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福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电路
  • 1篇电路理论
  • 1篇调水
  • 1篇循环经济
  • 1篇遥感
  • 1篇再生能源
  • 1篇择伐
  • 1篇人类世
  • 1篇森林景观
  • 1篇森林资源
  • 1篇山水
  • 1篇生命
  • 1篇生命共同体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态完整性
  • 1篇生态修复
  • 1篇生态修复模式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密歇根州立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11篇赵福强
  • 4篇齐麟
  • 4篇代力民
  • 4篇于大炮
  • 4篇周莉
  • 2篇郗凤明
  • 2篇周旺明
  • 1篇邵国凡
  • 1篇谢小魁
  • 1篇唐华俊
  • 1篇唐立娜
  • 1篇刘霞
  • 1篇吴钢
  • 1篇刘建国
  • 1篇刘正刚
  • 1篇李英善
  • 1篇杨健
  • 1篇张劲松
  • 1篇冷文芳
  • 1篇金永焕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辽宁省辽河流域为例被引量:43
2020年
人口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经。识别和保护关键生态区域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辽河流域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和生态环境状况选取并定量评估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粮食供给和产水4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以生态系统服务的高价值区为生态源地,综合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的方法识别生态廊道和关键节点,从而构建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内共有129个生态源斑块,243条生态廊道和38个"夹点"。其中,生态源斑块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主要由林地组成,斑块连续、跨度范围较大;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606.07 km,呈梭形沿着平原与山区交错带延伸;"夹点"沿着河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主要由林地、耕地组成。本文通过构建辽宁省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缓解日益尖锐的辽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新的思路。
毛诚瑞代力民齐麟王炎周旺明周莉于大炮赵福强
关键词:电路理论生态系统服务辽河流域
基于landsat影像大兴安岭地区林火烈度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9年landsat5 TM数据和地面火烧记录信息,在Envi5.3平台下获得大兴安岭地区多年连续火斑数据,提取火斑数据dNBR指数。结果表明:1988—2009年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之前,大兴安岭地区林火以低烈度火为主,1998年之后低烈度过火面积比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1998年之后高烈度过火面积比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1)。月均最高气温与高烈度火占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低烈度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月平均风速与高烈度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低烈度火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通过对比分析天保工程实施前后林火特征和气候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天保工程的实施对林火烈度产生极大的影响,是其改变的主要原因。
袁昊陈宏伟齐麟房磊乔泽宇赵福强
关键词:遥感天保工程
长白山森林资源变化动态与景观格局预测
长白山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多年以来由于不合理的森林经营导致了森林质量明显下降,生态功能显著退化。因此,分析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经营方案,对该区森林资源保护和恢...
赵福强
关键词:森林资源
辽东山区森林可持续管理数字林业技术体系
代力民邵国凡王克明于大炮周莉陈道元刘霞金永焕冷文芳李英善唐立娜赵福强刘正刚谢小魁
辽东山区数字林业技术体系以林业现状为基础,参考现有森林经营法规,利用现有森林调查系统,结合现有国家林业政策,应用现有林业研究成果,培养现有林业技术人员,最大限度满足林业需求。在理论上以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为基础,引进美国的...
关键词:
关键词:数字林业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素关联性分析——以长白山地区为例被引量:23
2019年
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是对其实行保护、系统治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定量分析该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间的关联性,解构各要素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程度,并量化其依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各市人口数量、城镇面积与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R^2=0.789,P<0.05;城镇面积:R^2=0.863,P<0.05);耕地的分布与地表水体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r=0.812),两者的数量关系也呈显著正相关(R^2=0.96,P<0.01);区内河流分布、土壤类型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区内各市水土流失面积与其森林覆盖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R^2=0.824,P<0.05)。由此可见,6个要素之间存在很明显的依存关系。因此,长白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与修复应该重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针对其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实施相应的保护和治理。
于恩逸齐麟代力民于大炮赵福强周莉周旺明朱琪毛诚瑞吴钢
长白山露水河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动态被引量:23
2010年
基于1987、1995、2003年长白山露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利用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在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上分析了1987—2003年该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森林经营机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异质性程度加大;1987—2003年,研究区斑块数增加979块,最大斑块面积比例逐渐下降,由1987年的28.7%降至2003年的12.7%;由于经营方式的转变,该区景观基质由1987年的阔叶混交林转变为1995年后的混合景观基质;景观破碎化程度在1995—2003年的变化趋势较1987—1995年有所减缓;期间,该区阔叶混交林的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最多、边界分割程度最高,表明天然次生林受人类干扰最大.
