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泰 作品数:26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联合B超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体会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联合B超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将82例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患者分为两组,胆道镜辅以术中B超经T管窦道液电碎石取石治疗肝内胆管术后残石42例为治疗组,以胆道镜取石4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结石取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联合术中B超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吴祖光 刘宏涛 李恩 钟丽君 吴青松 徐泰 张淼源关键词:胆道镜 液电碎石 超声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效果显著。 徐泰关键词:保乳 前哨淋巴结活检 老年乳腺癌 基于假体的乳腺癌术后I期乳房重建术应用进展 2023年 目的从乳房假体的类型、重建术的时机、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满意度等方面探讨近年来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综合、整理和归纳。结果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具有手术操作技术简单、易推广、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结论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具有诸多优点,但也要看到其缺点,临床医生不要盲目行乳房重建。 丘冬琴 徐泰 范苑林 张远起 李建文关键词:乳房重建 假体 乳腺癌 彩超与MRI及^(18)F-FDG PET/CT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 诊断效果对比分析 2022年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US)、磁共振(MRI)与^(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共79例,均采用术前US、MRI和^(18)F-FDG PET/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检查,术后以病理确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为金标准,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49例;US检出腋窝淋巴结转移真阳性12例,灵敏度24.49%(12/49);MRI检出腋窝淋巴结转移真阳性29例,灵敏度.59.18%(29/49);^(18)F-FDGPET/CT检出腋窝淋巴结转移真阳性29例,灵敏度59.18%(2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使用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结论:超声在前哨淋巴结转移检查的灵敏度最低,MRI与^(18)F-FDG PET/CT相同。彩超、MRI联合^(18)F-FDGPET/CT应用,主要以中检查为阳性即判断为阳性,则对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 张思明 吴媛 范苑林 朱俊强 徐泰关键词: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彩超 MRI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86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为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24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2410例中胆囊息肉218例,胆囊结石2185例,结石伴胆囊息肉96例。共发生并发症86例,占3.57%,其中胆管损伤4例,出血15例,胆漏26例,刺口感染13例,术后胆囊床积液15例,术后腹腔内感染2例,均有效处理后痊愈。结论:从严掌握LC手术适应证、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和及时中转手术对LC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李恩 吴祖光 李思荣 吴青松 刘宏涛 徐泰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开腹手术 BRCA1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PubMed、西文生物医学、万方、维普以及CNKI检索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设置检索年限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整理公开发表于该期间的关于TNBC患者BRCA1表达与预后情况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使用Review Manager 5.3对符合标准的研究结果进Meta分析。结果本文共纳入文献18篇,涵盖患者19802人(TNBC患者3431人;non-TNBC患者16371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TNBC患者群体BRCA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on-TNBC患者群体(OR=1.85,95%CI:1.55~2.21,P=0.001);TNBC患者群体中,淋巴结转移(+)的群体BRCA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患者(OR=0.61,95%CI:0.44~0.86,P=0.02);TNBC患者中,TNM分期TI^TII期患者群体BRCA1阳性表达率高于TIII^TIV期患者(OR=2.75,95%CI:1.42~7.47,P=0.03);TNBC患者五年生存率与BRCA1的表达水平无关(OR=0.92,95%CI:0.60~1.41,P=0.39)。结论与non-TNBC患者相比,BRCA1在TNBC患者中高表达,提示BRCA1可能是影响TNB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等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徐泰 张思明 朱文标 范苑林关键词:BRCA1 META分析 比较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病例110例行保乳术为A组,择同期149例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B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乳房美容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A组术后下床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对乳房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术前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指标评分均有所提升(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均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两者对比,保乳术手术具有切口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的优势,乳房美容效果也更为突出,确保其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提倡。 丘冬琴 李璐 陈琳 徐泰 杨宇扬关键词:乳腺癌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生活质量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入路IVAP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入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8年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0例的需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入路IVAP,观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30.28±5.23)min、3.1%与2.2%。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入路IVAP可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并发症发生率低,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范苑林 李璐 冯建标 李艰娟 丘冬琴 黄杰文 徐泰 杨宇扬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恶性肿瘤 静脉化疗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乳腺癌患者的管理 2020年 2019年12月,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截至2月15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57416例,累计死亡病例1665例,疑似病例8228例。疫情严峻,国家已经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受疫情影响,许多乳腺肿瘤患者因主观或者客观因素不能及时就诊。如何在疫情时期让乳腺癌患者获得安全、及时的医治,是摆在乳腺科医师面前的严峻问题。笔者将乳腺癌患者治疗的进程分为新确诊乳腺癌术前期、辅助化疗及靶向治疗期、新辅助化疗期、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期、术后随访及内分泌治疗期,并分别阐述疫情之下不同进程患者的管理方案。 徐泰 范苑林 丘冬琴 李小苑 张思明 苏逢锡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 乳腺肿瘤 成年女性群体膳食脂肪酸摄入与乳腺癌的关联性:基于NHANES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成年女性乳腺癌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预防与管理提供证据。方法 基于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进行横断面分析,纳入2013—2018年共3个周期的成年女性参与者,收集膳食数据和乳腺癌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膳食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腺癌发生率的影响,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 197例成年女性参与者,其中发现乳腺癌患者63例(5.26%)。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ω-6/ω-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ω-3、ω-6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种族、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等协变量后,ω-3(OR=0.574)和ω-6不饱和脂肪酸(OR=0.884)摄入量的增加均是成年女性患者发生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CS模型显示,ω-3和ω-6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成年女性乳腺癌发生率呈现负向非线性关系,且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年女性ω-3、ω-6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可以降低乳腺癌风险,合理的脂肪酸摄入结构可能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徐泰 张思明 范苑林 丘冬琴 朱俊强 吴媛 罗皓月关键词:饱和脂肪酸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