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纯超

作品数:31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胃癌
  • 14篇腹腔
  • 12篇切除
  • 12篇腹腔镜
  • 10篇肿瘤
  • 9篇手术
  • 9篇切除术
  • 7篇早期胃癌
  • 7篇胃切除
  • 7篇胃肿瘤
  • 7篇腹腔镜辅助
  • 6篇胃切除术
  • 4篇远端
  • 4篇远端胃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内镜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预后

机构

  • 2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1篇朱纯超
  • 17篇赵刚
  • 14篇曹晖
  • 9篇张子臻
  • 8篇赵恩昊
  • 5篇徐佳
  • 3篇郁丰荣
  • 3篇汤佳音
  • 2篇吴志勇
  • 2篇杨卫平
  • 2篇顾佳毅
  • 2篇邱伟华
  • 2篇沈艳莹
  • 2篇孙勇伟
  • 1篇胡孔旺
  • 1篇邱江锋
  • 1篇陈博
  • 1篇于卫华
  • 1篇季林华
  • 1篇崔喆

传媒

  • 8篇中华胃肠外科...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遗传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第14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单腺体内单细胞的基因变异分析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从单细胞尺度进行细胞异质性的分析是深度理解细胞群体关系的关键。组织中的单细胞由于细胞类型不同,尺寸往往相差很大,但是目前常用的基于微孔板和Fluidigm公司的微流控的单细胞组学研究方法,需要入口的单细胞大小相近。本研究以胃组织为例,建立了一种组织单细胞的基因变异分析方法,实现了尺寸差异较大的单细胞的基因变异分析。在该方法中,先将胃组织裂解获得单个腺体,再将单个腺体酶解得到不同大小的腺体内单细胞,然后把这些单细胞铺在聚乙烯萘膜载玻片上,进行激光显微切割分选、全基因组放大,最后测其微卫星的长度。利用该方法,成功在肠上皮化生腺体内部检测到微卫星长度的变化,并灵活地对尺寸差异大的组织细胞以及肠化生腺体细胞进行了精细分析。此外,这种单细胞分析方法还可以对带有不同标记的细胞进行低通量和高通量的基因组分析,为单细胞尺度上的组织异质性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度灵活的分析方法。
周彦王超杰朱纯超陈江荣程酩邓宇亮郭妍
关键词:激光显微切割胃组织微卫星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移植相关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前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17等移植相关免疫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8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和2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P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d和术后2 d的外周抗凝血和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浓度变化。结果 肝移植组患者治疗前的CD3-+T细胞[(58.12±4.98)%]、CD4-+T细胞[(28.85±4.18)%]和CD4-+/CD8-+比值(1.18)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4-+CD25-+Foxp3-+T细胞[(10.58±5.01)%]则高于对照组。PE治疗后移植组患者的CD3-+T细胞迅速增高到(66.07±4.75)%,CD4-+T细胞增高到(37.16±3.89)%,CD4-+/CD8-+比值由1.18升高到1.35。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计数在后当天即明显降低至(6.89±4.98)%,而后逐渐上升至术前水平。PE治疗对对照组患者T细胞亚群有类似作用,但作用强度低于对移植后患者。移植组患者PE治疗前的IL-17浓度[(85.175±50.15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8.042±80.985)ng/L],PE术后2组患者IL-17均即刻显著升高,而且移植组患者IL-17升高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肝移植后肝功能衰竭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PE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在稳定内环境和同时可能导致排异反应的加剧。
杨卫平朱纯超景晓乾汪炳瑞沈柏用彭承宏邱伟华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白细胞介素-17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其处理。结果术中并发症14例,包括术中出血5例,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2例,横结肠系膜损伤4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3.17%,1例为术中血管损伤引起出血,1例为严重高碳酸血症;余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处理。术后早期并发症11例,包括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戳孔感染2例,戳孔血肿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淋巴漏1例。结论了解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和种类是减少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赵刚汤佳音朱纯超曹晖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
腹股沟疝应用UHS腹膜前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普疝修补装置(UHS)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成人腹股沟疝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UHS组),85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组),比较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 UHS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7)min,(3.2±2.2)d,疝环充填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28)min,(4.6±4.1)d;UHS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2.78%,术后1年无复发,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5.29%,8.24%。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上述数据,UHS组均优于疝环充填组(P<0.05)。结论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UHS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低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复发率。
朱纯超陈博张嘉炜胡孔旺熊茂明
关键词: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免疫检查点Tim-3/Gal-9表达及T细胞浸润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肿瘤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半乳凝素9(galectin 9,Gal-9)表达及CD3+、CD8+T细胞浸润情况与AEG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收集2005年12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16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im-3、Gal-9、CD3、CD8蛋白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蛋白表达水平、T细胞浸润水平患者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Tim-3主要表达在浸润的免疫细胞,Gal-9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Tim-3表达水平与Siewert分型相关(P=0.030),CD8+T细胞的浸润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相关(P=0.042)。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高浸润患者拥有较好的生存预后(P=0.047),不同Tim-3和/或Gal-9蛋白表达水平、不同CD3+T细胞浸润水平患者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8+T细胞高浸润AEG患者通常伴有较早的TNM分期,且患者预后较好;不同Tim-3/Gal-9表达水平的AEG患者预后未发现明显差异。
