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昌

作品数:54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理学
  • 7篇电子电信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溶胶
  • 9篇溶胶凝胶
  • 9篇溶胶凝胶法
  • 9篇掺杂
  • 8篇分子
  • 7篇电特性
  • 7篇光电
  • 7篇光电特性
  • 6篇真空
  • 6篇喷嘴
  • 6篇高分子
  • 5篇感器
  • 5篇SNO
  • 5篇SNO2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氧空位
  • 4篇溶胶-凝胶法
  • 4篇纳米
  • 4篇ZNO薄膜

机构

  • 53篇东北大学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 1篇沈阳工学院
  • 1篇沈阳发动机设...
  • 1篇沈阳真空技术...

作者

  • 53篇李建昌
  • 26篇巴德纯
  • 8篇单麟婷
  • 8篇侯雪艳
  • 8篇姜永辉
  • 6篇李宏宇
  • 4篇韩宇
  • 3篇曹青
  • 3篇韩小波
  • 3篇简晓慧
  • 3篇孙越
  • 3篇王玉磊
  • 3篇吴隽稚
  • 3篇宫兴
  • 3篇王永
  • 3篇李永宽
  • 3篇王博锋
  • 2篇徐彬
  • 2篇王紫瑄
  • 2篇卢红星

传媒

  • 22篇真空
  • 13篇真空科学与技...
  • 5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消防科学与技...
  • 1篇节能技术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2013‘全...
  • 1篇中国真空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1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悬臂梁动态特性表征用真空系统的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研究了用于表征微悬臂梁动态特性的高真空系统,研究了用于夹持微悬臂器件的样品台和用于调节真空室内压力的精密可调漏气阀。该阀在不同压力区间下采取机械机构和压电陶瓷驱动器改变阀门开度,具有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利于实验研究和工程测试。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阀能精确调节10-6Pa^103Pa内压力。系统设置了减振支架和底座,用波纹管连接真空室和抽气系统,对系统振动信号的模拟计算表明所用减振支架和底座能够减小杂质振动信号对微悬臂梁动态特性测定的干扰。采用一般商用漏气阀控压,对微悬臂梁品质因数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了表征系统及精密阀的实用前景。
李建昌李永宽巴德纯
关键词:微悬臂梁真空系统压电陶瓷
基于Fluent模拟分析的真空下液体射流喷嘴的选型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以真空喷射法制备聚合物薄膜为研究背景,对其重要的发生元件喷嘴进行了选型研究。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直射式喷嘴有直线型、锥形、锥直型和抛物线型四种类型,通过Fluent软件对喷嘴喷射后的液体射流流速、压力分布和湍流强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锥形直射式喷嘴其射流速度分布均匀,压力分布也比较均匀,射流流场的扩散性优于其它类型的喷嘴;此外其射流雾化后的液滴尺寸分布均匀,射流的贯穿距离较长,液体出喷嘴后湍流强度较大,射流后液体的雾化破碎效果较好,更适于制备成膜致密,膜厚均匀可控的聚合物薄膜。
韩宇李建昌
关键词:喷嘴高分子薄膜
微阵列结构柔性压力传感器研究进展
2023年
柔性压力传感器因形状易控、体积小、机械性能好等优点,成为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工作原理下,除先进功能材料外,微阵列结构的引入对进一步提升器件灵敏度、响应时间等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材料选择、微阵列分布方式、构造方法及传感特性等方面对微阵列结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了微阵列构造常用材料;其次,对比了基于不同分布方式的微阵列结构;随后,总结了微阵列结构的制备工艺;最后,重点讨论了几种常见微阵列柔性压力传感器的传感特性机理。未来应进一步从传感器力-电转换机制、多元环境下器件工作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开发超高性能柔性传感器件提供理论基础。
张哲李建昌
关键词:传感特性
Eu-Ru共掺NiO-SnO_2复合纳米粒子薄膜的阻变特性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低温水浴法制备了Eu-Ru共掺杂NiO-SnO_2复合纳米粒子,透射电镜图像显示纳米粒子粒径均匀,选区电子衍射表明结晶性差,所测晶面间距与SnO_2和NiO相应卡片数据一致,水热机理分析表明纳米粒子由NiO-SnO_2微观p-n结组成.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薄膜表面平均粗糙度约0.25 nm,由于薄膜太薄及样品结晶性差,XRD分析未见明显衍射峰.电学测试表明纳米粒子薄膜具有可重复双极阻变特性,阈值电压约1 V,开关比约500.薄膜高阻态电学输运符合缺陷俘获载流子所致空间电荷限制导电机制,低阻态呈欧姆特性,故阻变机理应为电荷俘获及再释.
