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子臻

作品数:49 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肿瘤
  • 16篇胃癌
  • 11篇细胞
  • 10篇预后
  • 10篇切除
  • 10篇腹腔
  • 9篇切除术
  • 9篇胃肠
  • 8篇腹腔镜
  • 7篇胃肠道
  • 7篇免疫
  • 7篇肠道
  • 6篇手术
  • 6篇胃切除
  • 6篇胃切除术
  • 6篇淋巴
  • 5篇早期胃癌
  • 5篇术后
  • 5篇胃肿瘤
  • 5篇淋巴瘤

机构

  • 4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喀什地区第一...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阿斯利康投资...

作者

  • 49篇张子臻
  • 23篇曹晖
  • 13篇倪醒之
  • 11篇朱纯超
  • 10篇赵刚
  • 10篇赵恩昊
  • 8篇刘佳骅
  • 8篇沈艳莹
  • 7篇汪明
  • 6篇沈丹平
  • 4篇徐佳
  • 4篇邱江锋
  • 4篇殷晓璐
  • 3篇赵文毅
  • 3篇庄淳
  • 3篇陈昊
  • 2篇顾佳毅
  • 2篇黄昌明
  • 2篇林建贤
  • 2篇魏建明

传媒

  • 14篇中国实用外科...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腹部外科
  • 1篇肿瘤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7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与预后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免疫表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胃肠道DLBCL6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抗体CDIO、Bcl-6和MUM1在胃肠道DLBCL中的表达,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型。结果本组63例中CD10表达阳性13例,Bel-6阳性53例,MUM1阳性52例。根据检测结果将胃肠道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7例(27%),非GCB型46例(73%)。GCB型局部淋巴结受累患者的比例(35%)显著低于非GCB型(70%)(P〈0.05);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在两种亚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0表达阳性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阴性者(24个月)(P〈0.01);GCB型胃肠道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非GCB型(28个月)(P〈0.05);接受CHOP化疗方案的患者中GCB型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非GCB型(24个月)(P〈0.05);8例术后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中GCB型和非GCB型各4例,目前均存活(22~47个月)。结论胃肠道DLBCL的免疫表型与局部淋巴结是否受累密切相关;CD10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阴性者;胃肠道DLBCL免疫表型分型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张子臻倪醒之殷晓璐沈丹平沈艳莹
关键词:大细胞免疫表型分型预后CD10BCL-6
病毒感染相关性胃癌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病毒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以EB病毒阳性为特征的EB病毒相关胃癌已被列为一种独特胃癌分子亚型,其流行病学、分子机制、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得到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同时溶瘤病毒展现了病毒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其靶向及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在部分晚期癌症的治疗中得到应用。本文将围绕与胃癌关系较为密切的几种病毒,并就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及溶瘤病毒抗癌机制与联合疗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张心阳郦源张子臻赵恩昊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形成过程溶瘤病毒
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直接影响病人短期恢复及长期生存质量,是胃癌微创外科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难点。无论实施何种胃切除术,术者均不可避免地需要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因此,确保消化道重建的安全、降低吻合口相关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对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腹腔镜胃切除术后化道重建方式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在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中均有其特有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各类重建方式孰优孰劣仍然需要高级别研究证据来证实。在临床实践中,术者须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结合术者腹腔镜操作经验,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赵恩昊张子臻
关键词:腹腔镜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PSIL的病例资料,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PSIL患者中,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尤其是末端回肠和回盲部。26例随访>1年的PSIL患者中,肿瘤无穿孔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伴穿孔者(76.2%vs20.0%)(P<0.05);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88.2%vs22.2%)(P<0.01);ⅠE/ⅡE期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E/ⅣE期(100.0%vs43.8%)(P<0.05),ⅠE/ⅡE期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ⅢE/ⅣE期[(61.8±4.9)月vs(24.8±6.7)月](P<0.05);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47.4±6.2)月vs(5.0±3.1)月](P<0.05)。结论PSIL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多见,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是否伴有穿孔有助于对本病预后的判断,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姚君良倪醒之沈艳莹张子臻肖子理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互联网+”联合H2H营养管理模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互联网+”联合H2H模式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12月30日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食管癌术后营养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联合H2H的院内、院外营养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PG-SGA评分及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PG-SGA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ALB、PAB、Hb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联合H2H模式可以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