赵福强代力民于大炮周莉
关键词:景观指数
在矿山废弃地上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以辽宁省为例被引量:7
2019年
在国内外碳减排压力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需求下,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压力较大.矿山具有丰富的废弃土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巨大,在矿山废弃地上开发可再生能源对我国的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矿山废弃地为例,提出矿山废弃地的生物质能与太阳能发展预案,估算辽宁省矿山废弃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辽宁省1227.6 km2的矿山废弃地面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潜力较大,不同预案的潜力差异显著.预案1以光伏发电最大化为目标模式,总计可发电量为79.4 TWh,折标煤量32.1 Mt,碳减排量为79.1Mt CO2.预案2以生物质能源利用最大化为目标模式,光伏与生物质能总的发电量可达到31.2~33.1 TWh,折标煤量12.7~13.4 Mt,碳减排量为31.1~33.0 Mt CO2.预案3以矿山能源综合利用最大化为目标并兼顾生态修复的发展模式,光伏与生物质能总的发电量可达到62.3~63.7 TWh,折标煤量25.1~25.7 Mt,碳减排量为62.1~63.5 Mt CO2.3种预案的发电量在31.2~79.4 TWh,占辽宁省2016年总电力消费量的15.3%~38.9%,折标煤量12.7~32.1 Mt,碳减排量为31.1~79.1 Mt CO2.本研究对在矿山废弃地上发展可再生能源潜力及其替代化石能源能力的评估,对于碳减排、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全师渺郗凤明王娇月尹岩裴中建赵福强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生物质能太阳能碳减排
不同采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空间关联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5年
分析采伐后森林群落中物种的空间格局有助于认识该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制定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长白山地区经历不同采伐方式形成的阔叶红松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采伐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性以及更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较低强度的择伐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性的改变较小,群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中等强度的择伐减少了成年树种对幼树的抑制作用,可以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皆伐后,森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性都发生显著变化,尽管更新状况良好,但要恢复到伐前水平仍需要较长时间。择伐不仅通过改变主要树种的密度对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还通过改变物种空间关联性改变群落的结构动态。因此,在制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方案时,不仅要选择适合的采伐强度,还要综合考虑采伐时物种的选择以及种间关系。
齐麟赵福强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择伐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生态学的矿山生态恢复研究
采矿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也对人类的健康生存造成威胁。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背景下,恢复矿区退化生态系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嘉丽杨健赵福强
关键词:矿山生态恢复土地适宜性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完整性
人类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远程耦合框架及其应用被引量:20
2020年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产生了一系列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远程耦合(Telecoupling,社会、经济、环境的远距离相互作用)科学概念和综合框架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更好促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推广,本文系统解析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厘清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功能,梳理了框架的应用现状;通过对3个中国典型案例的阐释,展示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使用方法、结果分析及由此得出的科学意义和政策价值;最后描述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以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视角,重新审视多个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隐藏的远距离地理空间作用的科学价值,服务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孙晶刘建国杨新军赵福强覃驭楚姚莹莹王放伦飞王洁晶秦波刘涛张丛林黄宝荣程叶青石金莲张劲松唐华俊杨鹏吴文斌
关键词:调水粮食贸易自然保护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