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
- 作品数:65 被引量:25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氟达拉宾替代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探索性研究
- <正>目的:BUCY2方案作为一种标准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但是由于VOD、心肌损害、粘膜炎等移植相关并发症与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率密切相关,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一...
- 王峰蓉许兰平刘代红陈欢韩伟张晓辉赵婷张圆圆刘开彦黄晓军
- 文献传递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伴活动性GVHD患者的临床研究
- <正>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伴活动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于我所接受allo-HSCT的患者,发现479例白血病...
- 张晓辉付海霞刘开彦许兰平刘代红陈欢韩伟陈育红王峰蓉王景枝赵婷王昱黄晓军
- 文献传递
- 伴EVI1高表达的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及其对早期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诊治的361例AML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AML患者EVI1基因阳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并比较中危及高危伴EVI1+AML患者的临床与生物学特征及诱导缓解率,分析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影响因素。32例健康供者进行EVI1/ABL基因水平检测,确定EVI1表达的异常界值。结果:以EVI1/ABL基因定量表达≥8.0%作为EVI1的阳性表达。在361例初发AML中,EVI1+AML患者共33例(9.1%),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5(18~67)岁,中位随访期为6.6(0.7~13.2)个月。中危核型17例,包括正常核型9例,1例+8;高危核型14例,包括7例-7/7q-,4例t(v;11q23),3例inv(3)/t(3;3),2例未见分裂象。33例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为42.4%,总CR率为60.6%。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预后分层,分为中危组16例,高危组17例,无低危组患者。中危组与高危组1个疗程CR率分别为68.8%和17.6%(P=0.005),总CR率分别为81.3%和41.2%(P=0.032),复发率为7.7%和14.3%。单因素分析,高危染色体核型对1个疗程CR率及总体CR率均有影响(P=0.004、0.029)。高危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中危组(41.2%vs.6.3%,P=0.039),且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中危组(P=0.012)。结论:EVI1基因在AML中常伴中、高危核型表达,对于AML患者来说可能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伴-7/7q-、t(v;11q23)及inv(3)/t(3;3)等高危染色体核型的预后差,其1个疗程CR率及总CR率、长期生存率低,病死率高,应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段文冰宫立众贾晋松主鸿鹄赵晓甦江倩赵婷王婧秦亚溱黄晓军江浩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率预后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单中心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并发肾病综合征(NS)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的1464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和不合的亲缘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期大于100d的血液病患者1405例,8例(0.6%)发生移植后NS。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定同期移植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8例患者发生Ns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88(54—1185)d,表现为双下肢水肿、大量蛋白尿;2例伴有肾功能异常。6例患者曾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例患者发生NS时伴有GVHD其他表现。4例患者肾脏病理结果显示,3例为微小病变,1例为膜性肾病。经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有效。1例患者停药后NS复发。1例患者白行离院,早期死亡;1例患者白血病复发后死亡;其余6例患者目前均无病生存。分析与NS发生的关系发现,慢性GVHD是N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患者出现水肿、蛋白尿,应注意甄别NS,可能与慢性GVHD有关,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
- 陈瑶黄晓军张晓辉刘代红陈欢韩伟王景枝陈育红王昱王峰蓉赵婷刘开彦许兰平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与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比较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与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亲缘allo-HSC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移植后aGVHD的发病类型与特点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544例患者中,HLA不相合移植后的aGVHD发生率为50.2%,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移植(20.4%,P<0.001),且发生得更早,但Ⅲ°~Ⅳ°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5%比6.8%,P=0.066);全相合移植中肠道aGVHD发生率较高(31.1%),而在不相合移植中以皮肤aGVHD为主(66.5%),肠道和肝脏aGVHD发生率均较全相合移植低;全相合移植发生aGVHD时发热患者比例较不相合移植低(28.9%比47.6%,P=0.028);全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相比,aGVHD总体治愈率低,特别是Ⅲ°~Ⅳ°aGVHD最终疗效差,二线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低于不相合移植(88.9%比98.8%,P=0.006),aGVHD相关病死率高于不相合移植(11.1%比2.4%,P=0.024).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后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患者,但重度aGVH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线治疗缓解率相近,但HLA不相合移植患者二线治疗后aGVHD总体缓解率更高.
- 赵晓甦许兰平刘代红韩婷婷王昱张晓辉闫晨华陈欢韩伟王景枝赵婷李燕张博赵翔宇刘开彦黄晓军
- 关键词:HLA抗原移植物抗宿主病成人
- 两种rHG-CSF动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随机临床研究
- <正>目的: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2例,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张晓辉黄晓军刘代红刘开彦韩伟陈欢王峰蓉陈育红王景枝赵婷王昱许兰平
- 文献传递
- 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18-65岁Ph-ALL患者353例,以CODP±L方案诱导化疗,采...