李建昌王玉磊徐彬侯雪艳
退火温度对Li掺杂Zn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旋涂制备了摩尔分数为3%的Li掺杂ZnO薄膜,在450~650℃下退火后测试其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电特性.结果表明薄膜为六方纤锌矿多晶结构且n型导电,退火温度的升高改善了结晶度、表面形貌、透过率和导电性.退火温度超过550℃后电阻率增大,样品由肖特基导电转变为欧姆导电;伏安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替位Li逐渐增多、薄膜功函数增大,有利于制备p型薄膜.退火温度达600℃后,由于薄膜再蒸发等使光电特性变差.550℃是最佳退火温度,适于制备高质量的透明导电薄膜,此时薄膜透过率达95%,薄膜电阻率为2.49×103Ω.cm.
李建昌李永宽姜永辉巴德纯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ZNO薄膜退火温度光电特性
NiO-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阻变特性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n(Ni)/n(Ti)比的Ni O-TiO_2复合薄膜,电学测试表明薄膜具有可重复双极阻变特性,且开关比与Ni O薄膜相比有显著提升.400℃退火n(Ni)/n(Ti)为7∶1的样品阻变阈值电压低、开关比高且稳定性好,原因是Ni O-TiO_2薄膜可形成P-N结纳米结构.焦耳热分析表明薄膜荷电输运属于热激发,高阻态符合由氧空位缺陷俘获电荷所致空间电荷限制导电机制,低阻态为欧姆特性,阻变机理为电荷俘获及再释放.
李建昌李润霞郑辰平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氧空位
柔性薄膜材料疲劳失效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从薄膜材料的选择、失效机理、机械性能测试方法和疲劳失效对电学参数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拉伸、弯折对薄膜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微裂纹的萌生、扩展以及饱和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总结了薄膜材料、晶粒大小、薄膜厚度对薄膜疲劳寿命的作用,进而分析对薄膜电学参数的影响。对薄膜表面、沿厚度方向和界面处疲劳裂纹的可控性进行了展望,将数学模拟与薄膜疲劳实验现象要更好的结合起来,可提高二者的符合程度。
陈博杨飞李建昌
关键词:电学参数
Ce掺杂SnO_2材料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用广义梯度近似(GGA)PBE交换相关泛函,研究稀土Ce掺杂的SnO2材料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对纯SnO2和掺杂后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掺杂后材料均属直接跃迁半导体,Ce的4f轨道进入导带使导带底向低能端移动,禁带宽度变小,吸收光谱与介电函数虚部谱线相对应,吸收谱发生红移,峰强减弱,各峰值与电子跃迁吸收有关。因此,本文可对接下来的实验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单麟婷巴德纯林义涵李建昌
关键词:SNO2光学性质
焙烧温度对NiO薄膜阻变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NiO纳米粒子,基于GaIn/NiO/ITO器件结构,研究了焙烧温度对NiO纳米粒子薄膜阻变特性的影响。XRD分析发现,随焙烧温度由400至900℃,NiO纳米粒子结晶性提高,逐渐显立方相,粒子分散性变好。电学测试表明,NiO纳米粒子薄膜具有可重复双极阻变特性,开电压约-1.3 V较稳定。随焙烧温度提高,器件开关比由1407急剧降至11左右,原因是纳米粒子结晶后,其晶界势垒减小,载流子迁移率增大,致开关性变差。伏安特性曲线分析发现,纳米粒子薄膜低阻态荷电输运为欧姆特性,高阻态符合肖特基发射,判断阻变机理为阈值电场及焦耳热导致的氧空位细丝的形成与断裂。
李玥邵思佳李建昌孙飞
关键词:水热法
退火温度对Cu掺杂ZnO和SnO2薄膜性能影响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掺杂SnO2、ZnO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伏安特性测试等研究了退火温度对Cu掺杂薄膜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的影响。
单麟婷李建昌巴德纯姜永辉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SNO2ZNO薄膜CU掺杂光电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