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永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3篇脓毒
  • 2篇血清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麻醉
  • 2篇预后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效应
  • 2篇通气
  • 2篇脓毒血症
  • 2篇气管
  • 2篇咪达唑仑
  • 2篇氯胺酮
  • 2篇麻醉
  • 2篇吗啡
  • 2篇机械通气
  • 2篇机械通气患者
  • 2篇急诊
  • 2篇安全性评价

机构

  • 12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12篇曾永红
  • 8篇杨明全
  • 6篇郑刚
  • 4篇徐俊
  • 3篇曹建伟
  • 3篇周洁
  • 2篇肖国辉
  • 2篇曾春梅
  • 1篇周传正
  • 1篇张会礼
  • 1篇丁娟
  • 1篇王占青
  • 1篇刘扬
  • 1篇王海霞
  • 1篇陈平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是否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 :30例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成切皮前用氯胺酮 0 .4mg·kg-1(n =1 5I组 )和生理盐水组 (n =1 5 ,II组 ) ,术毕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1mg术后镇痛 ,进行双盲对照观察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结果 :I组术后镇痛完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 ,VAS、VRS值明显降低 (P <0 .0 1 ) ,副作用未见增减。结论
杨明全丁德蓉曾永红郭瑞春曾春梅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氯胺酮吗啡镇痛
ICU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啶镇静安全性评价
目的 ICU 机械通气时间≥48 小时的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啶镇静,就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入住我院ICU 年龄≥18 周岁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D)组和咪达唑仑(...
杨明全周洁曹建伟曾永红郑刚
洗胃联合心肺复苏抢救有机磷中毒性心脏骤停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严重者不仅有消化道、呼吸道、心肌损伤等表现,而且还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预后极差。既往对有机磷中毒致心跳骤停患者常禁用洗胃,只采取心肺复苏及抗胆碱能药物、胆碱酯酶复活剂等。与传统方法不同,
刘扬黄宏亮王海霞杨明全曾永红郑刚王占青
关键词:胆碱酯酶复活剂抗胆碱能药物解磷定胸外心脏按压
咪达唑仑急诊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杨明全郑刚徐俊曾永红周传正
关键词:插管法气管内血压
动态P-V曲线监测指导全麻术后气管拔管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动态P-V曲线监测指导全麻术后气管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全麻恢复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动态监测P-V环,实时判断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A组当自主呼吸频率≥8次/min、PSV≤8cmH2O、潮气量≥6ml/kg、分钟通气量≥3L/min时,改为经气管导管内吸氧3L/min,观察3~5min如无缺氧表现,SpO2≥95%拔除气管导管。B组按传统方法拔除气管导管。用Ramsay改良评分判断患者的意识状况。记录气管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气管插管的感受。结果拔管前后的相关并发症B组显著高于A组(P〈0.01)。拔管时血压、心率、呼吸改变B组较明显。拔管前对气管插管的感受,B组多数自述难以忍受,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后Ramsay评分A组多在4~5分,B组多在1~3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P-V曲线监测指导气管拔管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杨明全曾永红徐俊郑刚
关键词:气管拔管并发症
急诊PCI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组患者40例均采用急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均采用延期PCI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1、2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急诊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好的近期心功能恢复能力,有利于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提高预后。
曾永红徐俊郑刚周洁肖国辉
关键词:急诊PCI心肌梗死
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
选ASAⅠ-Ⅱ级,年龄在60岁以下的胆囊切除病人30例,在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成用氯胺酮(Ⅰ组,n=15)和生理盐水(Ⅱ组,n=15)两组。用双盲法进行对照研究。麻醉后约15分钟氟哌啶醇5mg、哌替啶50mg静脉点滴,同时...
杨明全丁德容曾永红郭瑞春曾春梅
文献传递
ICU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定镇静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0
2016年
目的观察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时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人选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成人重症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号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咪达唑仑组(Mid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1~2μg/kg缓慢静脉推注诱导麻醉行气管插管,然后以咪达唑仑0.06mg·kg-1·h-1+芬太尼20—50μg·kg-1·h-1或舒芬太尼0.1~0.2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痛镇静;次日,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起始量0.4μg·kg-1·h-1,维持量0.1~0.7μg·kg-1·h-1)30min后停用咪达唑仑;Mid组保持原有镇静镇痛方案不变。镇静目标为Richmond躁动一镇静评分(RASS)维持在-2~1分或Ramsay镇静评分维持在3~4分;患者如果出现明显躁动则给予咪达唑仑,必要时联合丙泊酚镇静;每Et进行唤醒试验。观察终点为患者转出ICU、死亡或机械通气时间≥28d。观察两组患者镇静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共纳入383例患者,Dex组190例,Mid组19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x组咪达唑仑、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均较Mid组减少,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基本相似。Dex组Ramsay和RASS评分均较Mid组明显降低(分:3.34±0.63比3.95±0.86,-1.33±0.87比-1.98±1.27,均P〈0.01)。Dex组以心率(HR)减慢为突出表现,51.1%的患者用药之初(1~2h)即表现为HR减慢;HR〈50次/min需异丙肾上腺素处理者比Mid组少�
杨明全周洁曹建伟曾永红郑刚
关键词:机械通气咪达唑仑安全性
HFMEA应用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成立H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值(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HFMEA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由6.72%下降到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P=0.024)。[结论]HFMEA是基于团队的前瞻性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HFMEA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廖常菊丁娟张会礼明淑兰杨明全曾永红
关键词: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血清CRP,PCT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00例重症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全身感染分为脓毒血症组67例、非脓毒血症组33例;脓毒血症组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42例、死亡组25例,同时选取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进入重症监护室24小时后,抽取患者静脉血8ml,CRP采用免疫比浊法,PCT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分析CRP、PCT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结果:CRP、PCT水平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血症组和非脓毒血症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脓毒血症组水平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存活组患者CRP、PCT随着住院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从第3天较第1天升高,第7、9天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住院时间死亡组CRP、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联合并联检测对于早期发现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PCT、CRP联合并联检测对于脓毒血症有更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其表达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预后。
曹建伟曾永红常潇丹肖国辉陈平
关键词:脓毒血症CRPP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