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冬

作品数:25 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红十字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影像
  • 5篇体层摄影
  • 5篇成像
  • 5篇出血
  • 4篇影像学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能谱CT
  • 4篇活动性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肠出血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能谱
  • 3篇能谱成像
  • 3篇胃肠
  • 3篇胃肠出血
  • 3篇小肠
  • 3篇活动性出血
  • 2篇动脉

机构

  • 21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3篇刘文冬
  • 18篇刘斌
  • 14篇吴兴旺
  • 6篇王斌
  • 4篇王万勤
  • 4篇李红文
  • 3篇刘咸英
  • 3篇胡君梅
  • 3篇陈晶
  • 3篇朱坤
  • 2篇吴礼明
  • 2篇周勇
  • 2篇杜丹丹
  • 2篇汪洁
  • 2篇赵小英
  • 2篇刘文慧
  • 2篇胡伟杰
  • 1篇张丽
  • 1篇钱银锋
  • 1篇韩玮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定量评估肝脏铁含量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定量测定肝脏铁沉积的可行性,且不同的扫描条件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10只实验兔分别肌肉注射不同剂量浓度的右旋糖酐铁建立铁过载模型。采用美国GE Revolution 256CT扫描仪器,选择能谱成像模式,管电压80/140 kVp瞬时切换,管电流分别为200 mA,240 mA,320 mA。将扫描图像传到后处理工作站重组铁(水)基物质对图像,测量虚拟铁浓度(VIC)。所有实验兔模型完成双能CT扫描后立即处死,获取肝标本经匀浆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肝铁浓度,并将一部分肝组织进行普鲁士蓝染色分析。对三组管电流(200 mA,240 mA,320 mA)下相应的VIC与肝实际铁浓度(LIC)的相关性进行Spearmen分析,并拟合线性方程;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三组不同管电流的VIC之间是否有差异性。结果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LIC的范围为0.12~2.81 mgFe/g湿重,不同管电流下的VIC与LIC均呈高度正线性相关(r^(2)值分别为0.974,0.962,0.941,P<0.05);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得χ^(2)=0.844,P=0.656。普鲁士蓝染色分析得出,随着注射右旋糖酐铁剂量增高,铁在肝内沉积越多,分布越广泛。结论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的VIC值可用于定量评估肝脏铁含量,且不同的管电流对虚拟铁含量测定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陆淑芹刘文冬余翔刘福军刘斌
关键词:双能CT铁过载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3年期间13例经临床手术确诊中肠旋转不良的病人,回顾性分析MDCT影像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1例出现“漩涡征”,阳性率为85%;3例出现肠系膜动静脉位置“换位征”,阳性率仅为23%,;10例空肠动脉呈180°翻转,血管位于腹腔右侧,阳性率高达77%;7例空肠位于右上腹腔,回肠位于左中下腹腔;5例空肠位于右上腹腔,回肠位于右下腹腔;2例回盲部及阑尾位置出现异常,阳性率仅为15%,1例位于左下腹,1例位于右中腹;3例出现游离横结肠征象,阳性率为23%。结论MD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诊断中肠旋转不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肠系膜“漩涡征”及空肠动脉“翻转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刘文冬刘斌巢惠民王菁王斌朱坤
关键词:胚胎发育中肠
不同重建方法和成像方式在提高CT尿路造影图像质量中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能谱成像(85keV)及呋塞米改良法在提高CT尿路造影(CTU)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常规CTU扫描后,采用能谱CT行排泄期扫描,常规扫描方式下排泄期图像分别利用FBP、ASiR 30%重建,能谱成像选择85keV时的图像。对同期32例患者采用呋塞米改良法CTU成像,采用FBP法重建。根据不同的扫描模式和重建算法,分为传统FBP组、传统ASiR组、能谱组和改良组。观察并分析4组图像,测量并比较硬化性伪影明显层面肾盏旁硬化性伪影和输尿管连续性评分及肾脏的噪声、SNR、CNR。结果 传统FBP组、传统ASiR组和能谱组患者输尿管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P=0.49),改良组输尿管连续性评分明显优于传统FBP组(χ-2=24.30,P〈0.05)。4组肾盏旁硬化性伪影评分、噪声、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传统ASiR组、能谱组、改良组肾盏旁硬化性伪影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SD、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传统FBP组噪声比较,传统ASiR组降低约16.00%,能谱组降低约51.13%,改良组降低约27.11%;与传统FBP组SNR比较,传统ASiR组增加约21.11%,能谱组增加约42.01%,改良组增加约77.31%;与传统FBP组CNR相比,传统ASiR组增加约21.01%,能谱组增加约39.00%,改良组增加约53.02%。结论 改良法降低CTU硬化伪影效果最佳,其次为能谱成像(85keV)。能谱CTU降低噪声效果最佳,其次为改良法及ASiR。改良法对输尿管连续性显影效果最好。
余玲刘斌汪洁陈坚刘文冬
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节细胞神经瘤及2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8例节细胞神经瘤中,位于肾上腺区15例、胸段脊柱旁6例、腰段脊柱旁2例、颈鞘区4例、骶前区1例;肿瘤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水滴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边缘光滑;14例可见点状钙化;16例有伪足征;24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1例含有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1例呈片絮状延迟强化。2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均位于肾上腺区,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明显坏死、囊变、粗大钙化,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节细胞神经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出现肿块内粗大钙化、边界模糊、周围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时,应考虑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
