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文星

作品数:168 被引量:2,181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18篇农业科学
  • 20篇经济管理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4篇杉木
  • 46篇人工林
  • 35篇杉木人工林
  • 35篇生态系统
  • 20篇生态
  • 16篇森林生态
  • 15篇养分
  • 13篇土壤
  • 12篇洞庭湖
  • 12篇杉木林
  • 12篇生物量
  • 12篇物量
  • 1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1篇湿地
  • 9篇人工林生态系...
  • 8篇杉木人工林生...
  • 8篇能值
  • 7篇能值分析
  • 7篇污染
  • 7篇经济评价

机构

  • 117篇中南林业科技...
  • 43篇中南林学院
  • 8篇湖南大学
  • 8篇湖南科技学院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商学院
  • 3篇国家林业局
  • 3篇湖南警察学院
  • 2篇吉首大学
  • 2篇湖南省林业科...
  • 2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邵阳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机国际工程...

作者

  • 164篇康文星
  • 64篇田大伦
  • 37篇何介南
  • 29篇闫文德
  • 26篇项文化
  • 19篇邓湘雯
  • 17篇赵仲辉
  • 12篇方晰
  • 11篇吴耀兴
  • 9篇方海波
  • 8篇肖建武
  • 7篇尹少华
  • 6篇黄志宏
  • 6篇席宏正
  • 5篇崔莎莎
  • 5篇姚利辉
  • 5篇甄翌
  • 5篇王东
  • 5篇田徵
  • 4篇吕中诚

