时A-Lac和V-Lac明显升高(P<0.05),早期复苏6 h后V-Lac和ΔLac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后ΔLac是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早期复苏6 h后Δ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8(OR=74.107,P<0.001),最佳临界值为0.65 mmol/L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5.3%。结论:外周静脉-动脉血乳酸差值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高伟 倪海滨 张家留 周丹丹 殷丽萍 张勇 陈浩 张蓓蓓 李伟 朱启勇关键词:乳酸 感染性休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