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翠珍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珠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解毒
  • 1篇代谢酶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类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调节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病
  • 1篇血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TG
  • 1篇血脂

机构

  • 12篇珠海市人民医...
  • 5篇珠海市妇幼保...
  • 4篇暨南大学第三...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黄翠珍
  • 5篇蔡桂丰
  • 4篇龚五星
  • 1篇黄韵映
  • 1篇卢玉红
  • 1篇潘莹
  • 1篇陈晖
  • 1篇付小菊
  • 1篇彭杰
  • 1篇黄建宏
  • 1篇张彦东
  • 1篇郑志雄
  • 1篇曲亚丽
  • 1篇潘广玲
  • 1篇林心
  • 1篇梁翠微
  • 1篇钟劲松
  • 1篇黄建敏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 B27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评价HLAB27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磁珠酶联免疫检验试剂对怀疑患有AS及其相关疾病的265人作HLAB27检测。采用1984年的纽约修订的AS诊断标准作为本研究的AS诊断标准。结果:受检265例中,HLAB27阳性检出率为27.9%(74/265)。高阳性率集中在轻壮年,并且男性阳性率>女性阳性率(P<0.01)。按照纽约标准诊断为AS的69例患者中,HLAB27阳性率为88.4%(61/69)。HLAB27检测对诊断AS的敏感度为88.4%,特异度为93.4%(183/196),诊断正确率为92.1%(244/265)。结论:对疑似AS患者进行HLAB27检测是必要的。HLAB27磁珠酶联免疫检验法对AS诊断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不失为当前AS诊断的较好的实验指标。
黄翠珍蔡桂丰
关键词:HLAB27强直性脊柱炎
血红蛋白G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血红蛋白G(HbG)病是异常血红蛋白的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HbG分布较广,包括较多类型,如HbG Audbaii、HbG Coushatta和HbG Taipei等。国内报道的HbG Chinese和HbG Taipei为我国所特有,实验分析多为电泳法和氨基酸测序,通过测定变异的氨基酸从而确定突变类型,大多数类型HbG属中性突变,一般不产生临床症状,少数类型有血液学异常和贫血。深入研究HbG病对于优生优育及民族迁移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彭杰龚五星黄翠珍
关键词:血红蛋白病异常血红蛋白
急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P27、周期蛋白(cyclin)E和Cyc-lin 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白血病患者分为初发组(n=41),复发组(n=9),完全缓解组(n=10),将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10)。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骨髓细胞Skp2、P27、Cyclin E和Cyclin A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急性白血病初发组及复发组Skp2、Cyclin E和Cyclin A1表达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P<0.05),P27在初发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组的表达较其他3组低(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Skp2、P27、Cyclin E和Cyclin A1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无相关性(P>0.05);Skp2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Skp2与完全缓解率呈负相关(P<0.05),P27与其呈正相关(P<0.05)。Skp2和P27的比值比分别是0.076和6.842。结论 Skp2和P27可能是影响急性白血病化疗完全缓解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梁翠微龚五星曲亚丽黄翠珍陈晖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类S期激酶相关蛋白质类
卡络磺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考察注射用卡络磺钠在氯化钠注射液等 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在 2 5、37℃及室温 ,30 0 0LX光照条件下将注射用卡络磺钠加入 4种输液中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收度 (A) ,同时检查配伍液的pH值 ,外观变化。结果 :注射用卡络磺钠与 4种输液配伍后在 2 5、37℃及室温 ,30 0 0LX光照条件下 ,放置 12h ,其外观、pH值、含量基本不变。结论 :注射用卡络磺钠与 4种输液配伍 ,在
张彦东黄翠珍钟劲松
关键词:卡络磺钠稳定性输液
联合检测ANA、抗ds-DNA及抗ENA多肽抗体在SLE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ANA、抗双链DNA(ds-DNA)和抗ENA多肽抗体在诊断SLE患者中的应用,找出能及时为临床提供快捷可靠检验数据的检测手段。方法 运用免疫印迹法(IBT)和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4 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同时检测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多肽抗体谱3项,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以此评价联合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各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ANA 90 7%、抗ds -DNA 83 7%、抗nRNP/Sm 72 1%、抗Sm 4 1 9%、抗SSA 6 7 4 %、抗SSB 18 6 %、抗Scl- 70 0 %、抗Jo - 110 %。其中抗ENA多肽抗体为79 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单独检测下面3项都分别提高了,其幅度为:ANA 9 3%、抗ds -DNA抗体16 3%、抗ENA多肽抗体2 0 9%。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的ENA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尤以抗nRNP/Sm、抗Sm、抗SSA为主。用联合方法检测,在SLE疾病的诊断中互补,不但提高了检出率,而且操作方法简单,重复性好,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黄翠珍蔡桂丰
关键词:ANA抗ENA多肽抗体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药物代谢酶参与许多常见化学致癌物和药物的代谢活化或解毒过程。由于存在基因多态性,药物代谢酶活性具有个体及种族差异。有关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白血病治疗反应及预后影响的研究,目前正日益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分子水平研究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治疗效应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个体的基因多态性对药物治疗效应以及预后的影响,以此在治疗前可以提前预测疗效和预后,并指导合理用药。本文选择有关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有关的最近主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黄韵映黄翠珍龚五星
关键词:白血病酶稳定性预后
珠海地区健康人群血清TG、CHOL参考范围的调查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通过对珠海地区3781名10岁~89岁健康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的检测,观察其平均水平,进而建立珠海市健康人群静脉血血清TG、CHOL的参考值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科学的参考值范围,为分析高血脂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BECKMAN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经过筛选的标本进行TG、CHOL检测,并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平均水平。结果:男性血清参考范围(mmol/L)中TG :10岁~2 9岁为0 .5 82 .0 0 ,30岁~89岁为0 .712 .4 4 ;CHOL :10岁~2 9岁为3.2 95 .81,30岁~89岁为3.6 2 6 .34。而女性血清的TG :10岁~39岁为0 .5 6 1.99,4 0岁~89岁为0 .6 32 .15 ;CHOL :10岁~19岁为2 .90 5 .2 4 ,2 0岁~2 9岁为3.2 15 .99,30岁~39岁为3.35 6 .0 5 ,4 0岁~4 9岁为3.5 36 .36 ,且5 0岁~89岁为3.6 36 .6 1。结论:目前血脂分析还未标准化之前制定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十分必要。因为存在差异,血清TG、CHOL的参考范围应该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开书写。
黄翠珍胡卓娅陈福光陶捍东胡莲芬李志平蔡桂丰
关键词: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
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宫颈分泌物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我院门诊不孕患者和非真菌、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的CT共5 4 6 7例。结果:CT的感染率为9.2 6 % ,而且存在季节性的感染,夏季的感染率高于冬季(χ2 =6 0 .6 89,P <0 .0 1) ;CT在不同年龄组的妇女中感染率差异存在显著性(χ2 =17.5 82 ,0 .0 1

蔡桂丰黄翠珍
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0例携带者、10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析与HBV基因型的关系。结果①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2.52±0.94)%,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5.2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8.51±2.82)%,与健康对照组的(8.5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BV基因型C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6.42±2.36)%,较HBV基因型B型组的(7.64±2.87)%稍为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T细胞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的发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的关系。
黄建宏林心黄翠珍郑志雄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CD4+CD25+
获得性维生素K_1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1例
2010年
潘莹龚五星卢玉红黄翠珍
关键词:凝血因子缺乏症维生素K1获得性免疫系统疾病肉眼血尿球结膜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