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勇
- 作品数:34 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 宪法序言中的国家观与世界主义
- 2016年
- 按照惯常的理解,一国宪法处理的基本上是一国内部的政治构造问题,通常无涉国家间政治,后者是国际法的主题。[1]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宪法史就会发现,制宪者在思考一国内部政治构造的时候,背后都有对世界秩序的认知或者想象,并且在内部政治构造中有所展现。比如说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以及其后的宪法批准过程,无论是麦迪逊的现场记录,还是《联邦党人文集》,都反映出制宪者将美国宪法的制定纳入到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思考,特别是当时的世界秩序.
- 翟志勇
- 关键词:制宪政治宪法
- 卡尔·施米特与代议制的思想基础被引量:3
- 2012年
- 卡尔·施米特认为议会制的真正危机来源于大众民主的发展,其实质是自由个人主义与民主同质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要拯救议会制危机,就必须以同一性和同质性来解释民主,并将代表原则追溯到天主教神学,从而在自由资产阶级议会制和布尔什维克及无政府—工团主义专政之间,在魏玛宪法框架内,以天主教的代表观念重构代议制的思想基础,以一元的总统制取代多元的议会制,表现为总统动用《魏玛宪法》第48条的授权实行"委任独裁"。但这一努力稍稍往前再走一步,就成了纳粹党"主权独裁"的理论资源,吊诡的是,这恰恰是施米特曾经非常警惕的《魏玛宪法》的敌人之一。
- 翟志勇
- 关键词:民主魏玛宪法天主教
- 国旗保护它的反对者——德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被引量:1
- 2015年
- 美国最高法院德克萨斯州诉约翰逊(Texas v.Johnson),491 U.S.397(1989)491 U.S.397德克萨斯州诉约翰逊(Texas v.Johnson)调卷于德克萨斯州刑事上诉法院NO.88-155法院辩论:1989.3.21法院宣判:1989.6.211984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召开期间,
- 洪鸿翟志勇
- 关键词:第一修正案上诉法院奎斯特总统候选人
- 慕课(MOOC)时代的通识教育被引量:14
- 2015年
- 通识教育是古典自由教育的现代延续,旨在培养负责任的人、现代社会的公民和高素质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巨大的鸿沟。慕课(MOOC)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识教育可以将一部分课程开在慕课上,并利用慕课资源开展翻转课堂,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通识教育从知识的传授到人的培养的转型。随着慕课的进一步成熟,慕课学堂和学分课程将会进一步丰富通识教育资源,从而建立起数字化时代的通识教育模式。
- 翟志勇
- 关键词:通识教育自由教育
- 最高国务会议与“五四宪法”的二元政体结构被引量:6
- 2015年
- 最高国务会议是"五四宪法"中专属于国家主席的一种会议机制,最高国务会议表面上议而不决,但由于特殊的人员构成以及毛泽东在当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权威,最高国务会议反而成为超越常规国家机构、党的机构以及政治协商组织的超级国家权力机关,是一种统合一切的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五四宪法"中国家主席制度的枢机所在。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内在于"五四宪法"体制之中,并与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组成常规政体结构。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即卡里斯玛担当者,又超乎在宪法之外,通过最高国务会议超越常规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形成"五四宪法"独特的二元政体结构。"五四宪法"是韦伯意义上的法理型统治和卡里斯玛统治的结合,内在地包含着毁灭自身的因素,为日后因接班人问题导致的宪法危机埋下了伏笔。
- 翟志勇
- 关键词:毛泽东
- 论监察权的宪法性质——兼论八二宪法的分权体系被引量:22
- 2018年
- 监察机关和监察权的宪法性质,是一个尚未充分理论化探讨的重大问题。新的分权理论和实践表明,在依据权力性质将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有一种理论和制度倾向是依据功能创设新型权力,在权能上可以兼具立法、行政、司法的部分权能,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传统的元首权和军事权可以在此维度上理解,而各国日趋重视的反贪腐权力则是比较典型的此类分权形态。八二宪法并非严格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形态进行权力分工的,而是在中央层面上分设七个国家机构来分享国家权力。这个复杂的权力分工体系的特殊之处在于,部分权力是党政合一的,部分权力是党政分立的。监察委员会由于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因此监察权同样是党政合一的,具有双重属性,从而使监察委员会有别于"一府两院"。
- 翟志勇
- 关键词:监察权合署办公一府两院
- 历史法学的政治成熟
- 2013年
- 在中国倡言历史法学,感觉有些时代错位,或又一种西方法学理论的中国贩卖,原因很简单,现时代中国的法律与传统中国的法律已经发生了截然的断裂,无论是概念体系还是实质内容抑或价值取向,似乎均已大相径庭,历史法学云呼哉.但是,现时代的中国法律如果不想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成为具文。
- 翟志勇
- 关键词:法律幼稚病法学
- 医疗人工智能研发应密切关注立法与监管趋向
- 2023年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跨界融合重构了医疗生态格局。2021年,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国卫医发[2021]27号),提出重点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国家积极推进智慧医疗政策,促进互联网十医疗健康、智慧医院建设、医疗信息化建设。医院也逐渐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助力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翟志勇
- 关键词:粗放式管理人工智能跨界融合
- 《共同纲领》与新中国的不成文宪法(1949-1954)被引量:6
- 2019年
- 统一战线与政治协商会议各有各的历史传统,它们是在1948-1949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过程中逐步被认知并结合起来的,从而使得统一战线获得政治协商会议这种组织形式,而政治协商会议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基础与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具有双重属性,既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又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临时代行机关,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三大文件"不同的性质与功能。《政协组织法》和《共同纲领》本质上是党派间的政治合意,是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自我立法,《政府组织法》建构了中央人民政府,在内容上更接近于现代成文宪法,是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代行机关的政治决断。"三大文件"虽然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但共同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法权基础,成为1949-1954年间中国的"不成文宪法"。
- 翟志勇
- 关键词: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共同纲领不成文宪法
- 民法典与私法秩序的生成
- 2016年
- 中国民事立法自1979年开始逐步形成一条历史经验理性主义之路,经由单行法、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审判指导和会议纪要等形式,逐步形成多元互动的私法秩序及其生成机制,有效地应对了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应该尊重并促进这种历史经验理性主义的私法生成秩序,民事立法统一化的目标不应该是高度复杂抽象的"典",而应该是多元一体的"系",从而为未来私法秩序的进一步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生发出一种共建共享的私法秩序。
- 翟志勇
- 关键词:萨维尼历史法学派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