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蕾

作品数:25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18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体层摄影
  • 7篇X线
  • 7篇成像
  • 6篇动脉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6篇磁共振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影像
  • 4篇细胞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造影
  • 3篇MRI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型心

机构

  • 15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解放军184...
  • 4篇解放军第18...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一八...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江西鹰潭解放...
  • 1篇浙江省台州恩...

作者

  • 23篇黎蕾
  • 15篇成官迅
  • 8篇刘国顺
  • 7篇刘国保
  • 6篇阎静
  • 6篇虞康惠
  • 6篇张刚
  • 5篇刘婷
  • 3篇华余强
  • 2篇李国新
  • 2篇梁丽宁
  • 2篇张静
  • 1篇张中志
  • 1篇高茜
  • 1篇侯新民
  • 1篇徐露
  • 1篇朱熠
  • 1篇秦鑫
  • 1篇刘思德
  • 1篇方心华

传媒

  • 6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和MRI表现,14例经X线检查,4例经CT检查,7例经MRI检查。结果发生于股骨上段8例,肱骨中上段3例,胫骨上段和髂骨各2例,腓骨小头、下颌骨、颧骨和跟骨各1例;X线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周边有薄层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骨皮质膨胀变薄,可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诊断正确率为35.7%;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骨壳,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骨性分隔,病灶可向软组织内突出;MRI表现为膨胀性多囊状病灶,周边见低信号环,囊内可见液-液平,T1WI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呈薄层环形强化,MRI诊断正确率为71.4%。结论MRI较X线平片、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三者结合,有助于ABC的定性诊断。
梁丽宁成官迅张静黎蕾张刚刘婷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磁共振成像
二硫键优化透明质酸介导的肝癌靶向纳米探针抗癌性及MR成像可行性的动物实验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二硫键优化透明质酸介导的肝癌靶向纳米探针在体内动物水平的抗癌性及MRI可行性。方法将21只皮下肝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透明质酸-聚己内酯@阿霉素/超顺磁性氧化铁(HA-PCL@DOX/SPIO)组、HA-二硫键-PCL@DOX/SPIO(HA-SS-PCL@DOX/SPIO)组,后2组为实验组,每组7只,实验组经尾静脉按Fe 5 mg/kg剂量注射探针,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前及注射后不同时点(2、4、8 h)分别进行MRI扫描,测量肿瘤T2值,并计算T2值下降率。将21只原位肝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HA-PCL@DOX/SPIO组及HA-SS-PCL@DOX/SPIO组(实验组),每组7只,实验组连续3次间隔1 d经尾静脉按DOX 2 mg/kg注射药物探针,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观察15 d,计算肿瘤的抑制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比较各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结果HA-PCL@DOX/SPIO组和HA-SS-PCL@DOX/SPIO组各时间点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注射后2、4、8 h的T2值均较平扫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S-PCL@DOX/SPIO组的T2值下降率高于HA-PCL@DOX/SPIO组。HA-PCL@SPIO/DOX、HA-SS-PCL@DOX/SPIO组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组间瘤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13,P=0.000),其中HA-SS-PCL@DOX/SPIO纳米探针对肿瘤的抑制率(47.7%)明显高于HA-PCL@DOX/SPIO组(28.2%)。结论二硫键优化透明质酸介导的肝癌靶向纳米探针HA-SS-PCL@DOX/SPIO在体内动物水平具有高效抗癌性及MRI显像功能于一体,可在分子影像水平实现对肿瘤疗效的早期监测。
刘国顺杨惠康李雯曦熊炜烽刘兆松黎蕾郭媛江新青
关键词:二硫键透明质酸纳米探针
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冠状动脉CTA来探讨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206例怀疑冠状动脉心脏病行冠状动脉CCTA的患者,其中正常eGFR组109例,轻度肾功能不全组66例,中度肾功能不全组31例。结果与正常eGFR组对比,轻度或中度肾功能不全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更高。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度肾功能不全是任何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重度狭窄及多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轻度肾功能不全是混合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轻度及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肾功能损害越严重,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越高。
刘国保黎蕾华余强冯凯邓银良童进钟兴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CTA扫描资料,调查目前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辐射剂量,为临床工作中病人的个性化扫描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南方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313例患者的男女构成比、平均心率(分为低心率(≤65bpm)、中等心率(66~79bpm)、高心率(≥80bpm))、心率变化值[正常(0~3)、中度(4~10)、重度(〉10)]、有效剂量,了解其与有效剂量的关系。结果1313例患者中,其中男性766例,女性547例,男/女比例约为1.4:1。低心率337人,有效剂量为(14.66±2.62)mSv,中等心率502人,有效剂量为(12.41±2.34)mSv,高心率474人,有效剂量为(10.65±2.96)mSv。心率波动正常244人,有效剂量为(11.21±2.23)mSv,心率波动范围中度777人,有效剂量为(12.03±2.68)mSv,心率波动范围重度292人,有效剂量为(14.14±3.83)mSv。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CTA平均心率越低,有效剂量越高。心率波动值越大,有效剂量越高,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合适的扫描方案,使得病人在扫描过程中所受的辐射剂量较低。