王扬扬郑骁朱纯超刘强张子臻赵恩昊
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评价、思考及展望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内镜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陆续发布,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已成为早期胃癌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镜治疗对传统外科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上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同样风险与获益并存,外科医师提供的外科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保障,可以保证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病人的肿瘤学安全性和治疗安全性,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在临床新技术的创新上,无论是内镜科医生或是外科医师,均应坚持严谨学风的精神,积极思考、钻研技术、循序渐进的创新模式,为我国胃癌病人建立更好的诊疗模式,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和更优的诊治体验,做出各自领域应有的贡献。
曹晖张子臻赵恩昊朱纯超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改善早期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BillrothⅠ式吻合)对胃体中部早期胃癌病人术后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9例早期胃体中部癌(cT1N0M0)病人进行1∶1前瞻性随机化入组,其中LAPPG组(行LAPPG)34例,LADG组(行LADG,BillrothⅠ式吻合)35例,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症及术后病理诊断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Ⅱ级以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BR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下诊断BRG比例LAPPG组显著低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8.8%)vs.16例(45.7%),χ^2=11.763,P=0.001];LAPPG组中Kellosalofen分级Ⅱ度以上BRG的比例显著低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例(5.7%)vs.9例(25.7%),χ^2=5.062,P=0.024];组织学活检发现LADG组胃小凹增生1例、腺体萎缩伴肠化3例,LAPPG组未观察到上述病理组织学异常,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PPG治疗早期胃体中部癌安全可行,该术式较LADG可改善术后BRG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其对病人术后长期疗效及残胃癌发生率的影响仍有待大样本RCT研究的长期随访证实。
夏翔沈艳莹朱纯超吕恒宇黄晨曹晖赵刚张子臻
关键词:早期胃癌胆汁反流性胃炎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切除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切除(LADG)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9月82例行LAD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2例,术中出血6例,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2例,横结肠系膜损伤4例;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戳孔感染2例,戳孔血肿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4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淋巴瘘1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均经处理后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LADG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其手术难度以及术者的经验、技能有关,严格规范操作,提高术者技能和熟练度并加强手术团队的协调、配合是减少LADG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汤佳音赵刚朱纯超曹晖
关键词: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
功能性保护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的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术在腹腔镜辅助早期胃癌近端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行功能性保护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7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肝支,并行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 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癌根治术及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的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3.1±22.1)min,消化道重建时间(56.9±11.6)min,术中出血量(38.6±28.1)ml。术后排气时间(2.4±0.5)d,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3±0.9)d。术后7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均获术后8~20(中位数14)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无一例肿瘤复发或死亡,亦未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或严重反流性食管炎。 结论基于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的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术应用于腹腔镜辅助早期近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李茂然朱纯超赵刚徐佳赵恩昊郁丰荣曹晖
关键词:胃肿瘤近端胃切除术腹腔镜迷走神经
人工肝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一种能够模拟正常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装置,是一种正在广泛应用于治疗重症肝脏疾病的手段。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治疗意义在于:①清除重症肝炎病人血清中胆红素、细菌内毒素及各种细胞因子等有害物质,减轻肝脏损伤,并促进正常肝组织的再生;②改善终末期肝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为病人等待可能到来的肝移植治疗赢得宝贵时间。肝脏损伤,特别是各种急性肝脏疾病的病人血清中往往存在各种细胞因子浓度的异常,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人工肝治疗方式已被证实对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有清除作用.阻断或减轻有这些细胞因子介导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从而使病人相关的临床症状和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朱纯超邱伟华杨卫平
关键词:人工肝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