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葵

作品数:1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学史
  • 4篇文学
  • 4篇文学史
  • 3篇代文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 3篇现代文学史
  • 2篇民国
  • 2篇民国时期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1篇大众
  • 1篇大众媒介
  • 1篇心理时间
  • 1篇样板戏
  • 1篇真诗
  • 1篇知识谱系
  • 1篇旨趣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史

机构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杨葵
  • 2篇徐冬
  • 2篇张海元
  • 2篇王泽龙
  • 1篇倪贝贝
  • 1篇石燕波
  • 1篇曾琦珣
  • 1篇程继龙
  • 1篇任祎男
  • 1篇马雪洁
  • 1篇罗燕玲
  • 1篇钱韧韧

传媒

  • 3篇华中人文论丛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扬子江(诗刊...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被引量:1
2015年
民国时期不同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早期少数文学史集中在对于鲁迅小说的印象式评价;中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作品得到多维丰富展示,鲁迅文学地位逐渐提升,思想家地位基本确立;后期文学史,鲁迅的"革命者气质"得以凸显,阶级论中革命者的形象初步形成。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是鲁迅文学史形象建构的重要环节与思想资源,体现了丰富的文学史观念与个性化的鲁迅映像,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鲁迅认知与鲁迅书写的重要传统,对我们全面认识鲁迅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大多无法跳出印象解读的局限,缺乏文学历史的宏大视野与较为科学的文学史系统。
王泽龙杨葵
关键词:民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
断裂与连续:权力、话语视角下的“白鹿原”
2012年
《白鹿原》这部厚重的大作获得了普通读者及学界的重视与赞赏,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写出了权力、知识、话语范型在断裂与延续中的转换过程。从历时的连续角度看,代表"现代"的革命话范型通过新式学堂(知识文化建构)、罂粟种植(经济消解)、乡约等官职设置(社会制度)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的实践行为对代表仁义话语范型的白鹿原进行系统的入侵与腐蚀;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则是白鹿村年轻一代面对话语范型转换期间的人生道路选择:有小娥对仁义话语范型的盲目而激烈的反抗斗争,有黑娃等人对仁义话语范型自觉的回归,有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对革命话语范型自觉的追求,还有被仁义话语范型驱逐之后不得已投向革命话语范型的投机者。
张海元杨葵査玉瑶
关键词:权力话语范型
也谈“样板戏”的女性革命神话——“样板戏”女性群像成因探究
2013年
"样板戏"作为"文革"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文艺产物,产生距今已四十余年。"样板戏"的突出特征是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从历史角度看",样板戏"女性形象数量众多出于江青的政治野心;从政治角度看,女性群象的出现成为了响应政府"男女平等"号召的工具;从社会角度看,主流媒介"炮轰式"的报道是导致"样板戏"女性群像形成的重要原因;从文化角度看,"样板戏"中女性众多是文艺创作受官方文学话语"钳制"的后果。
杨葵徐冬
关键词:样板戏女性群像
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民国时期文学史中涉及鲁迅书写的文学史著作,梳理出民国时期文学史中鲁迅书写的样态和鲁迅形象流变脉络,并试图从历史和文学的双重空间还原出鲁迅在早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原始面貌,反思民国时期文学史中所构建的鲁迅知...
杨葵
关键词:民国时期现代文学史知识谱系历史价值
论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新文学观
2012年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成书于民国,其论及新文学着墨甚少且多批评指责,对新文学的代表人物胡适、鲁迅的叙述也尽是贬挞之词。与建国后,王瑶、唐弢在其文学史中所弘扬的新文学观大相径庭。本文将钱与王、唐的新文学观进行对比,究其原因,在个人层面上,是钱基博作为一代国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的身份使然;在社会层面上,则与民国社会转型所提供的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相关。
杨葵张海元
关键词: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
后现代大众视域下的“剩女”现象再解读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理论家与实践者,约翰·菲斯克著述甚丰,其最有代表性的《解读大众文化》一书,在观照大众文化现象时所呈现的视界几乎凸显了美、英、澳工业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认为文化生成是一个社会过程,强调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促成的。针对当下大众媒介中被频繁提及的"剩女"现象,笔者认为,菲斯克笔下关于消费、商品、妇女关系的论述能很好地为"剩女"形象的解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图从"剩女"被"剩"的普遍原因来进一步挖掘当下大众媒介视域中"剩女"被"剩"的根源,以期给"剩女"现象提供多角度的客观解读。
杨葵
关键词:剩女大众媒介购物男权话语
美丽的沉默和真诗的旨趣——关于朱英诞诗歌的对话
2014年
王泽龙:朱英诞是20世纪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被长期遗忘的优秀诗人。近一些年来开始被关注。在谢冕先生主编的《中国新诗总系》(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共选取了朱英诞的诗歌26首,数量为第3位,列艾青、闻一多之后,比第4名郭沫若的23首多3首。现在公开发表或结集出版的朱英诞的诗,还不到朱英诞诗歌的10%。
王泽龙程继龙钱韧韧倪贝贝罗燕玲马雪洁任祎男曾琦珣石燕波杨葵
关键词:诗歌旨趣真诗沉默现代文学史
论席慕容诗歌的时间意识
2013年
席慕容是台湾著名诗人,出版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颗开花的树》《时光九篇》等诗歌集,其诗歌风靡海内外曾引起强烈反响。在她的诗歌中饱含着对纯美爱情的无限追忆、对青春流逝的无限感伤、对草原故乡的深切眷念、对人生生命的本质探询……时间、时光等方面的词在其诗歌中频频出现并成为诗人贯穿始终的情感体验。本文试图以席慕容诗歌的时间意识为切入点,通过对其诗歌时间意识的梳理和研究,进入到诗歌的意蕴深处,以加深对席慕容诗歌的理解并不断拓宽其诗歌的研究领域。
徐冬杨葵
关键词:生命体验心理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