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庆
- 作品数:43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审视被引量:8
- 2008年
- 随着后现代社会知识地位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视觉教育发展而来的教育技术在凸显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话语中心范式向图像中心范式的转变、从技术的时间深度模式向空间平面模式的转变以及从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转变。对这一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显得极为迫切。
- 杨素萍杨茂庆
- 关键词:教育技术后现代视觉文化
- 述美国基础教育学业问责制度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提升教育质量,美国联邦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加强学业标准体系与测评系统的建设,并依据测评结果进行学业问责。在经历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将教育问责推向改革顶峰后,美国基础教育学业问责制度趋于完善,其固有的构成要素与措施逐渐明晰,从实施流程上可划分为渐趋统一的学业标准体系、完备多元的测评系统、全面规范的报告制度以及责任共担的奖惩措施。
- 王瑜杨茂庆
- 关键词:基础教育问责
-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内在动力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来自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教师的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创造和成就需要;自尊和荣誉需要。大学教师的工资与福利等经济因素,学术组织文化、学术环境和学科忠诚等文化因素,学术劳动力市场和家庭因素等社会因素将影响到大学教师的横向与纵向流动。
- 杨茂庆
- 关键词:教师流动影响因素
-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制度保障
- 美国研究型大学非常重视教师的流动,对大学教师流动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理,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规章制度。聘任制、晋升制和兼职制等三种制度表征了大学教师"近亲繁殖"与"远缘杂交"、...
- 陈时见杨茂庆
- 比较教育学的“合理性”重建——科学哲学的观点被引量:2
- 2009年
- 比较教育学的合理性问题关涉比较教育学研究道路的选择与发展方向的取舍。通过修正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关于合理性的标准,比较教育学更应采取"辩证范式理论",即以教育价值标准为主导,并与教育真理标准相统一,并藉此来判定比较教育学科学划界与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 杨素萍杨茂庆
- 关键词:比较教育学科学哲学
- 韩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ICT课程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2007年,韩国设计了教师ICT课程培训内容:信息社会、信息设备、信息加工、信息处理等,它对提高教师ICT素养水平、推动教师将ICT应用于课堂教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考察和分析其历史变革、设计内容及基本目标,整体把握其设计路向,以期对我国教师培训提供有益参考。
- 杨茂庆
-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ICT课程
- 基于德国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思考被引量:18
- 2011年
- 德国是欧洲大学创业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创业教育已成为德国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大学教师队伍以兼职教师居多;培养对象以具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为重点;教学模式以经典教学模式为主;预期目标是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精神。德国大学创业教育包括三种组织模式:校本整合模式、校园独立模式以及校本双元模式。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应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引入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调整创业教学模式;加强社会资源整合。
- 杨茂庆袁琳
- 关键词:创业教育
- 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被引量:1
- 2016年
- 民国时期,留学生归国后开始探寻救国救亡的道路,"教育救国"的路线被逐步制定。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比较教育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先把比较教育学引进中国的是留学生,翻译、介绍和广泛传播比较教育学的主体是留学生,培养中国比较教育学人才的主体是留学生,把比较教育学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主体是留学生,比较教育学中国化也应归功于留学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杨茂庆黄如严文宜
- 关键词:比较教育学留学生民国时期
- 意大利流动儿童教育融入:主要特征、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 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各国人口的流动,意大利由人口迁出国转变为迁入国,其不断增加的流动儿童为其教育系统带来新的挑战。意大利流动儿童教育融入表征为不同教育阶段的低入学率及高辍学率,风险随年龄增加的学业延迟与留级,倾向于职业学校...
- 杨茂庆冯舒讌
-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融入
- 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主要特点与实现方式被引量:1
- 2015年
- 新加坡是最早将国际化概念引入教育领域的国家之一。新加坡高中教育及时融入全球化、信息化元素,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表征为:融合多元文化,开放教育视野;设置灵活评价机制,提供多样升学阶梯;紧扣时代脉络,革新课程观念;设置跨文化课程,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国民教育,融入教育国际化。多语言的习得、综合素养的培养、广泛的课程选择、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多领域的支持是新加坡高中课程国际化的实现方式。
- 杨茂庆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