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巍

作品数:12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育
  • 2篇审视
  • 2篇教学质量
  • 2篇教育技术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1篇等效
  • 1篇电化教育
  • 1篇电子化管理
  • 1篇电子平台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息技术环境
  • 1篇学习范式
  • 1篇云计算
  • 1篇早期电化教育
  • 1篇认知负荷理论
  • 1篇三中全会
  • 1篇山林
  • 1篇身份危机
  • 1篇师专

机构

  • 12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2篇曾巍
  • 4篇冯永华
  • 1篇岳亚平
  • 1篇赵慧臣
  • 1篇朱书慧

传媒

  • 3篇现代教育技术
  • 2篇软件导刊
  • 1篇教育研究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教师教育论坛
  • 1篇中国教育信息...
  • 1篇2011全国...
  • 1篇第九届全国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混合课程教学质量审视与优化路向
2024年
以学生为中心是混合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定,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审视混合课程教学质量需从价值主体入手。基于混合课程教学质量构成编制调查问卷,以具有混合课程学习体验的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研。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高校混合课程教学质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鉴于高质量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促进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融合”为出发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价等方面尚待提升;不同性别、学校类别、学科类别、年级、所学混合课程门数不同的学生,其学习体验有差异。讨论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混合课程教学理念与行为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混合学习适应性达不到混合课程要求。提升混合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学、学习、服务等内外主体协同发力。教师应以能力提升、目标驱动、联动实施的行动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转变,并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更新;教师团队、机制建设及平台服务应协同保障,以教师行动与多主体协同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优化混合课程教学质量。
冯永华惠凯雯曾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孙明经先生早期电化教育思想解读被引量:3
2011年
孙明经先生是我国电教史上自行培养的第一位电教专业人才,也是我国早期电教最活跃的领袖人物之一。作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孙先生为我国早期电教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章对孙先生这一时期的电教思想进行了解读,以期对当代电教有所启发。
曾巍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建构被引量:2
2020年
在线开放课程以开放、共享和民主的特性营造一种参与式文化,为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平等的学习机会,有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回归。为发挥在线开放课程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需要结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以实际境遇为基础,将教师境遇与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相结合,将自组织学习与他组织指导相结合,将个体建构与共同体建构相结合,构建出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曾巍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的质量对学习者学习课程具有直接的影响。认知负荷理论从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性出发,认为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加工存在着3个方面的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无关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介绍了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原则。
曾巍
关键词:网络课程
媒体范式,还是学习范式?现代学媒关系的再探讨
教育技术历史上的“学习与媒体大辩论”推动了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并且“学习”和“媒体”已经沉淀为学科基本语词。但是,今天仍有学者对“媒体”产生怀疑。基于此,本文透过“学媒之争”分析了“学媒”关系的实质。鉴于事物发展是由内因和...
曾巍朱书慧
关键词:学习范式
行走在工具论与本体论之间——论教育技术的双重特征
2007年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在研究教育发展和变革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考察了关于技术的两种思维方式,探讨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认为技术工具论和技术本体论正是教育技术的双重特征,在教育技术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存在着对话与融合。
曾巍
关键词:教育技术
云学习理念的反思与重构
云计算在短短几年时间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并得到了广泛认同。最近教育界也开始关注云计算,试图将云计算应用于教与学过程中,并形成了云学习的理念。然而由于种种误区,云学习还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未真正形成用户实际可靠的服务环境。究...
曾巍
关键词:云计算
试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PBL设计被引量:6
2006年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达到教育目的根本途径在于使学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特征,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PBL的模式,并根据笔者教学实践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PBL设计。
冯永华曾巍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被引量:27
2017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从服务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教育管理信息化对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曾巍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三中全会基础教育
超越“实质等效”的在线教学质量审视与优化路径被引量:15
2021年
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有助于推动在线教育发展与高校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文章自编“高校在线教学质量现状”问卷,针对在线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和影响因素对全国多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得到2924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相关数据的分析,文章发现:教学目标、内容、资源与学习需求之间匹配度不高,在线教学方式适应性与教学活动互动性不高,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的反馈与引导不足,教学评价的引导与激励不足,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度未仍需提升。随后,文章分析了在线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指出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因素、在线教学环境因素、教师在线教学工具使用因素及传统教学思维因素是导致在线教学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从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树立个性化教学观、建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重视在线教学活动、提供精准学习支持服务、以数据驱动评价方面,提出超越“实质等效”的在线教育质量优化路径,以期促进在线教学与混合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增进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
曾巍冯永华赵慧臣岳亚平
关键词:高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