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玉娜
- 作品数:6 被引量:20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降水输入和地表径流输出的养分特征
- 根据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以下简称混交林)生态系统从降水输入到地表径流输出这一完整的水文学过程尺度链上各水文环节养分动态多年的观测资料,得到如下的研究结果:(1)不同水文环节相同元素浓度的变幅大小顺序大致为:地表径流>树干...
- 尹光彩乔玉娜王旭欧阳学军褚国伟
- 关键词:针阔叶混交林养分特征地表径流生态系统
- 文献传递
-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31
- 2011年
- 如何基于常规测定因子评估森林在土壤水分保持方面的生态效益,并建立森林固碳效益与水文效益的联系等科学问题,在综合评估森林生态效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南亚热带地区的3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PB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BF))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及土壤水分状况在林内及林型间的分布格局差异,探讨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分保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由PF至地带性顶级群落MBF的3种林分虽然相距很近且有关环境因子一致,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MBF的最高,PBF其次;3种林型林内土壤水分分布格局迥异,MBF的土壤水分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趋势明显,PBF土壤各层水分较为均一,PF则土壤表层水分含量较低,与土壤有机质的状况一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显示,0–40 cm土层在相同基质吸力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含量:MBF>PBF>PF,MBF的保水性最好。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孔隙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饱和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次之,同时,考虑到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的高度依赖性,我们认为土壤有机质控制着土壤含水量及其有效性(p=0.014)。作为常规测定指标的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森林固碳效益的关键指标,而且可用来量度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可以作为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个综合指标。
- 刘效东乔玉娜周国逸
- 关键词:森林演替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
- 鼎湖山3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被引量:46
- 2013年
- 研究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处于演替前期的马尾松针叶林(PF)、处于演替中期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MF)和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MEBF)3种群落的凋落物及其不同分解层的现存量、持水量、持水速率和持水率。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PF(21.96t·hm^-2)〉MF(14.59t·hm^-2)〉MEBF(10.40t·hm^-2),顶极群落MEBF凋落物现存量最小;3种群落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3.68~50.10t·hm^-2,持水深表现为PF(5.0mm)〉MF(2.8mm)〉MEBF(1.4mm);PF凋落物已分解层持水量占凋落物持水总量比重大(44.3%),而MEBF已分解层的贡献仅为16.7%;凋落物及其各分解层的持水量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增加,其截持水过程主要发生在0.5~2h内,0.5h内平均持水速率表现为PF(4.35mm·h^-2)〉MF(2.22mm·h^-2)〉MEBF(1.19mm·h^-2),均随浸水时间的增加按幂函数方程降低;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PF(306.3%)〉MF(289.0%)〉MEBF(239.3%),且伴随PF—MF—MEBF的演替,半分解层及已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率即持水能力明显降低;演替早期PF凋落物具有较高的降水截留能力,尤其是其凋落物的已分解层,而后期MEBF凋落物未分解层对整体截留能力贡献大。
- 刘效东乔玉娜乔玉娜周国逸张德强
- 关键词:森林演替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特性水文效益
- 鼎湖山森林演替序列水文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碳平衡的贡献(英文)被引量:2
- 2009年
- 森林水文过程中的总有机碳转运对土壤有机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对于水文过程对碳平衡的贡献机理所知甚少。本研究针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简称季风林))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流、凋落物淋洗水以及地表径流中的总有机碳(TOC)进行了三年(2002年4月—2005年5月)观测,以此来分析水文学过程中TOC的变化规律和水文学过程对不同成熟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贡献。每场雨后进行水样的采集,采集的水样装入棕色玻璃瓶中,加硫酸至pH值小于2,放置于实验室冰箱冷藏待测。TOC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5000A型TOC-Ⅴ分析仪测定。研究结果及推论如下:鼎湖山森林水文学过程中TOC浓度和总量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大气降水中的TOC浓度和总量分别为(3.65±0.59)mg·L-1和51.8104kg·hm-2·a-1,大气降水是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过程中TOC的主要来源。穿透水(DTF)中TOC浓度和总量均为:松林>混交林>季风林,其中季风林TOC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林型。松林树干流的TOC浓度显著高于混交林和季风林。凋落物淋洗水TOC浓度和总量大小依次均为:松林>混交林>季风林,且三林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径流中TOC浓度和总量均较小,且无明显差异。在湿季5月份,穿透水、树干流、凋落物淋洗水的TOC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干季(10月)开始以后,穿透水、树干流、凋落物淋洗水中的TOC浓度又逐步回升。地表径流中TOC浓度干湿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干季中各水文学分量TOC浓度大于湿季,但TOC总量呈现相反趋势。在森林水文学过程中,凋落物淋洗水所携带的有机碳量是土壤有机碳输入的最大项,季风林、混交林、松林中TOC总量分别为246.983kg·hm-2·a-1,255.187kg·hm-2·a-1和261.876kg·hm-2·a-1;其次是直接到达土壤表面
- 乔玉娜尹光彩罗艳刘艳
- 关键词:森林演替水文过程
- 施肥及作物生长对田间非点源产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了揭示施肥及作物生长对田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分别在节瓜地布设不施肥、无机肥、无机肥+有机肥、有机肥、有机肥+多肽肥、多肽肥等6种施肥处理的小区,并于节瓜生长的初瓜期、盛瓜期、清藤期采用放水浸泡土壤的方法,测试不同施肥及作物生长状态下田间非点源产污强度。研究表明:在节瓜的生长过程中,各试验小区非点源产污强度呈现初瓜期>清藤期>盛瓜期的趋势。各营养元素的主要输出时段有所差异,总N、NH4-N的为初瓜期,总P、总K的为清藤期,NO3-N的为盛瓜期。在灌溉水作用下整个作物生长阶段的非点源产污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机肥、无机肥+多肽肥、无机肥+有机肥、不施肥、多肽肥、无机肥,试验表明该多肽肥具有一定的减污效果。
- 廖义善卓慕宁李定强廖新荣郭太龙乔玉娜
- 关键词:施肥非点源污染蔬菜地
-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流的养分特征被引量:24
- 2010年
- 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5种养分元素K、Ca、Mg、N、P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规律,研究了森林降雨过程中养分在水相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1)所有离子浓度均为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流,且增幅较大,而平均浓度以K+和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磷酸盐(HPO42-)、总有机磷(TOP)含量均最低。(2)大气降雨中的离子平均浓度中以总有机氮(TO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82;最小的是NO3-(0.502);穿透雨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TOP(2.357);最小的是TN(0.621)。树干流中各养分元素浓度与树种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3)季风常绿阔叶林树干流和穿透雨各养分对森林土壤的年输入量为TN>K+>Ca2+>Mg2+>TP,树干流和穿透雨对森林土壤层Ca2+的输入大于凋落物分解输入。因此,大气降雨是养分从林冠层转移到土壤层的重要因素。
- 张娜乔玉娜刘兴诏褚国伟张德强闫俊华
- 关键词: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流养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