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田
- 作品数:107 被引量:1,652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三维介质中速度结构和界面的联合成像被引量:32
- 2006年
- 根据波逆行原理推导了三维介质中地震波射线走时对界面偏导数的完整基本关系式,并对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化,得到其在二维和一维介质中的关系式.给出了任意多个复杂界面情况下,反演时所需的走时对界面偏导数系数矩阵.为了检验三维介质中速度和界面联合成像理论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很好地对三维速度结构和界面进行了重建.
- 周龙泉刘福田陈晓非
-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演化
- 张国伟张本仁袁学诚孙勇殷鸿福张宗清高山刘福田肖庆辉
- 该项目属基础理论研究和当代地学发展前沿领域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项目以大陆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探索为学术指导思想,采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方法,重点研究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组成、结...
- 关键词:
-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秦岭造山带
- 云南地区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
- 本文根据云南地区(22°—30°N,97°—107°E)1981—1987年间M>3.5的当地地震和一些远震资料,利用地震层析成象技术,成功地重建了云南地区10个不同深度的速度图象。层析成象的结果表明:(1)云南地区的地...
- 陈培善刘福田李强秦嘉政
- 文献传递
-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被引量:59
- 1995年
- 利用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毗邻地区310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区域地震23600条P波到时数据,重建了该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毗邻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直至110km深度处依然明显。2.地壳上部的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造山带隆起区显著高速;盆地及坳陷区明显低速。由速度鲜明对比勾勒出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界基本上位于扬子北缘主边断裂带上。3.中地壳的速度图像表明,造山带内部的一些低速区对应于一些大型推覆构造。4.40+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反映了该区莫霍界面深度的起伏。大致以107°E为界,以东地区地壳厚度小于40km,以西地区大于40km,且呈现出往西地壳逐渐加厚的趋势。5.位于滦川、商县、丹凤的北秦岭构造带,上地幔顶部出现低速异常,异常速度值约为7.39—7.55km/s。结合地球物理测深的结果,可能是由下地壳、上地幔顶部的热过程所致。
- 刘建华刘福田孙若昧吴华吴丹
-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秦岭-大别造山带推覆构造
-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被引量:28
- 1999年
-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_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_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_0值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这些差异可以看作是构造上横向差异的表现,那么,如果选择方位分布好的一定数量的地震,而记录台站在研究区又具有合适分布,利用这些观测得到的?
- 刘建华刘福田王凤霞王依萍
- 关键词:LG尾波地震波
- 滇川西部特提斯造山带地震层析成像研究
- <正>滇川西部特提斯造山带地处东特提斯东段出现巨型转弯的关键地带,是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古特提斯造山带发育最好、保存较为完整的复合型碰撞造山带。自显生宙以来,滇川西部地区的大地构造主要经历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演...
- 刘建华刘福田胥颐刘劲松
- 文献传递
- 二维介质的射线追踪模拟
- 本文讨论了射线追踪的一般问题.提出了二维介质射线追踪模拟的具体方法.物理模型的数值计算表明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 吴华刘福田
- 文献传递
- 地震体波成像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 1999年
- 本文在论述地震体波成像中速度模型间断面的引入、体波多震相的利用等优越性的同时,利用研究区之外、能改善或分辨地球内部更深处的远震资料,得到研究区平均相对走时残差的分布.结果表明:1.采用相对走时残差消除了模型区域外的地球模型的影响,从而使得在远震理论走时计算中,球状分层各向同性参考地球模型的选取是不重要的;2.平均相对走时残差的分布与研究区内构造分区相关;3.
- 陈辉刘福田游庆瑜何建坤闫晓蔚
- 关键词:地震勘探地球模型地震数据远震
- 天山—帕米尔结合带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地震活动研究被引量:32
- 2006年
- 利用流动地震台阵记录的地震数据,通过地震层析技术反演了天山—帕米尔结合带的P波速度结构,揭示出地壳结构的非均匀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和西昆仑的双向挤压导致塔里木西部边缘地壳严重变形,在山前地区形成基底隆起带,地壳深部则被断裂分割成为若干块体,有的块体可能卷入造山带内部;喀什坳陷地壳深部结构相对完整,变形程度较弱;天山和西昆仑的地壳结构显示出缩短增厚的波速特性,在与塔里木接壤的局部地区,壳幔边界附近存在热物质的侵入迹象.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塔里木西部边缘的壳内高速块体周围,推测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应力调整是导致天山—帕米尔结合带频繁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伽师地震则与构造变形由天山向塔里木内部扩展以及该地区的地壳非均匀结构有关.
- 胥颐刘建华刘福田朱令人龙海英魏斌
- 关键词:层析成像地壳结构地震活动
- 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被引量:103
- 1989年
- 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地震层析成象法得到了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通过误差和分辨分析,以及同爆炸地震测深剖面的比较,证明了成象结果的可靠性。 成象结果表明:1.南北带的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深达450km这种不均匀性还依然存在;2.地壳上部的速度图象与地表的已知地质特征明显相关:四川盆地显著低速,康滇地轴显著高速;3.中地壳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低速层,其最低速度值达5.60km/s;4.在25°N—38°N和100.0°E—103.2°E的长条带内,上地幔顶部出现低速异常,异常速度值约为7.49km/s。 成象结果还清晰地勾划了各块体间的焊接边界。120km深度的速度图象表明,扬子准地台自秦岭以南以龙门—大巴和盐源—丽江台缘褶带为其西部边界;西南以哀劳山褶皱带为界;东南则以右江褶皱带内的南盘江为界。 统计表明,地震活动与南北带的速度结构相关:从20km以上的速度图象发现,大地震大都发生在高速和低速间的过渡条带上。据20^(+°)和50^(+°)km深度的速度图象发现,7级以上的强震震中在这些深度上的投影几乎都分布在低速带及其边界上。 从层析图象中截出的丽江—者海速度纵剖面同爆炸地震同一剖面的比较表明,利用地震层析成象技术,用已有的天然地震资料可以重建出与爆炸地震所得结果有相似精度的?
- 刘建华刘福田吴华李强胡戈
- 关键词:地壳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