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涛

作品数:169 被引量:455H指数:11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40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7篇细胞
  • 41篇蛋白
  • 26篇蛋白质
  • 26篇白质
  • 21篇神经元
  • 18篇蛋白质组
  • 18篇凋亡
  • 18篇信号
  • 17篇电泳
  • 17篇肿瘤
  • 17篇磷酸化
  • 16篇皮素
  • 16篇槲皮素
  • 16篇小鼠
  • 15篇信号转导
  • 15篇转导
  • 14篇胰岛
  • 14篇双向电泳
  • 13篇中性粒细胞
  • 13篇粒细胞

机构

  • 159篇泸州医学院
  • 36篇泸州医学院附...
  • 6篇深圳市第五人...
  • 3篇四川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枣庄职业学院
  • 3篇双流县第二人...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乐山职业技术...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航天员科...

作者

  • 165篇何涛
  • 42篇王丽
  • 42篇段承刚
  • 38篇刘晓燕
  • 34篇李娟
  • 26篇谢华福
  • 25篇甘淋
  • 25篇宋杰
  • 21篇李家富
  • 19篇刘佳佳
  • 17篇李洪
  • 13篇梅志强
  • 12篇李红辉
  • 11篇段春燕
  • 11篇刘友平
  • 9篇郑小莉
  • 8篇杨烨
  • 7篇宋传旺
  • 6篇龚舒
  • 6篇彭博文

传媒

  • 49篇泸州医学院学...
  • 6篇国际检验医学...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中国蛋白质组...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西南军医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高校科技...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辽宁实用糖尿...

