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华
- 作品数:27 被引量:279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谷剑尘电化教育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11年
- 谷剑尘先生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研究者之一,他对电影教育和教育电影有着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为我国早期电影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首先对先生的电影教育观进行了阐释:哲学观——教育是电影的目的、教育观——民众教育思想、媒体观——工具主义。其次,其专著《教育电影》在电影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途径解读了其主要理论架构,探析先生独到思想,其理论观点至今读来仍颇具启示。
- 冯永华陈曦
- 关键词:电化教育学术思想教育电影
- 偏离与回归:基于人本价值的慕课反思——兼议cMOOC与xMOOC的融合被引量:16
- 2016年
- 慕课以cMOOC形态诞生,实现了"开放"历程的历史积淀与升华,构建了一种基于人本价值的过程性、生成性课程模式;而xMOOC却是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的慕课形态,其在实践中遭遇技术彰显与人本价值弱化的对峙,偏离了慕课初衷。关系的断裂阻碍了慕课的实然发展,回归人本价值的观照才能实现慕课历史与未来发展的递进。文章从关系与过程中找寻xMOOC与cMOOC的融合,以促进二者积累与转变的辩证统一。
- 冯永华
- 关键词:人本价值
- “范式”融合视域下“FLTC”慕课开发模式建构被引量:5
- 2018年
- 澄清慕课开发样态是慕课应用共享深入推进的现实需求,亦是慕课开发的理论要求。当前慕课开发过度沿袭现代课程开发范式,弱化人本价值。解决慕课开发困境既需要着眼于人本价值的理论支持,又需要通过"开发"过程实现价值意义。泰勒原理与课程理解范式的融合,为实现多元课程"理解"的慕课开发提供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建构了"FLTC"慕课开发模式,以理论模式解读慕课开发的关系、逻辑与过程。该模式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旨向,教师、学习者、文本、情境是关键要素,课程设计与迭代、资源组织与文本共生、在线教学活动、学习分析与评价、学习支持是主要活动。实现"FLTC"模式的慕课开发,须重视要素、活动之间的关联,重视慕课开发的开放性、过程性与生成性,重视学习交互中的网络连通,重视学习分析与评价的差异性、过程性及情境性,促进"严密"中开放的慕课开发。
- 冯永华
- 关键词:课程范式课程开发
-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混合课程教学质量审视与优化路向
- 2024年
- 以学生为中心是混合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定,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审视混合课程教学质量需从价值主体入手。基于混合课程教学质量构成编制调查问卷,以具有混合课程学习体验的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研。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高校混合课程教学质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鉴于高质量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促进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融合”为出发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价等方面尚待提升;不同性别、学校类别、学科类别、年级、所学混合课程门数不同的学生,其学习体验有差异。讨论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混合课程教学理念与行为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混合学习适应性达不到混合课程要求。提升混合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学、学习、服务等内外主体协同发力。教师应以能力提升、目标驱动、联动实施的行动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转变,并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更新;教师团队、机制建设及平台服务应协同保障,以教师行动与多主体协同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优化混合课程教学质量。
- 冯永华惠凯雯曾巍
- 中部地区高校在线教学质量实践调查与优化策略被引量:4
- 2021年
- 本研究从学生视角出发,采用自编问卷对中部地区高校的7210名本科、专科学生进行在线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中部地区高校在线教学质量尚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在线教与学的适应性有待提升,在线教学方式与活动需要调适,在线学习支持服务需要可持续跟进,教学评价需要强化引导和诊断,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满意度有待提升。本研究通过对网络环境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进行归因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深化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视角,提出了提升中部地区高校在线教学质量的优化策略,以促进中部地区高校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 冯永华张艺丝岳亚平
- 关键词:高校
- 区域一体化推进下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审视与优化建议——基于568名中小学教师的调研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区域一体化推进是促进并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区域一体化推进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但教师在对综合素质评价改变学生评价生态的价值认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评价方法创新、家校沟通使用及实施满意度等方面尚待优化,不同性别、年龄、教龄与职称的教师在实施中具有差异性;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脱离课程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凸显,电子平台的易用性及科学性有待提升。一体化实施机制不完善、教师传统评价观念与行为的制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专业性不足以及技术支持有待规约与完善是主要原因。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改进需发挥区域、学校、教师的主体动力并联合高校与企业,将制度规范、理论指导、技术支持与教师素养提升四大系统深度关联,增强区域—学校一体化推进的顶层设计、构建“区域—高校—中小学校—企业实施共同体”、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素养,以内在驱动与外在联动相结合规约文化理解与行动逻辑,促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实施、专业实施、科学实施及有效实施。
- 冯永华王洪席
- 河南省“农远工程”问题与对策研究
- “农远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它可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该工程于2007年底硬件建设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完工,转入普遍应用阶段。河南省的硬件建设也于同期完成,全面进...
- 冯永华
- 关键词:农远工程
- 文献传递
- 试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PBL设计被引量:6
- 2006年
-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达到教育目的根本途径在于使学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特征,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PBL的模式,并根据笔者教学实践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PBL设计。
- 冯永华曾巍
-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国际混合课程主题研究演进与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WoS2001-2023 年期刊文章数据
- 2024年
- 混合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厘清国际混合课程的演进与热点有助于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混合课程质量发展问题。本研究以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1-2023年的2590篇混合课程主题研究论文为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6.2.R4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混合课程经历了缓慢发展期、持续发展期与快速深度发展期三个阶段,从关注技术到关注课程理论、设计、实施与效果,再到深度关注混合学习设计、学习策略、影响因素、技术支持、实践挑战,实现了从技术到人本需求的转变,推动了混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热点形成了以学生感知与体验为核心、重视知识达成与技能提升的混合课程研究网络,连接了混合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以及探究社区、技术支持与环境支持等研究。最后,基于课程立场,对我国的混合课程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方法研究提出建议,以推动混合课程高质量发展。
- 冯永华惠凯雯
-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演进
- 基于人本价值取向的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在线开放课程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及校内学分认定意义重大。澄清地方院校大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满意度现状以促进用户驱动下的课程开发。以使用过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地方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研其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在线实施、评价等满意度现状,发现问题,并基于人本价值取向,提出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策略。
- 冯永华
- 关键词:地方院校大学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