- 王婧江滨黄晓军江倩贾晋松杨申淼鲍立江浩路瑾主鸿鹄赵婷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左旋门冬酰胺酶
-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反应和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的治疗反应和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5岁sAML的连续病例,包括治疗相关AML(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AML(post-MDS-AML)和继发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AML(post-MPN-AML)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治疗反应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局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5例患者,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post-MDS-AML、post-MPN-AML组分别为38、46、57、14例。152例诱导化疗后可评估疗效患者中,首疗程诱导治疗后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率为47.4%,四组分别为57.9%、54.3%、40.0%、23.1%(P=0.076);最终MLFS率为63.8%,四组分别为73.3%、69.6%、58.2%、38.5%(P=0.084)。多因素分析显示,全部患者中,男性(OR=0.4,95%CI 0.2~0.9,P=0.038;OR=0.3,95%CI 0.1~0.8,P=0.015)、SWOG非预后良好组(OR=0.1,95%CI 0.1~0.6,P=0.014;OR=0.1,95%CI 0.1~0.3,P=0.004)以及初始诱导弱化疗(OR=0.1,95%CI 0.1~0.3,P=0.003;OR=0.1,95%CI 0.1~0.2,P=0.001)是不利于首疗程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及最终获得CR的因素;此外,初诊时PLT<45×10^(9)/L(OR=0.4,95%CI 0.2~0.9,P=0.038)、LDH≥258 U/L(OR=0.3,95%CI 0.1~0.7,P=0.005)亦为影响最终获得CR的独立危险因素。94例获得MLFS患者中,4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8.6个月,持续化疗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25.4%、37.3%,移植患者3年RFS率和OS率分别为58.2%、64.3%。在获得MLFS患者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6岁(HR=3.4,95%CI 1.6~7.2,P=0.002;HR=2.5,95%CI 1.1~6.0,P=0.037)、初诊时外周血原始细胞≥17.5%(HR=2.5,95%CI 1.2~4.9,P=0.010;HR=4.1,95%CI 1.7~9.7,P=0.002)、单体核型(HR=4.9,95%CI 1.2~19.9,P=0.027;HR=28.3,95%CI 4.2~189.5,P=0.001)为影响R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此外,首疗程诱导治疗获得CR(HR=0.4,95%C
- 马玲赵婷陈育红江浩许兰平张晓辉王昱孙于谦莫晓冬黄晓军江倩
- 关键词:继发性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
- 低剂量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诱导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7例初诊Ph+ ALL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logistics回归和Cox回归分析, 比较低剂量化疗与常规剂量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纳入217例患者, 中位年龄38(10~69)岁, 低剂量化疗组78例, 常规剂量化疗组139例。低剂量化疗组与常规剂量化疗组相比, 4周完全缓解(CR)率(98.7%对97.0%, P=0.766)及总CR率(100%对100%, 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化疗剂量对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无显著影响。而两组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OR=0.444, 95%CI 0.227~0.866, P=0.017)、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OR=0.272, 95%CI 0.128~0.576, P=0.001)、PLT<20×109/L持续时间(OR=0.487, 95%CI 0.232~1.022, P=0.057)及红细胞悬液输注量(OR=0.309, 95%CI 0.147~0.651, 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低剂量组均显著低或短于常规剂量化疗组。结论对于Ph+ ALL患者, 低剂量化疗联合TKI作为一线诱导治疗的疗效与常规剂量化疗相当, 且安全性好。
- 王欢赵婷赵婷李宗儒江浩江浩秦亚溱赖悦云石红霞黄晓军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PH阳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配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HSCT后发生PTLD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1 184例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单倍体相合HSCT的患者中选取病理诊断为PTLD的12例患者作为PTLD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方法,在同一队列中选取移植年限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20例),分析与单倍体相合HSCT后PTL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PTLD诊断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3.5(45 ~ 360)d.两组患者移植前特征、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物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比例相仿.移植后30 d,对照组CD19+细胞、CD3+细胞、CD4+细胞和CD8+细胞绝对值及血清IgG和IgM水平均明显高于PTLD组.多因素分析中,移植后30 d外周血CD4+细胞数绝对值低于0.019 9x10^9/L与PTLD的发生独立相关(OR =6.71,95%CI1.42 ~31.25,P=0.016),低危组(CD4+细胞数绝对值≥0.019 9x10^9/L,共66例)发生PTLD 2例(3.03%),高危组(CD4+细胞数绝对值<0.019 9x10^9/L,共66例)发生PTLD 10例(15.15%)(P=0.015).结论 移植后早期免疫重建不佳可能是单倍体相合HSCT患者发生PTLD的危险因素,改善移植后早期的免疫重建可能可以减少PTLD的发生.
- 张春丽黄晓军刘代红莫晓冬张晓辉陈欢韩伟陈育红王昱王景枝王峰蓉赵婷刘艳荣刘开彦许兰平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