传媒

  • 34篇中南林业科技...
  • 28篇中南林学院学...
  • 23篇林业科学
  • 14篇生态学报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湖南林业科技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火灾科学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经济问题
  • 2篇山西建筑
  • 2篇植物生态学与...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利经济
  • 1篇现代营销(下...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9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23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被引量:40
2008年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与《湖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利用ORNL提出的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湖南省2000~2005年期间化石燃料消耗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2005年湖南省碳排放量为23351.97×10^4t,折合C02量为85623.97×10^4t,其中化石燃料是最大的排放源,占89.7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占10.26%;在各类碳排放源中,煤炭的碳排放量最高,占碳排放总量的68.10%,占化石燃料碳排放总量的75.89%;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增长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人均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低于同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碳排放量在2002~2004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又急剧上升.分析了湖南省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原因,并提出了碳减排的措施建议,为湖南省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何介南康文星
关键词:碳排放量化石燃料
第二代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以连续 8 a的测定数据 ,探讨了皆伐对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影响 ,并着重研究了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木对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生物调节和恢复状况 .结果表明 :皆伐使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 2 5 % ,渗透能力下降 2 0 %~ 2 5 % (初渗 )和 10 %~2 4% (稳渗 ) .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 ,林地土壤蓄水能力逐步恢复 ,5年生杉木林对土壤蓄水的渗透和调节能力相当于成林的2 7% ,3 8.3 %~ 42 .7% (初渗 )和 3 5 .7%~ 45 .2 % (稳渗 ) .8年生林 ,土壤蓄水能力已接近成林的 93 % ,渗透能力已达到成林的 91.4%~ 94.6% (初渗 )和 90 %~ 98% (稳渗 )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第一代成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推断 ,幼林的地下径流量将大于成林 .同时 ,根据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 ,建立了预测土壤水分动态的数学模型 .
康文星田大伦方海波项文化
关键词:土壤水分蓄水功能生物调节
林冠截留在杉木林生态系统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7年
根据会同生态站2000—2005年连续定位观测数据,研究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在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林冠层每年吸收的辐射能为25.5430亿J.m-2,透过林冠层的辐射能为2.5306亿J.m-2,被冠层反射的辐射能为2.7432亿J.m-2,分别占到达林冠表面辐射能的82.7%、8.2%和9.1%;林冠截留水分的蒸发,使得系统获取的净辐射能向潜热能转化。每年林冠截留水分蒸发耗能6.3695亿J.m-2,占系统净辐射能的22.9%,占系统总蒸发散耗能的30.4%,是系统能量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冠截留使大气降水中的雨滴动能消耗在克服枝叶阻力的做功上,叶面水滴从冠层滴落下,是一个由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冠层叶片对水滴有汇聚作用,使冠滴水直径较冠上大气降水大,冠滴水的直径主要受冠层结构的影响,与大气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关系不大;林分郁闭度为0.9,枝下高7m,降水量大于3mm时,林冠层不能有效地降低雨滴动能,只有在雨量极小、林冠能截留大部分水量,或者雨强极大、直径大的雨滴在枝叶表面撞击分散的情况下,才能显示林冠对大气降水雨滴动能的降低作用。
康文星邓湘雯赵仲辉
关键词:林冠层截留作用辐射能潜热能
洞庭湖蓄水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根据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资料,先求出湖体岸边地带形状参数,再根据某水位高度下地带形状指数求算出不同高程其面积和蓄水容积,建立湖泊蓄水能力(V)与湖泊面积(A)的模拟方程,并对洞庭湖蓄水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蓄水功能在高程上(水位高)的变化,水位33m时蓄水容积为水位21m时的121.91倍;蓄水功能平面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东洞庭湖的蓄水容积占整个洞庭湖的50%以上;蓄水容积在时间变化上,除1995—2003年呈现增长趋势外,其余年份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的蓄水容积只有1949年的58.70%;洞庭湖蓄水容积的时间变化,主要因蓄水面积的时间上变化引起的。围湖垦殖对洞庭湖容积减少作用是泥沙沉积的2.20倍,在洞庭湖容积的变化中起着主要作用。
徐伟平康文星何介南
关键词:蓄水能力洞庭湖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径流规律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1988—2004年17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生态站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径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龄级杉木人工林受抚育等经营措施的影响,地表径流量最小,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071。抚育停止后,地表径流增加。到第Ⅲ龄级时,地表径流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0184。第Ⅳ龄级开始,地表径流逐渐减少,地表径流系数为0.0098,为第Ⅲ龄级的50%左右。Ⅰ龄级杉木林的地下径流最大,地下径流系数0.3012,为采伐前成熟林(0.1577)的2倍。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受林冠截留、土壤结构改善和蒸腾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地下径流逐渐减少,到第Ⅳ龄级时径流系数为0.2082,为第Ⅰ龄级的65.8%。Ⅲ集水区径流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量只占总径流量的2.3%-7.9%。不同龄级径流的月变化规律和降水量一致,降水量大的月份,径流量也大,4—8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2.2%,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75.4%,其中Ⅰ、Ⅱ、Ⅲ、Ⅳ龄级在4—8月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3784、0.3224、0.2790和0.2634。逐步回归筛选后,影响月平均径流量的主要因子为月平均降水量和林龄。3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龄级月降雨量与月径流量的关系。
邓湘雯康文星田大伦项文化闫文德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径流系数
杉木人工林水文学过程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湖南省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2004--2005年2年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水文学过程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不仅提供了杉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且,降水过程中雨水对枝叶和树干的淋溶、冲洗作用,把林冠层截留的干尘降及其自身携带的养分带入林地,降水量的多少决定进入林地的水分并影响林地的养分量;林木生长的季节变化虽然受本身生物节律的影响,但降水的月分配格局,决定着林木生长季节的水肥供给状况,进而影响着林分生产力过程;土壤水分动态与林木生长关系密切,生长季节,当土壤含水量在30%-40%(相对含水量)范围时,林木生长迅速,25%-30%范围时,林木生长速率一般,25%以下时生长速率明显下降;林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用蒸腾量的大小简单地预示整个林分光合作用的强弱;系统内水分输出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体现在养分的保存和损失上,通过蒸腾蒸发作用以水汽形式逸散,失去的只有水分,可以保存营养物质和保持林地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林木生长,而通过径流以液态形式流走时,不仅失去水分,而且流走了大量营养物质和表土,造成土样瘠薄,进而影响林分的生产力。
康文星田大伦赵仲辉朱凡王光军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水文学过程林分生产力土壤水分蒸腾
两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生态足迹模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影响较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本文阐述了两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甄翌康文星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足迹指标体系
广州市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的功能价值被引量:60
2009年
研究广州市城市森林净化大气的功能价值。结果表明:城市森林主要树种抗硫强度为7.740~0.051mg·g-1;单位面积各森林类型的硫净化量为365.278~36.836kg·hm-2a-1;每年净化大气硫的现实值为1.433万t·a-1,折合成SO2为2.865万t·a-1,净化大气SO2潜力5.683万t·a-1;城市森林植物中吸氟能力强的有仪花、银柴和榕树,最差的是柑桔;四旁散生森林类型吸氟能力最大,经济林最差,城市森林每年吸收氟量3078.52t.a-1,折合成氢氟酸为3240.45t·a-1;广州城市森林类型组合成7个绿地类型,各类绿地类型晴天和阴天的平均滞尘率为23.5%~53.5%,全市绿地平均滞尘率为39.93%,城市森林的滞尘总量为6.076万t·a-1;城市森林每年净化大气SO2、氢氟酸和滞尘的功能价值为113796.54万元。
吴耀兴康文星郭清和王卫文
关键词:净化作用
连栽第1和第2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比较被引量:59
2011年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过程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林地的肥力水平,而且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和生产力下降现象普遍存在,寻求杉木林连栽两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差异与连栽林分生产力下降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30多年连续定位的测定数据,分析了连栽第1、2代杉木人工林在物质生产养分利用有效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速生阶段,第2代林每生产1 t干物质需要的养分比第1代林多1.58—3.29 kg,干材生长阶段,第2代林每生产1 t所需养分比第1代林多4.23—5.92kg;速生阶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养分利用系数第2代林比第1代林分下降19.7%—22.8%,养分循环系数下降12.8%—15.6%,干材生长阶段养分利用系数比第1代林分下降35.3%—36.2%,养分循环系数下降23.2%—27.0%,养分周转利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功能第2代林比第1代林差;由干材生长进入成熟阶段的生长期内,伴随水文学过程的养分地球化学循环中,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积累的地球化学循环的能力下降,养分流失率是第1代林的2倍左右,养分的积累率还不到第1代林的60%,对森林地力的维持和林木生长都是不利的。从生态系统水平上定位研究,定量分析了杉木连栽两代人工林养分循环功能过程,研究成果为我国南方人工林持续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田大伦沈燕康文星项文化闫文德邓湘雯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连栽养分利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
樟树林生态系统水文学过程中多环芳烃的迁移与转化机理被引量:13
2006年
依据3a定位研究数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樟树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PAHs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携带的PAHs有10种,总含量为288.662μg.L-1;林内穿透水中PAHs有6种,总含量为101.901μg.L-1;树干茎流水中有5种,总含量为82.069μg.L-1;灌木层和草本层穿透水中只有4种,总含量分别为49.049μg.L-1和74.938μg.L-1。大气降水中的PAHs经过树冠、树干、灌木和草本层的吸收、淋溶和淋洗作用后,有的种类表现为完全被吸收而消失,有的种类浓度大幅度降低,而有的种类则浓度增大。随地表径流迁移水中PAHs有5种,总含量为36.866μg.L-1,与大气降水相比,PAHs种类减少50%,浓度降低87%。同时阐述了水文学过程中PAHs迁移转化机理和樟树林具有较高的净化效能。该项研究为城市森林的铲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闫文德田大伦康文星项文化潘勇军
关键词:PAHS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学过程迁移大气污染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