许烨张子臻贾润宇
关键词:食管癌营养延续护理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食管-空肠手工吻合与Roux-en-Y吻合的倾向评分匹配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食管-空肠手工吻合与Roux-en-Y吻合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9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7例,女52例;年龄为63(28~79)岁。159例患者中,71例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空肠手工吻合,设为完全腹腔镜组;88例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采用传统Roux-en-Y吻合,设为腹腔镜辅助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和术后情况。(3)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59例患者中,112例配对成功,完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各56例。倾向评分匹配前完全腹腔镜组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贲门部、胃体部)分别为61(30~76)岁,26、45例;腹腔镜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5(28~79)岁,50、38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9,χ^(2)=6.43,P<0.05)。倾向评分匹配后完全腹腔镜组患者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肿瘤长径,肿瘤位置(贲门部、胃体部),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40、16例,(62±9)岁,(22.7±2.8)kg/m^(2),22、26、7、1例,3.5(0.6~17.0)cm,24、32例,22、9、25例;腹腔镜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8、18例,(62±10)岁,(22.7±3.2)kg/m^(2),19、32、5、0例,4.0(0.6~15.0)cm,23、33例,21、7、28例;两组患者上述�
马欣俐王亦璜顾佳毅杨琳希徐佳张子臻曹晖邱江锋
关键词:疗效
胃肠道间质瘤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目前靶向治疗最为成功的实体肿瘤之一。鉴于其生物学行为的复杂多样性,准确判断其危险程度及预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尤为重要。Micro RNA(mi RNA)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标志物,与GIST的发生、发展及病人预后密切相关。
王超杰张子臻曹晖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MIRNA分子标志物预后
从IGCC国际视角审视食管胃结合部癌诊治热点问题的变化趋势
2024年
食管胃结合部(EGJ)癌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不仅是各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亦是东、西方学者争议的焦点.2023年第15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着重关注EGJ癌,不仅组织各学科专家于会前会即针对外科学、消化内镜和肿瘤学问题进行共识投票,还设置多个分会场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日本学者提出基于淋巴结清扫价值指数修改的EGJ癌淋巴结清扫流程有望在新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完成更新.EGJ癌的围手术期治疗凸显东、西方在理念和措施上的差异,亚洲学者关注基于DOS治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而欧美学者更希望从CROSS研究的新辅助放化疗中寻找最佳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加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仅确立在肿瘤退缩和降期上取得优势,尚未在远期生存上凸显获益。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ECJ癌的诊断与治疗仍在不断探索中前行,未来期待更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综合化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并拓展视野。笔者团队基于对东、西方学者在ECJ癌背景、理念、技术、治疗方案差异及争议的了解和感悟,就EGJ癌诊断与治疗热点问题,结合2023年IGCC以及其他国际会议最新内容进行阐述与剖析,以期为同行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分析,并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赵恩昊张子臻朱纯超曹晖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治疗
原发性胃淋巴瘤病理分型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按照淋巴瘤的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淋巴结内和淋巴结外淋巴瘤。根据文献报道,近40%的淋巴瘤发生于淋巴结以外,其中胃肠道是最好发的部位,约占结外淋巴瘤的50%。
张子臻倪醒之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的质量化控制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早期胃癌诊断技术和诊断率的不断提高,早期胃癌的诊疗质量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胃癌整体诊疗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多样,近几年,成熟技术手段的开展已经普及,前沿技术的发展迅速而有效,诊疗手段和治疗理念均在不断更新变化。为了保障早期胃癌的诊疗质量,制定早期胃癌的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制度,推进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同质化、标准化执行,建立相应的胃癌诊疗质量评价体系,对提升我国早期胃癌诊疗水平、降低我国胃癌病死率、改善我国胃癌患者预后以及提升我国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早期胃癌的诊疗现状和技术发展归纳汇总并进行思考,从多学科诊疗、临床诊断技术、内镜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和随访几方面提出了对早期胃癌诊疗过程的质量控制策略、内容和方案,以期对早期胃癌诊治流程的合理、规范和质量控制保障进行阐述。
张子臻朱纯超曹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