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建伟

作品数:7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咪达唑仑
  • 3篇气管
  • 3篇气管插管
  • 3篇氯胺酮
  • 3篇插管
  • 2篇低血压
  • 2篇血压
  • 2篇通气
  • 2篇脓毒
  • 2篇危重
  • 2篇危重患者
  • 2篇机械通气
  • 2篇机械通气患者
  • 2篇急诊
  • 2篇急诊危重患者
  • 2篇安全性评价
  • 2篇ICU
  • 1篇休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RP

机构

  • 7篇自贡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曹建伟
  • 6篇杨明全
  • 5篇郑刚
  • 5篇周洁
  • 4篇肖国辉
  • 3篇周传正
  • 3篇曾永红
  • 3篇李强
  • 3篇谭小飞
  • 1篇陈平
  • 1篇陈燕梅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反应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就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输液量、尿量、血乳酸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8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h均达标,存活21例(55.26%),死亡17例(44.74%),两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24h尿量及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及尿量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杨明全曹建伟陈燕梅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血乳酸清除率尿量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方法急诊危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n=41)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n=40)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入,之后MF组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1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插管前和插管后10min、插管后60min的SBP、DBP、MAP、HR的变化,以插管后10min为观察点,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组和MF组血压均有下降,SBP、DBP、MAP插管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插管后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两组HR均有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F组P〈0.01,MK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幅度以MF组SBP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下降幅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minMF组有17例低血压,MK组有8例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MF组为41.46%,MK组为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ICU天数及28d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氯胺酮镇静可降低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杨明全郑刚周传正周洁曹建伟肖国辉李强谭小飞
关键词:氯胺酮咪达唑仑气管插管急诊低血压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进行临床评价。方法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MF(咪达唑仑+芬太尼)组(n=41)和MK(咪达唑仑+氯胺酮)组(n=40)诱导麻醉实施气管插管。记录患者插管前及插管10 min后BP、HR、RR及SpO2的绝对差值、入ICU最初24 h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及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进行安全评价。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下降以MF组SBP(收缩压)下降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MF组(41.5%)与MK组(2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压与咪达唑仑用量无相关性(r=-0.147,P=0.192)。其他不良事件除心律失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入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两组相似(P>0.05)。困难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均近半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能减少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其低血压发生率,气管插管并发症未见增加,临床实施具有可行性。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最适剂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杨明全李强肖国辉郑刚周传正周洁曹建伟谭小飞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氯胺酮咪达唑仑气管插管
ICU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定镇静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0
2016年
目的观察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时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人选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成人重症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号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咪达唑仑组(Mid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1~2μg/kg缓慢静脉推注诱导麻醉行气管插管,然后以咪达唑仑0.06mg·kg-1·h-1+芬太尼20—50μg·kg-1·h-1或舒芬太尼0.1~0.2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痛镇静;次日,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起始量0.4μg·kg-1·h-1,维持量0.1~0.7μg·kg-1·h-1)30min后停用咪达唑仑;Mid组保持原有镇静镇痛方案不变。镇静目标为Richmond躁动一镇静评分(RASS)维持在-2~1分或Ramsay镇静评分维持在3~4分;患者如果出现明显躁动则给予咪达唑仑,必要时联合丙泊酚镇静;每Et进行唤醒试验。观察终点为患者转出ICU、死亡或机械通气时间≥28d。观察两组患者镇静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共纳入383例患者,Dex组190例,Mid组19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x组咪达唑仑、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均较Mid组减少,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基本相似。Dex组Ramsay和RASS评分均较Mid组明显降低(分:3.34±0.63比3.95±0.86,-1.33±0.87比-1.98±1.27,均P〈0.01)。Dex组以心率(HR)减慢为突出表现,51.1%的患者用药之初(1~2h)即表现为HR减慢;HR〈50次/min需异丙肾上腺素处理者比Mid组少�
杨明全周洁曹建伟曾永红郑刚
关键词:机械通气咪达唑仑安全性
血清CRP,PCT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00例重症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全身感染分为脓毒血症组67例、非脓毒血症组33例;脓毒血症组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42例、死亡组25例,同时选取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进入重症监护室24小时后,抽取患者静脉血8ml,CRP采用免疫比浊法,PCT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分析CRP、PCT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结果:CRP、PCT水平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血症组和非脓毒血症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脓毒血症组水平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存活组患者CRP、PCT随着住院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从第3天较第1天升高,第7、9天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住院时间死亡组CRP、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联合并联检测对于早期发现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PCT、CRP联合并联检测对于脓毒血症有更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其表达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预后。
曹建伟曾永红常潇丹肖国辉陈平
关键词:脓毒血症CRPPCT
ICU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啶镇静安全性评价
目的 ICU 机械通气时间≥48 小时的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啶镇静,就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入住我院ICU 年龄≥18 周岁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D)组和咪达唑仑(...
杨明全周洁曹建伟曾永红郑刚
氯胺酮降低咪达唑仑诱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氯胺酮能否降低咪达唑仑诱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诊危重呼吸衰竭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入,然后MF组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用药前和插管后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药物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P<0.01)。低血压发生率MF组为51.7%,MK组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5,P=0.01)。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应用氯胺酮可减少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杨明全肖国辉李强郑刚周传正周洁曹建伟谭小飞
关键词:氯胺酮咪达唑仑气管插管急诊低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