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莉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线粒体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中华蟾蜍
  • 1篇若尔盖湿地
  • 1篇沙蜥
  • 1篇湿地
  • 1篇水温
  • 1篇水温条件
  • 1篇青海沙蜥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结构
  • 1篇蝌蚪
  • 1篇蟾蜍
  • 1篇夏秋季
  • 1篇林蛙
  • 1篇黄河
  • 1篇黄河上游
  • 1篇基因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刘莉
  • 3篇王跃招
  • 1篇李成
  • 1篇李乃兵
  • 1篇郭宪光
  • 1篇齐银
  • 1篇徐宏发
  • 1篇王勇
  • 1篇戴强

传媒

  • 2篇Zoolog...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若尔盖湿地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了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分布于四川若尔盖辖曼(XM)、红原(HY)和甘肃玛曲(MQ)这3个地理单元7个居群的ND4-tRNA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72个序列比对得到785bp的片断,含变异位点7个,定义了9种单倍型。结果显示7个居群总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231±0.00016),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806±0.024);就单个居群而言,MQa、MQb、XMb的遗传多样性低,XMc相对较高。各居群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小(0.001—0.005),最大遗传距离出现在MQa和XMa之间,XM单元各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但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3个单元间出现了显著差异(P<0.0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理单元间,占62.61%。除MQ单元形成一支,单倍型网络图没有显示出单倍型和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XM各居群以及HY混杂在一起。XM单元单倍型的不配对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为明显左移的单峰,同时Fu’sFstest得到负值(Fs=-2.21937),这都暗示XM单元可能经历了近期种群扩张,这是其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的原因。MQ单元遗传多样性低而与其他单元显著分化,推测与黄河在若尔盖玛曲之间贯通有关。近期沼泽的形成对XMb的隔离时间短,使得其遗传多样性低但还不足以形成大的遗传差异。
刘莉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
四川省若尔盖季节性水塘周边高原林蛙夏秋季活动特征被引量:6
2007年
影响无尾两栖类活动的因素很多,水体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分别于2006年7月和9月下旬对若尔盖季节性水塘周边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的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样线宽2m,长70-150m,采用十字交叉法,基本按照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设置8条样线。结果表明:夏季高原林蛙主要在水塘周边活动,高原林蛙遇见率与水塘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成体:r=?0.479,P<0.05;亚成体:r=?0.480,P<0.05);90%的高原林蛙个体在距离水塘110m范围内活动,亚成体比成体更接近水体活动,远离水塘的成体选择泉眼和草沓草地活动。秋季高原林蛙的活动与水塘距离无显著相关性(Pearson,r=?0.016,P>0.05),水塘周边高原林蛙的遇见率很低,远离水塘的高原林蛙偏向选择泉眼活动。
齐银Zachary Felix戴强王勇刘莉张强王跃招
关键词:高原林蛙
黄河上游青海沙蜥种组的系统地理学研究
沙蜥属(Pluynocephalus)的卵胎生类群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包括南疆沙蜥(P.forsythii、西藏沙蜥(P.theobaldi)、红尾沙蜥(P.eythrurus)、贵德沙蜥(P.putjatia)和青...
刘莉
关键词:青海沙蜥线粒体种群遗传结构地理分布
不同水温条件下中华蟾蜍蝌蚪的表型可塑性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在不同水温下生长以及变态情况进行了观察,测量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全长、尾长、体宽,记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各时期出现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育状态,发现高温可以明显加速生长,比对照组提前17天变态。方差分析得出高温下变态前的体长、尾长、体宽、尾高、前肢长都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高温虽然加速了生长,但也使得变态能量积累不够,体形偏小;21℃时,全长、尾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其余变量差异显著,说明这个温度下,蝌蚪发育时间充足,积累能量多,趋向于形成较大的个体。这种在水温变化时所呈现出来的表型可塑性有利于适应异质性的环境,急速发育导致的提前变态可以使其避开干旱的危害。但是这种表型可塑性能力也有其局限,推测小个体的成体可能会在生长繁殖中付出代价。
刘莉李成李乃兵徐宏发王跃招
关键词:中华蟾蜍蝌蚪水温变态表型可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