刘文慧李红文钱银锋刘文冬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大尺度非局部均值伪影抑制技术对提高低剂量腹部CT图像质量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价大尺度非局部均值伪影抑制(AS-LNLM)技术对提高低剂量腹部CT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对腹部检查的26例患者采用GE Discovery CT750 HD进行腹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扫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腹部原始数据进行0.625 mm薄层重建,并将两种重建算法的低剂量数据进行AS-LNLM技术处理,应用后处理站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测量并比较肝脏、脾脏及腹主动脉的噪声、对比噪声比和信噪比,并对腹部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1),并计算有效剂量(ED)及剂量平均减低率。结果对于腹部图像质量,AS-LNLM低剂量图像比未使用此技术的常规剂量及低剂量图像有更低噪声值、更高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P<0.05);常规剂量图像较低剂量图像有更低噪声值以及更高的CNR及SNR(P<0.05);对于FBP重建算法,低剂量+AS-LNLM技术及未用此技术低剂量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36±0.69)和(1.95±0.72)(P<0.05);对于40%ASIR重建算法,低剂量+ASLNLM技术及未用此技术低剂量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68±0.48)和(2.18±0.66)(P<0.05)。常规剂量图像用FBP及40%ASIR两种算法重建后的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73±0.46)和(4.82±0.40)。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值、DLP值及ED值分别为(1.84±0.01)m Gy、(49.60±2.63)m Gy/cm和(0.74±0.04)m Sv;常规剂量扫描的CTDIvol值、DLP值及ED值分别为(7.61±0.03)m Gy、(204.18±11.19)m Gy/cm和(3.06±0.17)m Sv。结论AS-LNLM低剂量图像较常规扫描不但可以明显降低扫描剂量,并可以明显提高图像CNR及SNR,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余广海吴越刘斌陈阳刘文冬刘福军王胜峰
关键词:体层摄影技术低剂量扫描
能谱CT碘基图定量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小肠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方法将离体猪小肠与微量注射器连接,分别设置5种注射流率(0.1、0.2、0.3、0.4、0.5ml/min)模拟活动性小肠出血。对不同出血流率的猪小肠进行能谱成像(GSI),分别延迟15、40s扫描模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利用能谱CT基物质碘基图,分别测量动脉期肠腔内总碘含量值(IC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总碘含量值(IC门静脉期),并利用公式计算出血流率[V测定=(IC门静脉期-IC动脉期)/(Δt×ρI)],初步估计小肠活动性出血量,分析真实流率与测定流率间的关系。结果真实注射流率分别为0.1、0.2、0.3、0.4、0.5ml/min的模型测定流率分别为0.071 2、0.256 6、0.358 7、0.468 5、0.559 4ml/min;测定流率与真实流率间的误差率分别为28.77%、28.30%、19.57%、17.13%、11.88%。经过回归分析测定流率与真实流率呈正相关(r=0.984,P=0.002)。结论利用能谱CT碘基图像测量碘含量计算小肠活动性出血流率,并以此评估小肠活动性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胡伟杰刘文冬刘斌吴兴旺潘景润胡君梅刘咸英
关键词:胃肠出血能谱成像
能谱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被引量:51
2014年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检出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能谱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能谱CT平扫,其中33例同时行双期增强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结节分为良、恶性两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平扫及增强扫描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和有效原子序数.绘制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阈值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88例患者共检出甲状腺结节106个,其中良性76个、恶性30个.两组平扫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良性组分别2.35×100 μg/ml、0.29和7.71,恶性组分别为-0.51×100 μg/ml、-0.06和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72、-3.107和-3.055,P值均<0.05);动脉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良性组分别27.22×100 μg/ml、3.23和9.10,恶性组分别为18.81×100 μg/ml、2.24和8.69,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82、-2.582和-2.564,P值均<0.05).静脉期两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扫期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最佳碘浓度值为-0.35×100 μg/ml,敏感度为56.7%,特异度为73.7%.动脉期最佳碘浓度为22.91×100 μg/ml,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75.0%.结合平扫、动脉期碘浓度诊断恶性结节,敏感度为81.2%,特异度73.3%,准确度81.6%,高于单独平扫或动脉期.结论 能谱CT成像能够定量评估甲状腺结节碘含量,对鉴别结节良恶性有一定价值.
