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修金涛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孔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生物力学
  • 1篇凝固
  • 1篇凝固时间
  • 1篇椎弓
  • 1篇椎弓根
  • 1篇椎弓根螺钉
  • 1篇纤维蛋白胶
  • 1篇磷酸钙
  • 1篇螺钉
  • 1篇骨水泥
  • 1篇骨质
  • 1篇骨质疏松
  • 1篇侧孔

机构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修金涛
  • 2篇李阳
  • 2篇吴剑维
  • 2篇雷伟
  • 1篇毕龙
  • 1篇吴子祥
  • 1篇崔赓
  • 1篇臧渊
  • 1篇董静静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侧孔分布范围对应用安全性及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螺钉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椎体后,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新型空心侧孔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enestrated pedicle screw,FPS)的安全性以及螺钉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使用平均年龄76岁的完整新鲜脊柱标本(T11~L5)3具,选取18个椎体,平均骨密度为0.542±0.13g/cm2。随机分为三组。侧孔间隔一个螺纹为A组(FPS-1)和侧孔间隔两个螺纹为B组(FPS-2),这两组均通过加压灌注筒装置进行骨水泥钉道灌注1.5ml,C组为常规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group)CPS组,不灌注骨水泥。24小时后行三维CT扫描,观察骨水泥椎体内的分布;随后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三维重建显示:FPS-1组骨水泥均分布于椎体内,FPS-2组有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弓根内。最大轴向拔出力:A组(573.2±136.30)N,B组(769.2±92.30)N,C组(361.8±58.84)N。FPS-1组和FPS-2组的螺钉稳定性均显著强于CPS组(P<0.05),且FPS-2组优于FP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远端三分之一为侧孔设计的安全区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能够影响螺钉的生物力学。
吴剑维李阳臧渊修金涛雷伟吴子祥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骨水泥生物力学
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纤维蛋白1:1比例血管化的分析研究
2013年
目的:观察复合纤维蛋白的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的理学性能及体内血管化情况,探讨其各组份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采用凝固时间测定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和断面等方法对复合支架材料构造和理学性能进行分析;2)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在每只实验兔腰背筋膜下植入1:1、CPC两种比例材料各一枚。术后2、4、8周进行取材,对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微血管情况定量分析。结果:1)CPC/FG复合支架材料以1:1(g/ml)混合后,与单纯的CPC相比,初凝时间延长,而终凝时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电镜观察发现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复合了纤维蛋白胶之后,纤维蛋白胶分布均匀贯穿多孔自凝固磷酸钙晶体之间,并将其紧密相连;2)术后2周材料外周可见幼稚的微血管。1:1组高于CPC组(P<0.05)。4周微血管密度达到高峰,相对于2周时有明显差异。1:1组高于CPC组(P<0.05)。8周时微血管密度相对4周没有显著差异。各组微血管密度与4周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凝固时间和较好的结构,纤维蛋白胶及其降解产物影响复合材料在体内的微血管密度,使复合材料血管化能力提高,其可作为细胞载体和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和实验中。
修金涛崔赓卜涛毕龙董静静吴剑维李阳雷伟
关键词:纤维蛋白胶凝固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