年份

  • 2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23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15篇2007
  • 19篇2006
  • 17篇2005
  • 15篇2004
  • 10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NO-AE-248诱发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的生化信号转导初探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ONO-AE-248诱发中性粒细胞(PMN)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过程中,细胞死亡相关的蛋白分子caspase-3、caspase-8、p-38MAPK和PKC的作用,探讨这种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光镜和DNA电泳对PMN形态学变化和生化特征进行观察和评估;通过Western blot显示PMN中caspase-3、caspase-8活性改变和p-38MAPK磷酸化改变;运用MTS法检测PKC抑制剂对PMN活性的影响。结果:PMN经ONO-AE-248刺激,绝大多数分叶核融合成单叶核(12小时),DNA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缺乏梯状条带(24小时),而且ONO-AE-248对caspase-3、caspase-8活性和p-38MAPK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然而,PKC抑制剂STS和H-7能显著抑制ONO-AE-248对PMN的促死亡效应。结论:ONO-AE-248所诱导的PMN死亡可能是一种非凋亡性的主动性细胞死亡,即非凋亡性程序化细胞死亡。该死亡过程不依赖caspase-3、caspase-8的活化和p-38MAPK的磷酸化,但是PKC可能发挥正向的调控作用。
何浩刘佳佳张姿李昕段承刚谢华福刘晓燕何涛何延政
关键词:ONO-AE-248中性粒细胞CASPASEPKC
人乳腺癌组织资源库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乳腺癌组织资源库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服务器模块,管理员模块,录入模块,用户模块,审核模块,临时存储模块;管理员模块连接服务器模块,服务器模块还连接审核模块和用户模块,审核模块连接临时存储模块,临时存储...
何涛段承刚罗彬
文献传递
猪干扰素-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测定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猪干扰素γ(porcineinterferongamma,poIFN-γ),并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了猪干扰素-γ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纯化后,测定其抗病毒活性。结果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84.5%,纯化后的纯度达到95%以上,在PK15细胞上抗滤泡性口炎病毒比活性为6.2×105U/mg。结论PoIFN-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病毒活性。
王丽刘金波何涛郑小莉梅志强李洪
关键词:原核表达抗病毒活性
脑组织细胞膜的制备和鉴定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研究脑组织细胞膜的制备和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匀浆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脑组织细胞膜,通过质膜标志酶活性测定及电镜观察对所得之膜制品进行鉴定。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后的膜制品具较高的5’-核苷酸酶活性,电镜照片显示清晰的膜相结构。结论:该方法的制备物为较为纯化的脑组织细胞质膜。
何涛蒋灵芝吴民泸邱明均
关键词:细胞膜脑组织密度梯度离心
曲古抑菌素A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FHIT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简称HepG2)和正常肝细胞LO2(简称LO2)为实验对象,每种细胞设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TSA(125、250、500、1000、2000nmol/L)处理组,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比色法测定TSA对两种细胞增殖抑制情况,RT-PCR检测FHIT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HIT蛋白表达。结果经TSA处理的HepG2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不同浓度TSA对HepG2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对LO2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HepG2中FHIT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与组蛋白异常去乙酰化有关,TSA可通过抑制去乙酰化酶活性,上调FHIT基因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王丽刘晓燕龚舒何涛段承刚
关键词:脆性组氨酸三联体曲古抑菌素A肝癌人肝癌细胞HEPG2
槲皮素对LPS延迟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效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8
2005年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接受细菌脂多糖 (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 (PMN)自发性凋亡的影响 ,探讨槲皮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外周血PMN为研究对象 ,选择光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对裂解的片段化DNA进行定量 (二苯胺测定法 )和定性 (琼脂糖凝胶电泳 )分析。结果 :槲皮素 (1~ 10 0 μmol/L)对PMN的自发性凋亡率并无影响 ,但却能部分恢复由LPS所延迟的PMN自发性凋亡进程。当槲皮素的浓度为 4 0 μmol/L时 ,其恢复作用达到最大。 结论 :槲皮素对LPS延迟PMN自发性凋亡的效应产生了抑制作用 ,减轻了因预激因子活化PMN而加重的炎症反应 ,部分揭示了槲皮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宋传旺刘佳佳段承刚谢华福甘淋刘晓燕何涛何延政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凋亡槲皮素细菌脂多糖炎症
Twist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wist作为一种肿瘤基因,通过在许多肿瘤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在抗细胞凋亡、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上皮-间质转变(EMT)、血管的发生和肿瘤的侵袭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大量的研究证实,Twist在肿瘤的不同分期中表达有着明显差异。这些研究成果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Twist与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董衍东何涛
关键词:TWIST肿瘤细胞凋亡多药耐药性上皮-间质转变
利用组织芯片研究stahmin在肝癌相关肝病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stathmin在肝癌相关肝病组织芯片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肝组织、HBV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结果 stathmin在正常肝组织、肝炎、肝硬化组织中表达低(积分光密度分别为38.04±6.46、73.69±15.22、84.35±21.95);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高,其中转移的肝癌组织较未转移的肝癌组织表达更高(积分光密度达605.23±99.03vs.387.66±77.41,P<0.01)。结论 stathmin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进程相关,为肝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甘淋刘晓燕陶忠桦何涛刘银坤
关键词:肝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TATHMIN组织芯片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PINS)水平,共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病例FBG、PBG、F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李红辉刘恩波谢群丁殊节何涛李家富
关键词:罗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血压胰岛素抵抗
神经元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建立一种对神经细胞中的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方法 培养新生乳小鼠神经细胞 ,加入 32 P- Na H2 PO4 2 .78× 10 6 Bq/ ml,37℃孵育 1.5 h。刺激组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 (EGF) 2 0 ng/ m l或胰岛素10 0 nm ol/ 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 ,作用不同时间后液氮终止反应。裂解细胞 ,用 Bio- Rad DC Protein Assaykit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 ,双向电泳分离细胞蛋白。放射自显影。结果  1双向电泳自显影图谱显示近数十个蛋白质斑点 ,绝大部分集中于 p H偏酸性和中性区域 ,p H4 .6~ 6 .5 ,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介于 2 0× 10 3~ 130× 10 3之间。2 EGF、胰岛素刺激不同时间后虽出现有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的增加或消失 ,但更多表现为某些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灰度的增强或减弱。 3对比分析发现 ,放射自显影图谱中只有少数斑点出现在双向电泳 Coom assie Brilliant BlueR- 2 5 0染色图谱中 ,提示神经细胞中的大多数磷酸化蛋白质为低丰度蛋白。结论 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双向电泳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可对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状态进行较为全面、动态的分析 ,方法灵敏、特异性强 。
何涛李洪李蓉晖段承刚甘淋李娟宋杰
关键词:磷酸化修饰双向电泳放射自显影蛋白质组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