李红文刘斌吴兴旺王万勤刘文冬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活动性小肠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价值,以及显示肠道活动性出血的最佳单能量值.方法 离体猪小肠和微量注射器连接,分别设置7种注射流率(分别为0.500、0.400、0.300、0.200、0.100、0.050、0.025 ml/min)模拟活动性小肠出血.分别对上述模型进行普通模式及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每个流率扫描5次.延迟15、40 s扫描分别模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普通模式扫描得到混合能量图像,对GSI模式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得到40、50、60、70、80、90和100 keV共7种单能量图像.观察不同扫描模式和期相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同时记录不同扫描模式下对比剂渗出的检出结果.对不同期相和扫描模式图像的CNR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比剂渗出检出情况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动脉期,普通模式和GSI模式对比剂渗出的检出情况(分别为23/35和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5,P=0.023);门静脉期,2种模式的检出情况(分别为32/35和3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3,P=0.238).普通模式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3,P=0.009); GSI模式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86,P=0.122).动脉期和门静脉期,8组能量图像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SI模式50和60 keV单能量图像对比剂渗出区的CNR值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能量组门静脉期图像CNR均高于动脉期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96~-2.380,P均<0.05).结论 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价值优于普通CT,最佳单能量值为50、60 keV,且门静脉期优于动脉期.
刘文冬吴兴旺刘斌李红文王斌
关键词:胃肠出血能谱成像
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肝脏钙化性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肝脏钙化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滨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结直肠癌伴钙化性肝转移病人21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肝内钙化性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1例均病理证实为非黏液腺癌,低分化2例(9.52%),中分化19例(90.48%);钙化灶形态的CT表现为细颗粒状或砂砾样钙化18例(85.71%),粗大团状钙化4例(19.05%),不规则斑片状钙化9例(42.86%);钙化分布在转移瘤的中心20例(95.24%),钙化分布在转移瘤的周边5例(23.81%)。13例增强扫描,11例出现花瓣样强化,发生率85%(11/13);2例出现环形强化,发生率15%(2/13)。右半结肠癌10例(47.62%),左半结肠癌11例(52.38%);共计检出266枚转移瘤,钙化92枚,转移瘤钙化率34.59%。右半结肠癌转移瘤共100枚,钙化58枚,钙化率58.00%(58/100);左半结肠癌转移瘤共166枚,钙化34枚,钙化率20.48%(34/166),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转移瘤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7,P<0.001)。肝右叶转移瘤共145枚,钙化62枚,钙化率42.76%;肝左叶转移瘤共121枚,钙化30枚,钙化率24.79%(30/121),肝右叶与肝左叶转移瘤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9,P=0.002)。结论右半结肠癌转移瘤钙化率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肝右叶转移瘤钙化率显著高于肝左叶转移瘤钙化率;结直肠癌肝转移瘤钙化CT表现主要以细颗粒状或砂砾样钙化为主,并且大多数分布在病灶中心。
王菁巢惠民刘文冬王斌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瘤螺旋CT影像学诊断
20例2019冠状病毒病CT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的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医生诊断2019冠状病毒病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全国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暴发期间的20例住院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9~71(46.8±11.7)岁,所有病例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分析不同随访时间的CT影像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普通型18例,重型2例。CT检查肺内多发病变19例(95%),单发病变1例(5%)。20例病例发现斑片样磨玻璃影19例(95%),病变大多临近胸膜下区。20例患者共100段肺叶,其中发现磨玻璃影病变共58叶(58%);发现斑片样实变影29叶(29%)。住院治疗后,5 d复查胸部CT,8例患者病情进展,12例无明显变化。10 d复查,4例进展,1例无明显变化,15例出现吸收征象,缓解率占75%。15 d后复查随访15例,均表现吸收征象,占100%。结论:2019冠状病毒病的影像特征以磨玻璃样病变为主;两肺常见多发病变,病变多分布在胸膜下区;少有并发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不伴有纵膈及肺门肿大淋巴结;治疗10~15 d后开始出现逐渐吸收现象。
刘文冬刘斌吴兴旺王菁王斌陈晶朱坤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成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