秦鑫黎蕾朱熠高茜徐露成官迅
关键词:心率心率波动
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影像诊断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Gardner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Gardner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肠道外肿瘤,CT和MRI检查见腹腔肠系膜区、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论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疾病,以结肠息肉、骨瘤及软组织肿瘤为特征,诊断依赖于临床和病理,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有利于更准确对其做出诊断,并更全面反映其病情。
黎蕾张刚刘婷成官迅李国新刘思德
关键词:GARDNER综合征影像学诊断CTMRI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对照,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价值,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DSCT冠状动脉及SCAG成像的受检者199例,分析比较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在199例受检者中,共发现2656段冠脉血管段、792条分支;DSCT与SCAG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在以血管段、血管分支及受检者为单位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38﹪、97.05﹪、95.75﹪;92.65﹪、97.04﹪、95.45﹪;94.12﹪、78.26﹪、90.45﹪。在以冠脉血管段为单位评估冠脉狭窄(≥50﹪)时,共误诊63血管段,漏诊50血管段,误诊原因主要由于重度钙化,髙心率或心律失常及最佳绝对时相选择的错误,漏诊原因主要由于人为疏忽或技术原因。结论相比较SCAG,DSCT在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CT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
成官迅黎蕾刘国顺阎静虞康惠
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正常解剖及变异的双源CT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正常解剖及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行双源CT检查的638例冠状动脉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结果 638例中,左优势型占2.8%(18例),右优势型占89.0%(568例),均衡型占8.2%(52例)。冠状动脉变异占9.4%(60例),其中,心肌桥32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8例,副冠状动脉8例,左主干缺如3例,单一冠状动脉2例,左回旋支冠状动脉瘤1例,无冠窦左房瘘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1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及变异,可作为冠状动脉变异的早期筛查手段。
张刚成官迅刘婷张静黎蕾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造影
结肠癌的MSCT分期诊断及腹腔镜切除术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MSCT对结肠癌分期及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结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肠癌的MSCT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SCT诊断结肠癌的敏感性为100%,对结肠癌分期的准确率为92.8%,对结肠癌浆膜面浸润诊断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90%。结论MSCT可以较好地对结肠癌术前进行分期,对评估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黎蕾成官迅张刚李国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结肠癌腹腔镜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分析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平滑肌瘤3例,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1例,平扫呈不均匀等、低密度影,内见坏死、分隔,边界欠清,增强扫描不均匀延迟性强化,邻近膀胱壁增厚、强化。副神经节细胞瘤2例,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等或稍低密度影,边界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例内见强化血管影。神经内分泌癌2例,其中1例类癌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清,以蒂状结构与膀胱壁相连,局部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另1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累及邻近膀胱壁及周围脂肪间隙。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黎蕾冯凯邓银良刘国保华余强童进钟兴
关键词:膀胱非上皮性肿瘤
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及误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淋巴瘤MRI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颅内原发淋巴瘤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强化。病灶形态可为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侵及胼胝体时可呈"蝴蝶征"。14例中MRI正确诊断5例,误诊9例,误诊主要原因是颅内淋巴瘤发生部位的不确定性及MRI表现的多样性。结论MRI能较好地分析颅内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及信号特点,可跟踪分析病情变化过程,但误诊率高,需进一步提高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黎蕾刘国保张中志成官迅张刚刘婷
关键词:颅内淋巴瘤磁共振成像误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